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音樂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學科,是一門奇妙的語言,其內容是豐富多彩,它無時無刻不在撫慰著人們的心靈。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動腦,組織好各個環節,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感受音樂的情感。同時,還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弦。
【關鍵詞】中學音樂;情感教育;審美觀
中學的音樂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不可或缺的?,F代音樂教育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越來越需要將音樂教育引入德、智、體、勞諸育之中,來完成對中學生人格的塑造。重視中學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展的關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因此,音樂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得到加強與提高。
一、情感教育的含義
所謂情感,是指人對客觀現實的態度的體驗,是由客觀事物是否滿足個體的需要而產生的。什么是情感教育,可謂眾說紛紜。經過學界的激烈爭論,近年在英國的一個世界性教育學術研討會上,世界多數國家的學者就情感教育終于達成了一致共識,即“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音樂教育在中學生情感教育中的功能審視
“音樂教育是通過培養對音響的審美因素的反應來進行的感覺教育”。大量的音樂作品,在中學音樂教育中,以歌唱、器樂、欣賞等方式,增進了學生對音樂美的認識、理解、鑒賞、創造的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內容,充調動著學生的感知覺,從而使學生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使之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這樣獲得的音樂教育要比任何說教來得自然與真實。在審美教育的同時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貝多芬說:“音樂使人的心靈爆發出火花。”中學音樂教育是培養“愛樂人”的搖籃。我國現階段音樂教育目標明確規定為: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良好態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使學生具有感受、表現、欣賞音樂的能力;擴大文化視野,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個性的核心發展,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弘揚民族音樂是目前中學音樂教育中重要的內容,它可以使年輕一代了解、熟悉、熱愛本民族的文化傳統,達到音樂教育的社會目標。
三、中學音樂教育與情感教育的關系
1.培養高尚道德品質,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中收獲情感教育
音樂把那些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轉化為了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其蘊含的政治思想內容、倫理道德內涵,均使中學生在提高音樂審美感受、表現力的同時,心靈得以凈化,道德情操得以升華,人格得以完善,從而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在澳門回歸之際,一首《七子之歌》喚起了學生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漂流在外的游子的牽掛。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我依然……”。唱起這首歌時,學生們的民族責任感油然而生,他們感受到了祖國的命運、榮辱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當唱到“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澳門特區高高飄揚時,不少學生流下了激動的熱淚。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要注重培養中學生的情意素質,使學生的品格和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音樂藝術既表現了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了人們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現,而是生動地形象地表現。音樂是一門最擅長表達情感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當優美、健康的音樂與人的生理、心理的節奏、旋律產生共振協調并被陶醉時,能使人產生一種高尚的、正義的、道德的、靈魂升華的情感,使人充滿對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對生活、生命和整個世界的摯愛,并增強了對未來的自信和為未來奮斗的力量。例如,我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大型聲樂曲《黃河大合唱》,通過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氣勢雄偉磅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2.音樂審美體驗的積淀,完善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自古,有關音樂情感意義的美學探討始終是一個引人矚目的話題??鬃友浴鞍采现蚊?,莫善于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認為音樂能夠塑造良好的社會風尚,認為聽樂可以使一切變得和諧,使人產生恭敬心。此外,就音樂培養人的情操的功能,古希臘素有“美育說”的思想。就音樂與情感的內在聯系上,不同學派的觀點存在著差異,盡管如此,但在音樂是人的創造物、音樂的本質體現著人的本質這一觀點上還是達成了基本共識,“我們叫作‘音樂的音調結構,與人類的情感形式——增強與減弱,流動與休止,夢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邏輯上有著驚人的一致性。”可見,在時間中流動的音響最適宜表現情感。形式上,音樂卻雖是“最情感的藝術”,但本質上,音樂具有理性的特質。音樂將最嚴格的理性形式規律與最活潑的生命情趣相結合,正是這種理性化的感情對人的情感的升華產生極大的影響,使人類的情感能擺脫自然情欲的束縛,進入理性領域。因此,“音樂的美是人的本質需要……審美是人與音樂的本質關系,是音樂獨有價值之所在?!睆倪@個意義上說,音樂教育就是審美教育。更深入地說,音樂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在音樂審美教育過程中,人們在音響的情感激流中體驗壯美,感受優美,怡神悅智,使得人們在音樂活動過程中得到最充分、最深刻、最盡情的情感陶冶和心靈凈化,使他們的情感超越感性的生理層次,上升到理性的社會文化層次,形成高級社會性情感。
3.音樂教育與時代接軌的必要性
21 世紀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質的人才和充滿激情、正直的人。音樂教育應義不容辭地為此起到廣泛而深遠的作用,反映時代的最強音。音樂教育也應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地培養和發展中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當前的音樂是紛繁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去面對這廣闊的音樂海洋。教師要與學生相互溝通,相互學習,最終達到中學音樂的教育目標。
4.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優秀情感
音樂是表演的藝術,給學生實踐的舞臺,是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不斷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使他們相互學習,磨煉毅力所必不可缺的。在實踐中,學生們成為了傳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在多次藝術節、合唱節比賽中,學生們不但在藝術水平上得到了提高,并且體驗到了要成功就要付出很多心血,不具備優秀的意志品德將無法完成。中學時代的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是中學教育領域中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養符合時代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才會產生效果。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鮮明的音樂形象生動地反映和影響著人的思想感情。音樂美感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浸入中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審美體驗的積淀,能產生巨大的行為力量。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僅可以對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樹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對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中學的音樂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不可或缺的?,F代音樂教育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越來越需要將音樂教育引入德、智、體、勞諸育之中,來完成對中學生人格的塑造。重視中學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展的關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因此,音樂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得到加強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