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文+周艷
2015年1月18日,公益電影西藏的孩子之《永不放棄》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該片已完成劇本創作,進入角色遴選階段。該片根據藏族青年作家鷹薩·羅布次仁歷時十年創作的長篇紀實小說《西藏的孩子》改編而成,敘述了以羅布次仁為代表的西藏孩子在內地求學、健康成長的故事,真實展現了中央對邊疆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高度重視、各省(市)對西藏經濟發展的無私援助和幫扶,尤其是對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
中宣部、統戰部、文化部、團中央、國家民委、北京市支援合作辦、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西藏文史專家、影片聯合攝制單位負責人及媒體記者近200人參加了新聞發布會,北京西藏中學參會代表用發言和歌舞表達了全國各省市西藏中學師生對影片的支持與祝福。
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中央作出全國對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戰略決策,決定采取“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形式組織干部、教師、醫務人員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援助西藏,首批確定內地17個省市對口支援西藏7個地市的44個縣。20年來,各省(市)積極落實中央政策,全面加大對西藏的援助力度,一項項資金,一個個項目,一批批干部陸續到達雪域高原,幫助西藏農牧民創富增收,加快實現安居樂業。
《永不放棄》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了西藏和北京之間。按照中央部署,自1994年北京對口支援西藏拉薩“一區三縣(城關區、尼木縣、當雄縣、堆龍德慶縣)”以來,北京共派出7批450名援藏干部,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實施了200多個項目,全方位推動拉薩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統計顯示,拉薩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14.37億元猛增到2013年的304億元;1995年-2013年,拉薩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14元增加到21427元,有力地支撐了拉薩市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影片還從西藏孩子的視角,詮釋了開辦內地西藏班的重要意義。1984年,黨中央、國務院根據西藏實際情況,作出在有關省市開辦內地西藏班(校)的重要戰略決策,旨在為西藏培養大批優秀少數民族干部和加強各類人才建設。據統計,近30年來,各地政府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北京、上海、廣東等21個省(市)32所中學辦有內地西藏班,已累計招收西藏籍初中生4.32萬人、高中生2.89萬人,先后為西藏培養、輸送了3萬多名優秀少數民族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豐碩成果。這些優秀人才,畢業后奮戰在西藏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牧區及部隊等各條戰線上,成為西藏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在國內外引起了良好反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