摘 要:動機、興趣、情緒、情感、意志、性格等構成了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源泉,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化學教學;非智力因素;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
一、動機
動機就是活動的機制,是激勵人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內部原因或內部動力。人的任何活動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學習化學知識有良好的動機是重要的。
在教學中,為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化學學習動機,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身體力行,既抓好理論講解,又做好演示實驗,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優美形象的實驗動作,嚴謹科學的態度,瀟灑的風度為學生做出熱愛化學的榜樣,激發學生積極、強烈、高尚的學習動機。
二、興趣
興趣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傾向。對活動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為活動動機,它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一個人從對某種活動的關心轉變為積極參與,那興趣就上升為愛好。人們正是在興趣與愛好的推動下,才會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某種活動。無怪乎孔子深有體會地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边@好學便是對學習有興趣,愛好學習。在動機驅使下,學生情不自禁地在課堂教學這個舞臺中進行藝術表演,積極參加化學實驗和理論學習,學習的收獲與成熟又增加了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一種如饑似渴的忘我力量,廢寢忘食地投入到學習化學的過程之中。在化學教學中,有切實可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瘜W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首先通過多做實驗引導學生的興趣,其次,理論聯系實際,將生活中的化學和授課內容緊密結合,使學生感覺學習化學很有用處,第三,教師要充分展示個人魅力。教師風趣語言、淵博知識、大方得體都會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做到這幾點,學生一定歡迎你,他們學習化學興趣將會得到保持。
三、情感
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生的體驗。在教學這個師生交往的雙邊活動中,無不滲透著思想感情,只有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創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這種積極的良好的情景氛圍應該是,師生雙方在教學中都產生愉快舒暢的心理體驗,雙方都樂意接受對方的信息,產生積極的反應,盡量消除情感障礙和抵觸情緒,在情感上達到和諧,并相互促進。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盵2]那么,教師作為情感建立的主要方面,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做呢?首先,教師要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師知識淵博、品德高尚、治學嚴謹、舉止優雅、談吐不凡,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對教師有由衷的欽佩和崇拜感。其次,教師要融情于教,傾注愛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傾注自己滿腔的熱情,全部的愛心,去關心幫助學生。這是學生保持長期的學習熱情的心理動力。
四、意志
首先,要把崇高的理想同眼前的學習聯系起來,融化在學生的行動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其次,要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與困難作斗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給學生創造挫折教育的機會,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則,向學生提出要求?;顒尤蝿找幸欢ǖ碾y度,且又是他們力所能及的。對學生所遇困難,教師要鼓勵并指導,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再次,培養學生辦事要講始終的優良品質,教育學生不要半途而廢,不要見異思遷,使學生懂得堅強的意志品質是取得成功的基礎,堅持就是成功,堅持就是勝利。
五、性格
性格是一個人在個體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現實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是環境影響和教育的結果。一個具有獨立性格的人,他就會敢于做一切活動的主人,而不會成為俯首聽命、任人擺布的奴才。 要搞好化學教育,在抓好普遍性問題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尤其是化學實驗,可促使學生組織性、紀律性的養成,促使勇敢、頑強、自制、團結、協作等優秀品質特征的形成,促使實事求是作風的形成,同時還要發揮他們的個性,養成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中的獨到見解,要讓其成分發揮,這樣才不至于埋沒人才!
非智力因素的幾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交織在一起的,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在化學教學中,要揚長避短,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方向,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搞好化學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兩方面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燕國材(中國) .《非智力因素與學習》.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
[2] 第斯多惠. (德國)袁一安譯《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