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暖通空調在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工作中的應用不斷擴大,在生態節約理念下,對其優化控制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太陽能節能技術、地源熱泵技術兩種主要技術的應用及對其優化措施進行分析,并探討了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的主要發展策略。
關鍵詞: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發展策略
引言: 現下暖通空調系統在運行中的能量耗量幾乎是整個建筑耗能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當前國內多數暖通空調的低效率使用,嚴重造成了資源浪費大、空調環境質量低、控制技術效率不高等問題。而優化控制技術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手段,探討其發展策略和趨勢是當前建筑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及優化措施
(一)太陽能節能技術。太陽能作為一種新型能源,能遠遠不斷的為暖通空調提供其所需的能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節能技術。工作人員可以安裝包括循環控制系統和集熱器在內的太陽能供暖系統,安裝包括生活熱水體系、溫度控制器以及地板采暖在內的循環控制系統[1]。這樣一來,在有太陽的情況下能直接利用太陽光來提供暖通空調所需要的能量,而在陰天或無陽光的情況下,也可以借助控制系統自動轉換成燃氣設備進行輔助加熱。可見,在暖通空調系統中應用太陽能節能技術能大大降低能耗,節約成本,促進暖通空調的生態化發展。
(二)地源熱泵技術。與空氣熱泵相比,在地源熱泵中合理利用好熱源熱泵技術能更好的推動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環保發展。地源熱泵系統僅僅對土壤的溫度有一定影響,但是并不會影響地面下沉、地下水下降以及水源質量。可以說,地源熱泵技術是當前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散熱和取熱手段。針對高熱和高寒地區,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在高熱區域,可以使用冷卻塔達到供冷效果,聯合地源熱泵來分擔一定的負荷,這樣一來在夜間就能沖散土壤中的熱量,達到降溫的目的。在高冷區域,可以設置一個輔助設備來獲得熱量,也可以采用并聯或串聯的方法聯合運行太陽能和地源熱泵,達到供暖的目的。
(三)科學利用有價值的暖通空調動態模型。為了不斷優化暖通空調控制技術,在對其預測過程中,必須要科學利用好有價值的暖通控制動態模型,如RBF模糊神經網絡動態模型。和暖通空調運行相關的一切關鍵參數都要進行合理設置,并利用設立好的動態模型進行計算,對各種情況和各種干擾因素都要合理預測,以更好的、系統優化暖通空調系統,科學預測室內未來溫度參數。同時,要不斷優化暖通空調控制器的在線滾動。要使用數學模型,或者將目標函數納入優化方法中,并利用模型的辨識度滾動優化,以預測信息,最大程度的降低誤差。
二、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的發展策略
(一)選擇與設備運行相適應的設定值。選擇和尋找與設備運行相適應的設定值是推薦我國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合理發展的重要策略,具體可以采取定工作點的放松進行,以更好的控制設備在運行中的流量、溫度等參數。不過,定工作點的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即不能確保整個空調系統始終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2]。所以,在不同運行環境下,要將暖通空調系統能耗最低當作緩解和尋找設備的最佳設定值為主要參照,以達到最大程度降低暖通空調系統運行能耗的目的。
(二)不斷提高控制技術的自動化水平。暖通控制優化控制技術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暖通空調控制技術的自動化水平,傳統的提高自動化水平的方法是使用常規的PID作為控制策略的控制單元器,而控制單元器的基礎選取設備順序、回路控制、邏輯控制開關量,作為核心處理工具的中央處理器使用8位單機片。不過這種方法仍然是存在一定局限性,高于16位的嵌入式微處理器系統被廣泛應用,對控制策略也有一定程度的升級,單元控制器的發展趨勢也朝著自動學習和自動適應等方向。這種方法能更好的控制回路,確保系統設備的每個環節都能維持在最佳控制狀態。
(三)將能量管理納入系統管理中。當前國內暖通空調系統的管理主要停留在對基礎控制單元的管理和控制,如集中處理信息、調度狀態檢測的設備,往往忽視了對能量的管理,這是導致暖通控制能耗過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設計人員必須要在常規管理功能的前提上加入能量管理功能,提高對末端用戶能量使用情況的監控。同時,在暖通控制優化控制技術的發展中不斷應用科學有效的網絡技術。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也要不斷延伸到暖通空調系統運行中的各項管理指標和數據,進而實現不同企業間數據和信息的交流及共享。
結語:總之,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是在建筑項目施工中提高采暖通風施工質量的一個主要技術,選擇科學合理的技術,推動其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技術人員和設計人員必須要合理使用太陽能技術和地源熱泵技術,選擇與設備運行相適應的設定值,提高控制技術的自動化水平,增強能量管理水平,以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真正優化暖通空調的控制。
參考文獻:
[1]楊珊珊.淺談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分析[J].科技資訊,2014,27(15):20-21.
[2] 趙延東.暖通空調優化控制技術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1(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