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本文在從虛擬性、交互性、開放性三方面對網絡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改變進行全面論述研究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變;策略
一、網絡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的改變
(一)網絡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虛擬性。作為網絡環境最本質性的特點,網絡虛擬性主要指的是網絡與其他真實存在的物理環境不同,人們采取匿名的方式借助于網絡技術在虛擬網絡環境中進行交流。這種虛擬性為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有助于人們德性的解放和個性的發展。同時,對于當今大學生來講,網絡環境的虛擬性,使得他們更愿意借助于網絡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和需要,吐露自己的心聲,這對于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十分有利的,能夠幫助他們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真實、全面的了解,及時發現其心理上的問題。
(二)網絡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交互性。有別于電視、廣播、報紙等以單向信息傳遞為主的媒體類型,網絡能夠為信息的提供方以及用戶提供在線即時交流特性。這種交流打破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使得人們隨時隨地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并以自身的需求為根據,在對網絡中的各類信息進行仔細選擇、甄別的基礎上,主動獲取有效的信息,以平等、自由的發表自身獨到的見解,向他人提出問題或是建議,進而實現網絡的有效互動。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網絡的交互性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來,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院校中能夠得到更好的開展。
(三)網絡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開放性。網絡促進了信息的傳播,使信息可以跨越地域、國界的限制,從而呈現出開放性、全球性傳播的特點。開放性的網絡使人們可以在信息的生產者和接收者之間進行隨意的轉換。而開放性的網絡,在具備信息寶庫功能的同時,由于監管不力,一些有害的、負能量的信息充斥其中使得網絡逐漸成為了信息的垃圾場。另一方面,開放性的網絡環境使人們在網絡上真正的實現了人人平等,無論是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和外界之間進行聯系。對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開放性的網絡環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空間得以拓展,學生通過網絡也可以對社會進行全面的了解。
二、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首先,在高職院校的管理層建立起信息化的領導小組,完善隊伍機構建設,在加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對網絡認識的同時,對其小組成員的職責進行明確的劃分,以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落實到實處。其次,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做好工作人員的聘用與選拔工作,并通過各種方式為其提供深造、進修的機會,以強化其面對網絡環境,迎接網絡為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的能力。再次,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為工作者提供更多學習、晉升的機會,在對工作人員進行心理健康相關知識以及教學技能進行培訓的同時,為其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有步驟、有計劃的對其開展網絡技能培訓,以提高其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二)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環境。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環境的優化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首先,高職院校要擴大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支出,改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高職院校網絡的暢通,以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對學生網絡行為的監控,為高職院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倡導家庭、企業、社會來共同參與、配合高職院校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通過企業網站對企業文化以及員工職業道德標準進行宣傳,家長對學生上網情況進行監督,在社會中強化網絡正能量的宣傳等,以對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三)完善規章制度建設。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開展,需要依靠完善的規制制度來更好的保障其持續、健康的發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思想,使學生無論是面對生活還是學習都能夠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而這一切僅僅依靠教育手段是難以完成的,還要依賴完善的規整制度去支撐和監督,以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規章制度建設,以使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都能夠有章可循,比如對獎懲條例進行明確、對網絡紀律進行完善,以通過對學生網絡行為的監督來對其心理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和解決,以做到防微于杜漸。
參考文獻:
[1] 唐煒.基于網絡環境的高校德育工作創新[J].龍巖學院學報.2007(03)
[2] 吳娟頻,李曉.微博時代大學生網絡教育的探索[J].無線互聯科技.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