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
我們在康百萬莊園的最后一站是去康氏祠堂。祠堂位于主宅區(qū)以北約七八百米處,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進式院落??凳响籼媒ㄓ诿鞔F存殿堂房舍9座35間,磚、石筑雕三門牌樓一座,祠堂區(qū)的鏤空石雕、磚雕及油漆彩繪木雕是康百萬莊園三雕藝術精品,也是中原地區(qū)雕刻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世事的變遷曾使祠堂一度荒蕪,近幾年才得以修繕。
現在守在祠堂的是康家第十九代康崇欣??到〔┫壬鷮@個爺爺十分尊敬,我們從他那里了解到,老人今年已經80多歲,“土改”時期,家族里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而老人卻堅持留了下來,但卻也因此受盡了迫害??到〔┫壬f:“家族中,康爺爺當年受迫害最嚴重,今天他老人家也最忠誠的在這兒守望,正因為有他守在這康氏祠堂,全世界的康姓族人才得以有根可尋?!?/p>
我們剛到祠堂的時候門是鎖著的,就在我們帶著遺憾轉身要離開的時候,迎面看到老人正從街口往回走。見到我們,老人小跑了幾步打開大門,把我們讓進院中。
老人搬來幾把小凳,輕輕拂去上面的灰塵,熱情地讓我們坐下。聊起童年時的家族記憶,老人印象最深的是康家家規(guī)之嚴,他用濃重的河南話解釋道:“我們康家家規(guī)極嚴,家規(guī)不嚴就很容易出敗家子兒?。 ?/p>
不加修飾的言語,我們卻能從中感受到康家人的質樸,也可以真切地想見康家家風之嚴。
在中原地區(qū),康氏祠堂是少數劫后保留得比較好的宗族祠堂之一。盡管我們眼前的康氏祠堂已今非昔比,但從那些風格古雅的磚雕、石雕和石柱上的題字仍然可以想象它昔日的莊嚴。
祠堂里從右至左依次供奉著康氏家族圖騰、康氏始祖康叔、康百萬家族始祖康守信。老人跟我們說,“康叔是康姓的始祖,全國各地的康姓人,包括海外康姓華人都祭拜這同一個祖先?!?/p>
如老人所言,關于康姓始祖的故事,在《尚書·康誥》和《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中都有相關的記述。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康叔名封,本為姬姓,是周武王同母弟弟。周武王打敗商紂以后,又把商紂的遺民封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讓其與諸侯同位,以奉祀先祖,世代相傳。武王擔心武庚有叛逆之心,便派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監(jiān)視并輔佐武庚祿父,以安撫當地百姓。武王逝世后,成王年幼,管叔、蔡叔與武庚祿父發(fā)動叛亂,要攻打成周,但最終被輔佐成王的周公旦平定,武庚祿父和管叔被殺,蔡叔被放逐。隨后,周公便把商朝舊都河南殷墟一代的封地封給了素負賢名的康叔統(tǒng)治,這即是后來的衛(wèi)國。
初封時,周公擔心康叔年少,應付不了當地的復雜形勢,于是在康叔上任之前,周公作了一篇《康誥》以訓誡康叔,這也是《尚書》中《康誥》篇的來歷。周公訓誡康叔一定要吸取殷商滅亡的教訓,學習先王圣哲德治的經驗,“明德慎罰”,治理好封地。而康叔也果然不負眾望,把封地治理得非常好??凳逅篮笠浴翱怠睘橹u號,后世以其謚號為姓氏,遂有了后來的康姓一脈。
也正因如此,世界各地的康姓都尊康叔為始祖。
在以血緣為坐標的宗族社會,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聯結點,是家族的中心,也是家族子孫接受祖先教誨的最直接載體。到明清時期,像康氏祠堂這樣的民間祠堂已經十分興盛,遍布全國城鄉(xiāng)各地。
可以說,宗族祠堂體現了華夏民族的血緣倫理、宗族觀念、祖先崇拜、神靈崇拜、倫理道德、典章制度、堪輿風水、建筑藝術等內涵,傳遞著諸多珍貴的歷史文化信息。然而,近代以來,經歷過土地改革、合作化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幾次沖擊后,全國大部分祠堂被毀棄,能夠保留下來的所剩無幾??凳响籼弥阅芟鄬ν旰玫乇4嫦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康家后人的堅守。
時過境遷,祠堂對于現代人的意義已完全不同。來康氏祠堂的訪客,更多是把它當成一座古建筑來參觀。但對于像老人一樣的康家人而言,康氏祠堂卻始終是他們對家族精神和信仰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