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任
有人認為,在推進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關鍵是要鼓勵和支持貧困農民發展生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并以此提高貧困群眾的收入。而發展生產需要資金支持,同時需要良好的金融環境建設。如何進一步健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金融環境,構建新時期金融扶貧的誠信體系?新時期的金融扶貧工作又有哪些創新和突破?
2015年1月20日,由中國扶貧發展中心與中和農信聯合舉辦的“第二屆新時期金融扶貧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次論壇特別聚焦扶貧小額信貸領域,來自國務院扶貧辦、人民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單位的代表,共同探討了新時期金融扶貧的創新與發展問題。
打開金融扶貧“新常態”
目前,各行各業對“新常態”一詞都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金融扶貧方面,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司長海波認為,去年以來,中央調整了扶貧戰略,既要定位精準,又要到村到戶,使貧困戶真正意義上獲得政策支持,最有力的一舉就是使貧困戶獲得生產發展的資金。為此,2014年有22個省區發布了文件,專門推動小額信貸的發展。海波指出,2014年底,國務院扶貧辦會同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出臺了《關于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的指導意見》,這為各地推動小額信貸的發展與實踐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曹洪民看來,金融扶貧成果的“新常態”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貧困地區增收明顯。據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2013年全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519元,扣除價格因素后比上年實際增長13.4%,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4.1個百分點,收入增長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二是城鄉優勢互補明顯。貧困地區資源環境各方面條件比較好,發展產業潛力巨大,但是沒有資金來源。結合金融力量開發貧困地區既能使貧困地區增收,也能滿足城里人的消費需求,為城市提供更好的產品,同時拉動國家內需。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戈雪峰介紹了中國人壽的保險扶貧“新常態”,他表示,未來人保將探索信用保證保險。以前在跟國務院扶貧辦的溝通中發現,農村抵押貸款沒有信用保險,貧困農民的還款意愿很高,但面對意外和災害無能為力,通過保險方式可以幫他們化解。因此,人保正在探索專門針對貧困農民的信用保險方式,希望下一步能與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一同探索如何開展這項業務。小額保險、信貸保險是人保未來的探索領域,希望與銀行、政府、農戶、保險公司形成多方合作模式,在一些地方進行試點,并逐步推開。2014年底,人保和國務院扶貧辦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希望在過去試點成功的基礎上,不斷在保險領域擴大。同時,希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同為金融扶貧、保險扶貧探索出一條新路,為廣大貧困人口提供更加便捷的、能夠得到的金融保險保障。
打造山水間的銀行
中和農信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成立的社會企業,主要目的是為農村貧困戶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信貸,主要業務集中在偏遠農村。因此,中和農信也被各金融機構稱為“行走在山水間的銀行”。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東文指出,中和農信是扶貧組織,很多想發展生產又缺乏資金支持的貧困戶,找金融機構貸款時遇到很多門檻和障礙。因此,在過去10多年間,中國扶貧基金會一直在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經驗,努力探索是否建立專門的基金,由專門的隊伍向這些貧困戶放貸,幫助他們發展。
根據銀監會的統計數據,全國農村信用社扶持了近8.7萬農戶。三大銀行盡管規模很大,但在扶持小農戶上還是很有限制的。中國農業銀行發放5萬元以下的貸款一共覆蓋了171萬戶,約496億元,即人均貸款2-3萬元,是全國性涉農比較多的機構。所以,目前來講,不可否認的現實是農村信用社是主力軍,其他金融機構也做了工作,但覆蓋面還是有限的。
說起中和農信的生存優勢,劉東文指出,成立中和農信的本意不是去做貸款,更不是通過貸款去掙錢,而是為了幫助那些得不到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的貧困戶。從功能角度講,中和農信將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瞄準的是那些在金融機構服務范圍之外的客戶,永遠不和銀行相爭。
打破金融扶貧發展瓶頸
雖然金融扶貧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福建省屏南縣農辦主任胡小青在論壇上指出,目前貧困戶信貸服務道路存在三大難題:
一是貧困戶貸款需求被忽視。人們往往關注貸款的可得性問題,但忽視貧困戶自身貸款的有效需求,這在整個信貸扶貧工作中可能產生某種偏差,所以必須客觀地評價這個問題,要通過項目帶動、產業帶動來提高貧困戶的貸款需求,有效實施信貸扶貧帳戶。
二是服務不便捷。通常情況下,人們關注到了利息成本,但忽視服務便捷,如果服務不便捷,帶來的非利息成本會很高。去年郵政儲蓄總行為我們量身定制的非常適合“三農”小額擔保貸款,期限長、利率低、貸款方便,非常受歡迎。而更受歡迎的是農行惠農卡農戶小額貸款三年期自助可循環貸款,老百姓排長龍申請惠民卡。
三是夸大風險。應該說任何信貸產品都有風險,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5萬元以下貸款有風險,但可以分散風險,不需要夸大,也不需要站在需要的角度去控制它的風險存在,都要客觀地評估。
對于個別貧困戶存在惡意不還款的行為,湖南省扶貧辦開發指導處伍鷹建議,要把好授信關,在評級授信過程中要堅決做到三不授信,即家庭成員有賭博,企圖買六合彩等不良習氣的不授信;拖欠貸款本息,被列入貸款黑名單的不授信;有其他影響信貸資產安全的不授信。
同時,他強調要充分發揮村支兩委、黨員干部和“五老”的作用,真正做到授信合理合規:一要選準產業,只有選準產業才能使貧困農戶獲得利潤,才能使銀行有所收益,降低風險;二要健全隊伍,各鄉鎮扶貧辦要由專人負責金融產業扶貧,履行產業扶貧金融服務的綜合職能;三要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廣泛開展誠信觀念教育,縣鄉政府、扶貧辦、村支兩委要積極協助金融機構做好貸款回收工作;四要加強風險防控,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扶貧辦、信用社、鄉鎮、村委等要善于發現風險預警,及時妥當地處置,對于天災人禍導致產業失敗,要用風險金進行補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