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新課程的改革使得初中英語的教學方法必須作出相應調整,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新課程改革更傾向于提高學生在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上,而生活性教學能很好地符合這些要求。本文通過對初中英語生活性教學的內涵進行解析,進而提出在新課程條件下運用此種教學方法的具體步驟和措施,以期能夠使初中英語教學取得進一步的發展,提高學生在英語上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英語;生活性教學;方法
一、生活性教學的內涵
1.生活性教學的內涵解析
生活性教學將學生作為英語教學的主體,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生活性英語教學的理念以教育學和心理學及英語語言學的理論作為其基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教學方法上提倡教學情境的營造,使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提高在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同時在社交能力上也能同步提升。生活性教學主張將具體的教學理念融入到實際教學當中,通過運用課堂情境模擬和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及交際學習,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
2.生活性教學的主要特點
(1)注重與社會相結合。學生進行語言學習,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能夠在社會實踐中進行良好運用。生活性教學的特點之一,就是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地與社會相結合。教學內容源于社會,以課本內容作為輔助工具,通過教師的教授將課程內容傳輸給學生。同時,通過學生與社會的良好互動,使學生在生活體驗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和運用。這也能夠帶來豐富的社會價值,充分地體現出生活性教學的社會性。
(2)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生活性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后,能夠很好地將所學知識付諸于生活實踐當中。課本知識來源于社會,最終的目的也是回歸到社會。通過課內和課外知識的結合,使得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學生同時會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而生活性英語教學能夠關照到各個方面,充分結合并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豐富教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里接收到知識,并且樂于將所學運用到生活當中。
二、新課程條件下初中英語生活性教學的具體方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自我興趣激發下進行英語學習,全面提高英語方面的綜合能力,聽、說、讀、寫各方面技能綜合發展,并在其基礎上進行綜合運用。學生的知識儲備,包括英語基礎知識和對中西方不同文化的認識等應得到豐富。生活性英語教學學生在其要求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課堂和課外的資源運用,形成具體的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
情景教學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課堂模擬情境,讓學生在接近于社會生活的情境中進行英語的學習和訓練。激發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里進行英語學習。英語教師將知識和審美融合在具體語境和情境中,創造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堂情境。在具體操作中,應當注意避免某一方面的缺失,造成一味追求知識性的枯燥死板的知識灌輸行為或一味追求趣味性的娛樂活動而喪失知識教育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的優點是,能夠有效的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氛圍當中,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知和理解使英語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并能夠使知識得到具體的運用。通過表面形象的認知和感受,實現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達到英語學習最大效率的實現。
2.通過實踐進行英語學習
英語學習的效率要實現最大化,應當注重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而不是一味單純地進行知識接收。知識應當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學生主動實踐和良好互動中得到運用。一種語言的學習,應當經過學習者的接收、理解和實踐過程,才能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在教師的基礎知識教學以后,應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將所學具體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在課外時間,全面調動自身在英語聽書讀寫方面的能力,與社會進行良好互動,和同學、老師進行交流與切磋。通過實踐的構建,英語知識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3.通力合作,促進學習
英語學習單純在學生個體進行,是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的。舊的教育方式是教師的填鴨式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接收,得不到很好的交流和表達。尤其對于英語的學習,更加注重的是合作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通力合作,才能使英語教學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圈[3]。英語知識在具體的實踐中才能得到掌握,而學生個體在與其他學生個人體和教師之間,包括與家庭和社會之間的合作,才使得英語知識與能力的實踐有了可能。
三、結語
在新課程條件下,必須進行相應的教學方法改革才能實現最好的教學成績。生活性教學對于初中英語的教學有著積極良好的發展作用,應當將其進行推廣運用。同時,應在已有的方法上進行改良和提升,才能使初中英語的教學得到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作者簡介:
路四清(1966.02~),男,湖北省襄陽市人,工作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朱集鎮一中,職務: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