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教材、課程、授課、實踐等方面對當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教學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探討,并對其未來教學模式提出了預期與展望。
關鍵詞:電子商務教學;高職院校;教學改革
電子商務作為一門基于產業鏈與商業模式變革的多生態、交叉性學科,在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得到了不斷地演變與創新。通常,電子商務課程教學圍繞公共基礎、計算機課程、經營課程以及電子商務專業課程交叉展開。但根據社會對多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電子商務教學也應因人而宜、因時而宜,從理論教學與實踐雙重維度來實現人才培養。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正處于起步階段,教育體系尚未系統化、明確化,教學特點分散化。因而,在企業電子商務時代,高職院校應把握電商人才缺口的契機,提升電子商務教學質量,努力培養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
一、電子商務的發展態勢
從當前發展狀況來看,在眾多B2C電子商務企業中,淘寶的用戶滲透率遠高于京東、蘇寧等企業,居于首位。根據2014年中國B2C網站交易市場份額的統計,超過50%的B2C注冊用戶選擇天貓商城,而京東商城以26.3%的滲透率居于第二位。同時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競爭地逐步加劇,部分企業由于物流配送、資金等短板面臨淘汰,在市場進入壁壘較低的背景下反而吸引了更多的企業的進駐,進一步強化了電子商務市場的資本化發展。近年來,C2C與B2C電子商務平臺的迅猛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的企業經營式,但同時也存在交易欺詐等諸多問題,物流配送、支付保障、退換貨等問題也亟待完善等。總體來說,電子商務已逐漸成為主流的消費模式,其未來發展不容小覷。
二、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教學的必要性
當前,中國的信息化建設正進入關鍵一步,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促使有實力、潛力與活力的廣大中小型企業實現業務數字化、經營電腦化。在商業競爭中,時間、效率是制勝的重要因素,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正是提高發展能力與經營績效的良好契機。電子商務是計算機網絡的重要應用,并隨著交互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逐漸突破完全性、保密性的制約,而電子商務教學也在此背景下日趨成熟。
近年來,隨著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我國電子商務以年平均增長率超過30%的速度迅猛發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該領域人才的需求。知識面寬、實踐與創新能力強的電子商務技術應用型與管理人才的缺口為我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建立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通過專業課程的講授與實踐課程設立,培養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及策劃方面的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不僅實現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也為電子商務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試驗田”。
三、當前電子商務教學的矛盾
(一)“教”與“學”如何和諧。首先,專業教材缺乏針對性。大部分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直接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等其它專業的教材,或者進行簡單的拼接、雜糅,缺乏系統的有機組合。部分學校雖采用專業的教材,但教材內容較陳舊、重復性高,缺乏時代感。其次,課程學習以教師單方面授課為主。實際上,電子商務是由項目管理、網頁制作、網絡營銷、網頁美工、網站開發等課程組成的綜合性、交差性學科,固化的說教模式無法適應其復雜多變的特點,不能滿足學生對課程的綜合理解與掌握,導致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與“實踐”如何權衡。當前高職院校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并未因素質教育的推行而得以改變,電子商務的教學也不例外,理論學習多、實訓課程少,缺乏與時俱進的案例教學以及操作能力培養。由于電子商務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操作性,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商務技能訓練、電子商務研發等各項活動實現多層次人才培養。但當前高職院校由于自身條件限制,尚未在電子商務實訓建設中投入充足資金,導致模擬實驗室的軟、硬件設施無法滿足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需求。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實習也多以電子商務操作流程的簡單了解為主,教學質量無法得到顯著提升。
四、對電子商務教學的未來預期與展望
(一)教學定位精確化、課程設置合理化。任何教學的開展都不是盲目的,未來高職院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中,應該明確自身特質與社會需求,并有針對性地設立培養目標與教學計劃,選擇教學內容和范圍,設置教學課程。學校應立足優勢與特色,才能在激烈的電子商務人才供應市場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研究電子商務的內涵,把握其知識結構體系,并合理劃分教學模塊、內容,整合知識點,避免課程內容的沖突、重復或遺漏。同時,加強學生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帶領學生建立信息流、物流等與“認證機制”的聯系,并結合國內外電子商務發展狀態,對其經營規律、發展趨勢有清晰的認識。另外,強化電子商務應用教育,使學生對虛擬經營、物流平臺搭建以及安全管理有良好的認知。
(二)教材優質化。教材是當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教學的基礎。學校應圍繞信息流、資金流、安全管理等邏輯構架優化教材設置,并借助具體方案、實例等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講解。在教材的組織、選擇過程中,應結合對企業電子商務組織體系的系統提煉,加入企業電子商務的經營機制,闡述資金流與組織要素的關系,讓學生清楚的了解企業的電子商務經營、盈利模式、政策環境與安全隱患。只有使教材優質化、新穎化,才能促使學生積極、高效地融入電子商務的了解與運用。
(三)實踐教學程序化。實質上,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實踐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應用型商務人才。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經濟與營銷知識后,運用網絡與計算機通訊技術積極展開商務活動,以匹配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模擬實驗室是學生熟練掌握、應用電子商務知識,模擬現實電子商務活動的必備條件。通常,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實驗室的構建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設施等硬件以及各種軟件、模擬系統的引進與開發。為加強系統化實踐教學,高職院校有必要自建或與商企聯合建立電子商務實踐基地。通過體驗電子商務的虛擬運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例如,在電子商務課程教學中,加密與防火墻技術、數字簽名、數字證書以及時間戳的申請和使用往往超越了課程講解范圍。學生如果能夠通過電子實驗室,進行防火墻軟件的設計,并交由其他同學攻擊,不僅加深了課程內容的理解,也提升了學習興趣,強化了實踐效果。同樣,網上購物與支付、信息數據庫管理、網上稅收、數字認證以及網上商檢如果也能夠通過模擬平臺進行實踐,將會使實踐內容系統化、科學化。
結語: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電子商務在我國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視。高職院校應把握人才培養的良好契機,在未來電子商務課程教學中因人而宜、因時而宜,在相關軟硬件設施建設上加大投入、精確教學定位、合理設置課程,進一步推薦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胡桃,堯舜.電子商務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2,10:67-70.
[2] 朱聞亞.基于“專業-就業-創業”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