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帶一路”建設的偉大決策,是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加強能源合作的初步嘗試,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拉動我國的內需,并且推動國內外的經濟健康長久發展。因此,國家將“一帶一路”建設優先考慮并付諸實踐,能有效的開展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共享和保障國際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能源共享
“一帶一路”建設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狀況所提出的實際操作政策,以更好的應對當前國內市場需求疲軟和全球形勢的巨大變化。并且這一戰略目標已經作為黨的核心發展方向記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之中,成為了我國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全球化形勢下因勢利導的成果。
一、“一帶一路”建設的制定及其內涵
黨中央和國務院依據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能源資源的共同利用的大前提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分別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思。而所謂的“一帶一路”就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推動與周邊國家和區域進行戰略合作的構思,主要的范圍包括社會、經濟、旅游和文化等相關產業,并促進各國之間的能源與資源的合作。該戰略構思于2013年11月15日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正式公布,并于2014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肯定和重申。“一帶一路”建設以古代絲綢之路為依托,并且在賦予了新時代的戰略要求之下,為祖國進一步深化各個領域的改革做好了應有的規劃,為亞歐合作共贏區域注入了新的發展思路,維可持續發展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
(一)“一帶一路”戰略受到了亞歐各國的大力支持。自從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思,就得到了包括中亞國家、南亞國家、歐盟成員國及其阿拉伯國家的大力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加強亞歐各國經貿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也是加強東西文化、政治交流的好機會。
(二)國內省份的積極響應。陜西省因為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大力贊同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把西安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交通和物流樞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因位于亞歐大陸的中心位置,并且與中亞大部分國家接壤,因此他們旨在發揚自己自身的地緣優勢,爭取建成全方位的國家大型油氣的儲備和生產基地;甘肅因為與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位置,借著“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期,把蘭州建造成人文交流和經濟貿易技術交流的平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其位于西南的地理位置,旨在與東盟進行深度的合作,利用“一帶一路”的經濟和技術優勢,加快走向世界化的進程;此外,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四川、重慶等省市也結合自身的優勢特點,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
三、“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推動各國之間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在能源和資源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實現我國對能源與資源的合理分配,并實現經濟效益。同時我國也會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其他各國形成資源能源互補,并為周邊國家提供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第二,有助于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能源與資源的共享,可實現經濟的長期繁榮的輻射效應。我國周邊地區由于地處內陸,由于自然環境和國家本身的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如果能夠合理有效的實現兩國及其多國之間的本身的資源和能源的優缺點實現互補,那么中亞、西亞及歐洲各國之間就會形成經濟效益鏈條,世界將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并減少沖突實現地區的和平穩定的發展。
四、“一帶一路”建設與能源資源合作內容及其合作方式
第一,合作內容分析。從能源與資源的種類來看,我國在“一帶一路”大的背景之下主要合作內容有:在能源方面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合作以及包括風能、水能和太陽能等多種可再生資源的合作;在資源方面,主要包括礦產和非礦產的合作,礦產指的是各類金屬、非金屬礦產,非礦產指的是農、林、牧、副、漁等資源的合作。第二,合作方式分析。在合作方式上主要的有以下兩種,即實體項目合作和軟件環境的合作。首先是實體項目,主要的涉及到經濟貿易和道路運輸等各方面的項目,各國之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互助等,合理構建新的生產方式和營銷方式;其次是軟件環境,主要的涉及到貨幣的對換貨率、交易手續的簡潔化等等,最主要的還是關注國際社會的輿論。
結語:總而言之,我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措施,有助于搭建結構更加合理的市場經濟模式,同時緩解我國因國內能源和資源的貧乏而引起的市場經濟的疲軟和民眾的恐慌。因此,能源于資源的合作必須在這個戰略機遇期得到更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石澤.加強能源資源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著力點[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