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就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進行了簡要的介紹,接著闡述了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現實意義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進行有效融合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傳統文化;融合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
隨著人類活動的深入發展,文化也隨之產生。文化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形成的一種關于物質、制度和精神成果的共同體。同時,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被超越和傳承。在漫長的歷史發展歷程中,每個文明都有其應該被保留和繼承的文化精髓。而思想文化則是伴隨文化產生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一種思想文化一旦被受到了認可,其就可以憑借潛移默化的力量影響著這里的人的言行舉止。思想文化同樣能夠塑造民族個性,就像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一樣,其被中華民族兒女代代相傳,融合了儒家、墨家、法家等百家的思想精髓,深刻的影響著華夏民族的繁衍生息與文明傳承。
二、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現實意義
(1)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推動我國綜合國力發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如今,國際范圍內國與國的競爭顯得尤為的劇烈,而在日新月異的國家發展新格局中,文化將作為一種全新的軟實力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而將思想文化這一軟實力搭配經濟、軍事等硬實力成為了新時代的綜合國力高低的評價方式。在這個階段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向學生講授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內容,例如“愛國主義、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等內容對于幫助學生自覺形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重要凝聚力。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是中華民族的思想根基,是使得中華民族得以延綿發展的重要凝聚力。而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雖然這段文化到了近代受到了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但是這段文化的傳承卻也一直生生不息的延續到現代,并成為了世界大國,在世界的發展舞臺上始終占據著巨大的作用。
三、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于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融合的必要性
(1)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處于高校階段的學生,其身心發展均已經達到成熟的狀態。因此在這個階段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中加入中國的傳統文化,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使得學生憑借其特有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2)能夠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指引方向。首先,借助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可以及時對學生的思想動向做出相應的引導,并且讓學生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比較,并將比較中出現的不一致的地方予以剔除。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不但能夠將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大力的推廣,還能夠使得思想政治課程突破原有的教學限制而變得更加的多元化。
四、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進行有效融合的基本對策
(1)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精髓。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中所具體包含的課程有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而從深層次來看,這些課程都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是未來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源遠流長傳統文化最好的繼承和發展。但是,目前的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設置上,有些課程的設置不合理,不緊湊,且課程內容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度也較低。(2)改變社會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不重視感,避免功利教學。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環境變得日趨的復雜化。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學習的時候都變得異常的功利。對于學習內容的評價也是僅僅以“有用或者是沒用”來做標準。(3)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教學的實踐性。現如今,很多的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在進行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過程中,將原本可以很生動活潑的課程變成了枯燥的照本宣科,這種教學方式是必須要避免的。因為,雖然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具有很強的學術性,但是其也有實踐性很強的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其這些特點,例如,在課余時間內組織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茶藝、棋藝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深刻的領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契合點,還能夠將原本枯燥無趣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靈活,這才是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喜歡的一種教學和學習的方式。
結束語: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相互的結合后,既能夠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也能夠使學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因此,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對其二者的結合要保持高度的重視,并將其二者的融合更好的推廣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崔麗娜.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平臺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傳承探究[D].天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