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各種自然災害頻繁出現(xiàn),如:滑坡、泥石流等,這些自然災害既會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還會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本文主要闡述了滑坡泥石流的防治策略。
關鍵詞:滑坡;泥石流;災害;防治策略
引言
當前有一些防治策略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遠遠沒有達到人們的要求,對于社會的發(fā)展,這些防治策略所發(fā)揮的作用是非常小的。在以前當自然災害發(fā)生時,人們被動的選擇接受,從而增加了人們的損失。在這個情況下,我們要尋找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措施,盡可能將自然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
一、滑坡、泥石流災害的防治現(xiàn)狀
(一)監(jiān)測、預報和報警
當前,我國的滑坡泥石流監(jiān)測工作僅僅是以基礎設施、線狀交通干線等為主,它可以有效的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其中長江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區(qū)滑坡泥石流是最為典型的預警系統(tǒng)。從中可以看出,在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我國的防治工作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所以當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許多居民的財產都會受到嚴重的損失,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他們丟失自身的生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講,監(jiān)測、預報、報警是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主要措施,但是其實這些措施并不能真正保護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我國還要繼續(xù)深化相關的防治措施。
(二)政策法規(guī)不夠完善
我國一直致力于政策法規(guī)的完善工作上,近幾年來,我國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報道日趨減少,居民越來越認可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從整體上來講,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開始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依次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水土流失》等,這些法律在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政策法規(guī)對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國要不斷完善政策法規(guī),還要加快政策法規(guī)的實施步伐。
二、防治滑坡、泥石流災害的策略
(一)重視基礎工作
在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就要重視基礎工作。許多地區(qū)之所以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究其原因在于這些地區(qū)的基礎工作做得比較好。特別是在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大部分的工作都屬于基礎工作。筆者認為,要想調查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這就要充分借助遙感技術、數(shù)據(jù)庫等多種技術,以此來構建滑坡泥石流災害信息系統(tǒng),從而真正實現(xiàn)了資源的共享。在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相關工作人員要制定合理的區(qū)域減災規(guī)劃,為預測災害等提供科學的依據(jù)。此外,我國還要安排專業(yè)人員來開展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相關的調研工作,以此來研究出更多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策略。在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切忌做表面工作,如果一味的做表面工作,那么會增加當?shù)鼐用竦膿p失。
(二)制定統(tǒng)一標準
與其他工作相比較,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防治工作更加需要制定統(tǒng)一的標準。究其原因在于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原因是相似的,所以在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往往要制定合理的標準,這樣做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又可以降低當?shù)鼐用竦母黜棑p失。
(三)資金上的支持
要想更為順利的開展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工作,這就要求國家要給與一定的資金支持。如果缺乏資金,那么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防治工作是無法順利開展下去的。一般情況下,往往都是國家撥款,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國家撥款來開展此項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各個地區(qū)要從不同的渠道取得經費。要想有效的治理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還要在工程治理上下功夫。當前工程治理在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國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時間在工程治理上。我國要圍繞國家大型水利、交通等建設項目來開展治理滑坡、泥石流等工作,以此來確保我國的各項重點建設項目得以順利發(fā)展下去。比如:三峽庫區(qū)的災害治理工作。在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我國要進一步深化工程治理,以此來取得更大的效果。只有處理好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才能夠有效的保護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
(四)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的發(fā)生與水的作用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一般情況下,水的作用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巖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通常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做法如下:1、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qū),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2、在滑坡區(qū)內,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溝;3、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4、對于巖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jù)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征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鉆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五)適當增加植被,削減泥石流的峰值流量
在泥石流中上游主要以穩(wěn)土為主,即以植被護坡措施為主,控制和減少泥石流物源,加強對熱河村民植被護坡的意識。其次,在泥石流的形成中、下游主要以攔擋為主,把泥石流固體物質攔擋在泥石流形成流通區(qū)內,改變泥石流流體性質,減少進入現(xiàn)有排洪溝的松散固體物質,從而有利于下游的排導效果。
(六)改善邊坡巖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巖土體的力學強度,以此來達到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的目的。經常用到的措施如下: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wěn)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wěn)定巖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巖土體不應削減。此方法并不一定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擋土墻、護墻等支擋不穩(wěn)定巖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巖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巖體或土體的強度等。
三、總結
與之前的防治工作相比較,現(xiàn)在的防治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并且對技術、設備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嚴格。在確定防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策略時,往往要站在保護環(huán)境的立場上來進行。當前防治工作中還是存在著不完善的方面,因此工作人員要繼續(xù)努力,不斷深化,以此來推動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