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顯雷+何天祥
2013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有特色、集約型、多樣化”的貴州山區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提出深入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地處黔東北烏江之濱的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按照產業發展型、園區帶動型、市場流通型、鄉村旅游型、庫區和諧型的“五型”發展思路,新建一批農村集中建房試點,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工程,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堅持統籌規劃 推動科學發展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沿河縣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展示農村生態特色的要求,科學編制完成了全縣所有美麗鄉村創建點規劃,為建設“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提供了發展藍圖。
沿河縣把農村集中建房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創建工作的切入點,合理選點,突出特色,以點帶面,迅速推動,抓出成效。按照“一年抓示范、兩年見成效、三年全覆蓋”的總體要求,2014年全縣新建22個農村集中建房試點,主要選擇自然條件較好、群眾居住集中、搬遷意愿統一、交通相對便捷、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產業特色明顯的地方,實行散戶、自然村寨向中心地點集中,邊遠村寨向交通便捷地點集中,宜聚則聚、宜散則散,做到布點科學、選址合理。同時,突出依山傍水、錯落有致、生態良好、提升內涵、彰顯特色的發展理念,進行重點打造,逐步覆蓋。
在具體工作中,沿河縣按照尊重群眾意愿、規劃先行、集中建設,堅持點上布局、線上聯動、面上鋪開,做到統一規劃布局、統一調配權屬、統一基礎設施、統一分攤成本、統一供地建設“五個統一”,通過點、線、面、帶相結合,形成繁星點點、眾星拱月、豐富多彩的“美麗鄉村”發展畫卷,確保在2016年實現“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全覆蓋。
堅持功能完善 夯實發展基礎
在“美麗鄉村”創建中,沿河縣以完善功能為抓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一是加強路網、供水、供電、排污、通訊、環衛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加快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視、體育、科技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重點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亟需的房屋改造、環境整治、道路硬化、醫療衛生、飲水安全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改善人居環境,積極開展整臟治亂、房屋立面整治、危舊房改造、鄉村清潔工程等工作,為農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充分整合資源,統籌美麗鄉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等基礎設施“六項”行動計劃建設資金,加大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沿河縣避免重復建設和低標準建設,根據各示范點實際,按照“分宅自建、分宅統建、墊資統建”等方式,加快推進集中建房進度。“分宅自建”即統一規劃、設計、平場,群眾以成本價自購宅基地,按統一標準圖紙自建房屋;“分宅統建”即群眾購宅基地后,自籌建房資金,由村委會組織按標準圖紙集中統一建房;“墊資統建”即以招商引資或企業墊資方式先統一建房,再由群眾籌集資金購買房屋。通過創新建設方式,多途徑加速推進,確保各試點建房進度快、質量高、效果好。
二是“產、城、園”結合,夯實發展基礎。沿河縣緊緊圍繞“節約集約用地,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增收致富,實現同步小康”目標,把農村集中建房、美麗鄉村建設與城鎮發展、產業支撐、園區建設等有機結合,統籌集中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培育后續產業,增強發展后勁。
各示范點明確創建標準,繼續堅持圍繞實施一個廣場(市場)、一個活動室(村級活動室、遠教室、計生室、衛生室、圖書室“五室合一”)、一套健身設備、一個主導產業(加工企業)、一組文化墻、一支文藝隊伍、一個綠化長廊、一套音響設備的“八個一”生態新村建設標準,保障設施完善、功能配套,做到庭院美化、房屋亮化、整體綠化和生態優化。在資金安排上,采取財政解決一點、項目整合一點、部門幫扶一點、鄉鎮擠出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辦法,統籌安排農村危房改造、生態移民搬遷、財政“一事一議”、新農村建設等項目和資金,重點向農村集中建房試點傾斜,破解資金籌集難題,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確保到2020年如期實現同步小康目標。
堅持走富裕之路推動經濟發展
一是圍繞產業抓創建,大力發展烤煙、茶葉、果蔬、沿河白山羊等營養健康產業,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結合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等方式,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和增值率,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努力實現戶戶有基地,村村有產業,人人有收入。
二是圍繞旅游抓創建,沿河烏江山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沿線鄉村圍繞旅游抓創建,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與旅游業發展的有機結合。按照休閑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沿河縣加快推進景區沿線創建點工作,把景區沿線打造成文明秀美的人文景觀通道,加快景區周邊的新村規劃建設,增加鄉村旅游接待點。
三是圍繞項目抓創建,把推進“四在農家”創建與項目建設結合起來;把土地整治、移民搬遷、地質災害治理、集鎮開發、工業園區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與“四在農家”創建有機結合起來,以“四在農家”創建促進重大項目、民生項目的推進,以重大項目、民生項目的推進提升“四在農家”創建水平。
四是深化農村集體土地、集體林權、宅基地和房屋產權改革,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生產要素規范、有序、高效流轉,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
同時,沿河縣政府及主管部門加大技術服務指導工作力度,突出重點、完善措施,在美麗鄉村創建示范點規劃、六項基礎設施行動計劃實施等方面,加強業務培訓和指導,為推動山區特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努力建設和諧富裕幸福沿河作出了積極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