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弱女子,能做什么?一個遭遇了人生不幸,從此站不起來的弱女子,又能做什么?李曉梅用她的實際行動做了回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不斷創業摸索脫貧路
2000年, 李曉梅籌集15萬元,購置了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會川鎮燈盞洼山底下閑置多年、誰也瞧不上眼的10畝灘涂地,注冊了成立了渭源縣田地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建起了3座塑料大棚,試驗性地種植天麻。
在此期間,她先后建起了廠房、倉庫,搭起了發展中藥材的骨架,并以此地為中心,在會川鎮的梁家坡村、本廟村、新城村、楊莊村等8個村的200多戶農民地里建起當歸、黨參、黃芪、紅芪以及天麻等中藥材種植基地300畝,并成立了天麻研究會,發展會員120人。在她的帶動下,會川鎮的群眾紛紛種植中藥材,全鎮種植面積由原來的4000畝發展到15000畝,僅藥材種植給農民一年帶來的經濟效益就達到1億多元。
藥材種植成功后,李曉梅又成了農民最知心的“經紀人”,上河西、下廣東……她在全國中藥材市場打聽行情,尋找銷路,與外地老板艱難地談生意、簽合同,一筆筆訂單把農民的藥材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開啟了當地農民的致富路。
2005年3月,為了讓農民種植的地道藥材增值,李曉梅通過貸款辦起了藥材加工廠,把渭源當地生產的當歸、黨參、紅芪、黃芪等中藥材加工成禮盒,產品遠銷省內外,部分產品打入超市,倍受客戶歡迎,既提高了產品知名度,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工廠又投入620多萬元建成藥品GMP生產車間,注冊成立了公司,先后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GMP證書》,與云南白藥、昆明制藥廠等國內多家制藥企業簽訂了供貨協議。公司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規范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路子,在會川鎮大莊村、祁家廟紅土莊村建成2000畝的當歸GAP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周邊鄉鎮農戶2000多戶,使項目區農戶年畝均增收1000多元。
隨著藥材產業的壯大,她把目光轉向了當地馬鈴薯特色產業。“藥材生意雖然好,但只能讓少數人致富,繁育馬鈴薯良種群眾參與面大,帶動效益更明顯。”李曉梅開始了她的企業轉型之路——馬鈴薯種薯繁育。2008年7月,她注冊成立了渭源縣田源澤馬鈴薯良種合作社,建設占地2000畝的優質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同時在會川鎮西關村建成馬鈴薯日光溫室20座、脫毒快繁中心綜合樓1棟、馬鈴薯貯藏窖1座、PC中空板組培溫室1座,購置脫毒繁育、種苗種薯檢測、日光溫室自動卷簾等儀器設備。雖然因品種、窖藏設施等條件的限制,當年效益不是太好,可她從這次試驗中真正看到了通過馬鈴薯種薯繁育增加農民收入的巨大潛力。
身殘志堅為民鋪富路
正當中藥材生意紅紅火火、馬鈴薯育種方興未艾的時候,李曉梅遭遇了意外,她在去良種基地檢查種薯收購進度途中,駕車從一座橋上翻了下去,失去了站起來的能力。但堅強的她并沒有放棄,依然堅持發展合作社。
為了保證老百姓的最大收益,合作社除了免費提供種子、化肥、農藥、技術外,還包銷售,更讓大家心動的是低于畝產4000斤減產后保賠產,換句話說,就是老百姓種馬鈴薯會有每畝1600元的保本收入。為推廣馬鈴薯種植,李曉梅采取“五免六統一保證”的方式,挨家挨戶與群眾簽訂單合同,讓群眾心里有底。
所謂的“五免六統一保證”即免費技術培訓、免費投放籽種、免費搭建網棚、免費投放鋼管網紗、免費全程技術指導,統一規劃、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搭建網棚、統一田間管理、統一訂單收購、統一貯藏銷售,簽訂收購訂單,以保護價收購種薯。這一發展模式有效保護了社員和訂單農戶的利益,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增加了農民收入。
在扶貧項目的牽引帶動下,目前李曉梅的合作社輻射帶動會川鎮、祁家廟鄉、五竹鎮、鍬峪鄉等周邊鄉鎮2000多戶農民戶均增收達到5000多元,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3000余人次,并通過多方聯系將渭源縣的馬鈴薯良種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為貧困地區群眾致富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她還和甘肅省農業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實踐教學基地,不斷“引智”,引導農民科學種植,以此保證馬鈴薯質量,進而提高收入。
楊莊村的鄧永壽是最早與合作社簽訂種植訂單的農民,鄧永壽當年的4畝馬鈴薯良種田,畝產超過6000斤,根據訂單合同,保產4000斤按每斤4毛錢算,超產的2000斤合作社以獎勵價格每斤6毛錢收購。這一年,鄧永壽收入過萬,一算賬比往年增收翻了近一番。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參觀了解了田源澤馬鈴薯良種合作社的發展情況,對合作社“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你們要進一步努力作好甘肅的馬鈴薯產業,要做精做深,做大做強。越是貧困的地方馬鈴薯種植面積越大,要從扶貧開發的角度發展馬鈴薯,多加支持。一是要疏通和拓展鮮薯銷售渠道,二是要提高加工能力,加大就地轉化力度。”
近年來,公司被確定為定點扶貧單位和雙聯單位,在扶貧幫困的路上,李曉梅認為“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她始終堅持“誓為農民鋪富路”的堅定信念,積極幫助貧困勞動力解決就業途徑,幫助他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用淳樸的感情回報著這片滄桑的土地,用柔弱的肩膀擔負著帶領農民奔小康的重擔。
回報社會情暖人生路
生活中的李曉梅是個熱心腸,她積極為災區群眾慷慨解囊。先后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災區捐款14411元;2012年渭源縣“5·10”泥石流災害中,她為祁家廟鄉捐贈了價值10萬元的40噸馬鈴薯良種,幫助群眾恢復生產;2013年“7·22”地震災害中,她先后為岷縣災區捐贈了價值18.43萬元的方便面和礦泉水,給漳縣災區捐贈了價值9.4萬元的25噸面粉,給渭源縣災區捐款2萬元;為田家河鄉湯尕溝村提供幫扶資金1萬元,為發展本縣旅游產業捐款20萬元……
李曉梅先后被授予“全國自強模范”、“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甘肅省扶貧先進個人”、“甘肅省三八紅旗手”、“甘肅省第六屆創業帶頭人”、“定西市十佳優秀創業青年”、“定西市十大杰出女性人物”等榮譽稱號。
2014年5月16日,習近平會見第五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受表彰代表。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的李曉梅,時隔一年后再次與習近平總書記握手。兩次受到習總書記親切接見的李曉梅深情地說:“黨的好政策是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生命,我們永遠跟黨走,力所能及地反哺農民、回報社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