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樹立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和煤炭行業的教學理念,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院工業系礦山機電專業建設過程中努力探索創新專業人才培訓模式,經過近年來的不斷努力與創新,根據地方區域特色及專業發展前景成功地對“校企一體、學崗結合”的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與實踐。
“校企一體、學崗結合”簡單來說就是實施培養方案校企共定、教學過程校企共監、教學資源校企共享、教學質量和就業校企共管;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結合、學習場所與工作環境結合、技能訓練與崗位操作結合、技能考核與崗位證書結合的“校企一體、學崗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獲取行業認證的資格證書,實現拉近學生與企業的就業距離以及同行同專業的競爭能力,具體的實施方案為:
一、以就業為導向,教學與需求相結合,構建主干課程體系
為適應行業人才需求和“校企一體、學崗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們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線,構建融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對礦山機電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了全面修訂。根據調研構建課堂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解決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現象。
二、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企業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僅需要良好的敬業精神、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還需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和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為此,我們創造一切條件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習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敬業、勤奮、吃苦精神和組織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及創業精神等。
三、密切聯系實際,創建符合生產環境的校內、校外實訓基地
(一)校內實訓基地。專業群設備總值1100萬元,專業核心課程實訓設備總值167萬元,建有煤礦實訓中心1個,用房800余平方米,可同時滿足150人實訓。在現有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學院“德促貸款”項目即將啟動,將投資7200萬元人民幣用于購置煤礦開采技術及相關專業實訓設備,5000萬元建工業實訓廠房,計劃2015年底建成。 建成后,將很大程度改善教學條件,為學生實訓、教師實踐、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提供物質保障。
(二)校外實訓基地。對原有校外實訓基地,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關系,尋找校企雙方利用共同點,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的熱情,使合作項目細化、具體化、常態化,在鞏固現有校外實習基地的基礎上,近三年來,從區域內大中型煤炭企業中新增5個校外實訓基地,以滿足學生到生產一線進行生產性實習和頂崗實習的要求,保證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研究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完善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長效機制,建立校企雙重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企業按照員工管理制度考核學生,學生以員工身份承擔具體崗位工作,學院委派專職教師管理教育學生,對學生的工作態度、工作業績、業務學習等方面實行雙重考核。
四、主要機制與制度保障
(一)組織運行保障。2010年成立了由企業和學院共同組成的煤礦開采技術專業建設委員會,負責制定和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實施等方案,及時提出專業建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參與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建設工作。
(二)制度保障。(1)校企合作制度。煤礦開采技術專業建設委員會成員由來自煤礦企業、行業技術專家、管理人員、能工巧匠和專業帶頭人組成,主要職責是研究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職業崗位能力和制定教學計劃、提出教師能力要求、協助安排學生實習、推薦學生就業等。(2)團隊建設的激勵和管理機制。學院根據教學團隊的任務目標、素質要求,制訂了《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和文件,對教師參加培訓、承擔任務、開展研究等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助,制定了相應的激勵辦法,建立長效的自我發展機制。充分利用企業雄厚的現代化設備、技術力量優勢,采取校企合作辦法,將部分技術人員交替調整到實踐教學崗位,承擔教學任務;根據專業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派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參與生產和技術改進研究,使專任教師職業實踐能力不斷提高。(3)教學管理制度。學院制訂了《課程教學管理規定》、《調、停、代課管理規定》、《教學檢查制度》、《聽課制度》等教學管理制度,保障了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與運行。(4)學生頂崗實習制度。煤礦開采技術專業學生第五、第六學期為頂崗實習時間,學生可以自行聯系單位頂崗實習,也可以由學院推薦到相關單位頂崗實習。學院還制定了《校外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學生頂崗實習協議書》、《頂崗實習任務書》、《頂崗實習工作記錄》、《頂崗實習任務書》等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文件,這些文件內容指導頂崗實習全過程,使頂崗實習教學環節有組織、有計劃、有考核、有落實,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
五、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為質量標準,構建考核評價體系
實施“校企一體、學崗結合”教學模式,必須構建與之相適應的考核評價體系。改變傳統的考試方式,考核成績實行理論與實踐、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同時,加強建立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培訓點與考試點的基地建設,推行“畢業證+職業資格證”的雙證制度。培養適應社會發展、服務社會需求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