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能源的開發與應用,我國煤炭行業的輝煌已減當年。因此我們有理由研究一下我國煤炭行業經濟的縮水的原因。在我國由于市場經濟和政策的影響,煤炭的消費水平總體上呈下降的趨勢,這對我國煤炭的發展市場就有了很大的威脅與挑戰,本文從這個角度出發,對我國煤炭經濟的不景氣的原因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能源;煤炭行業;經濟縮水
一、我國煤炭行業的現狀分析
(一)市場需求成為制約煤炭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詳究煤炭的發展,發現對中國來說,在市場經濟的制約下,市場的需求量操控著煤炭行業的經濟效益,同時新能源的的開發和應用也沖擊著煤炭行業的需求量。在去年,我國煤炭的生產量相對市場所需來說一直處于超額狀態。在我國主要的能源消費中,對煤的需求量最主要的行業是電力、鋼鐵、化工和建材4大行業,通過一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電力行業的年消耗煤的噸位占全社會煤消耗總量的50%以上。但是在2012年和2013年間,由于市場經濟的不景氣,僅2013年我國電力行業的工業生產總值比2012年降低了5.1%,對煤炭的消耗也降低了5.3%。在2011年我國煤炭產業的產能過剩現狀早已凸顯,并且這種狀況隨著新能源的使用會日漸明顯,煤炭經濟不景氣的現狀將會隨著整個煤炭行業的發展。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的需求現狀是供大于求,同時也離不開產能過剩。因此,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煤炭行業的產能過剩還會持續發酵。并且我國長期從國外進口煤炭,僅2012年我國進口煤炭的總量為28851萬t,同比增長29.8%,這種現狀是的我國煤炭行業的產能過剩加劇,嚴重影響煤炭市場的企業效益。
(二)煤炭生產投資成本過高。從我國頻發的煤炭生產事故來看,我國煤炭生產的安全形勢亟待解決。我們國家從2004年開始實施了安全費用政策,各個企業加大了對安全費用的投資;2005年至2006年,國有煤炭生產企業的安全投入總值達到了378億元;到2011年年末,我國主要的產煤省份和國有煤炭企業的安全投入總值為2120.07億元。安全投入的不斷加大,嚴重影響了我國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國家隊企業征收稅費過高。煤炭的開采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息息相關,相應的國家就以稅收的方式來保護因煤炭開采而造成的環境問題,根據我國《加快推進我國煤炭稅費制度綜合改革研究報告》,我國目前對企業征收的煤炭稅費項目總共有109項,除了現行規定的21個稅種之外,還有不少于88項的各種規定費用。因此,稅費就扎到了企業經濟效益的30%左右,制約著我國煤炭經濟的發展。
二、對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前景的預測
(一)煤炭產業的高收入時代基本結束。前文已經分析了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我國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并且由于宏觀市場經濟的不景氣,煤炭行業的生產經營遇到了很大的瓶頸期,既要支付高額的安全生產費用,又要顧及到國家隊企業所征收的各種稅費,因此煤炭企業的純經濟效益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煤炭的高額收入時代已基本結束,代之而起的是煤炭行業的市場化。
(二)突破瓶頸期后的第一次“回暖”。2013年由于氣溫的降低,冬季煤炭的使用量呈現出一定的增加額度,對煤炭的需求量有了一定的要求,煤炭的銷售量也隨之增加,煤炭市場實現了經濟縮水后的第一次“回暖”。一組數據就足以證明:2013年我國煤炭的年產量為37億噸,而全年的消費額度為36.1億噸,煤炭的使用率達到了97.6%。
三、對優化我國煤炭市場的建議
針對煤炭市場的經濟縮水,我們通過調查研究,對油畫我國煤炭市場提出以下的優化建議。
(一)建立健全煤炭的流通市場。良好的流通市場使企業獲得經濟效益的主要舉措,因此從國家的層面來說,要合理的規范煤炭的使用制度,以行政干預的手段實現煤炭的發售量;對企業來說,要實現對客戶的定點銷售計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促進雙方的供需收支平衡,實現互惠互利。流通市場將決定著中國煤炭產量的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加強煤炭的質量監管。針對煤炭市場的短板效應,企業應該把控好對劣質煤炭的監管力度,并對劣質煤的生產產量進行一定的削減與防范。隨著煤炭用戶的高質量的需求,煤炭企業應加大洗煤力度,增加清潔能源的供應量,提高煤炭本身的價值和減少因煤炭運輸而支出的大額度費用,為此需要制定好合理的營銷策略,實現煤炭利益的最大化。
四、結語
當今世界煤炭的蘊藏量和生產量是屬于世界的前列的,雖然有新能源的沖擊和國外進口煤的制約,但是煤炭的主力市場并未受到大幅度的影響,因為我國煤炭還在支撐著國內70%以上的市場需求,只要能夠合理有效的開拓煤炭市場,采取合理有效的煤炭營銷策略,煤炭經濟雖然沒有以前的經濟效益,但是在中國市場中依舊會擔任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王全英.我國煤炭行業的經濟形勢分析與前景展望[J].管理世界,2013(1).
[2] 管馨,李文臣.我國煤炭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原因分析[J].煤炭工程,201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