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琳+塔娜
隆冬時節,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以下簡稱“科右前旗”)巴拉格歹鄉大雪已至。這幾天,永進村俊偉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景堂冬閑不閑,他正為第四批出欄育肥羊的事忙得熱火朝天。兩年來,劉景堂依靠300萬元的養羊扶貧貸款,帶領村里50戶貧困戶共同發展舍飼肉羊養殖業,合作社肉羊存欄由1000只快速增加到3400只,年出欄量也由原來的5000只變為1.5萬只。他說,合作社還要擴大圈舍2000平方米,實現每批出欄1萬只,年出欄4萬只的目標。
永進村是科右前旗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的試點村,而這種“景堂模式”只是科右前旗推進扶貧攻堅工程的一個剪影。
科右前旗是革命老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2011年被列入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旗。2014年,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內蒙古時提出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因事制宜,加強統籌協調,有針對性地抓好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要求,科右前旗扶貧辦緊緊抓住自治區省級領導干部聯系貧困旗縣和自治區廳局對口幫扶的有利契機,運內力、借外力、融合力,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整合資金,統籌安排,發揮典型帶動作用,以“三到村三到戶”精準扶貧和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為抓手,以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全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黨建工作引路
抓黨建、促扶貧是科右前旗扶貧辦推進工作的基石。2014年,旗扶貧辦黨支部成立了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落實“黨建第一責任人”制度,健全的組織機構,為機關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組織保障。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扶貧辦安排了33次集中學習討論,每人寫10篇學習心得,并開展了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離退休老黨員“送學上門”活動,創新了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習效果。
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辦實事、轉作風”工作,旗扶貧辦領導帶領工作隊深入結對的滿族屯嘎查和特布格日樂嘎查,與鄉黨委政府、嘎查領導及嘎查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共同研究探討結對幫扶工作,工作隊成員還駐村入戶,幫助嘎查及貧困戶制定了四年發展規劃。
為保證扶貧工作及項目的順利完成,科右前旗政府辦督查室組織相關部門對扶貧項目進行了兩次督查,了解項目實施情況,加快建設進度,提高建設質量,確保扶貧項目如期完成。
精準扶貧發力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要求,科右前旗成立了以旗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部門參與的建檔立卡領導小組,并制定了《科右前旗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按照規定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步驟,按照“一高一低一無”的標準評定出86個自治區級貧困嘎查、2個盟級貧困嘎查、3個旗級貧困嘎查。以2013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農區2896元、牧區3453元的自治區農村牧區扶貧標準為依據,通過農牧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的方式,核定識別出貧困人口1.6萬戶、5.02萬人,貧困人口信息錄入《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管理平臺》,并進行動態管理。
按照自治區黨委、興安盟委工作新要求,旗扶貧辦將“三到村三到戶”作為實施扶貧攻堅工程的關鍵措施來抓,實行“一把手責任制”,成立領導小組,研究制訂實施方案,明確部門職責。同時,積極協調自治區廳局、盟、旗直幫扶單位,截至目前,27個廳局共投入幫扶資金(含物折資)7879.754萬元,32個盟直幫扶單位共投入2130萬元,旗直幫扶單位投入2933萬元,從抓規劃、抓基礎設施建設入手,選產業、調結構,重點發展農村機械化、肉羊養殖、設施農業、改善村容村貌等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科右前旗按照“渠道不變,投向不亂,集中使用,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扶貧資源,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保證了對實施重點村的扶持強度,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2014年在“三到村三到戶”項目中,共為88個重點嘎查整合各部門資金18343.8萬元。
全旗啟動“金融扶貧富民工程”以來,科右前旗扶貧辦積極加強與農業銀行的溝通協調,截至2014年11月末共發放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貸款13727萬元。其中,富農貸12582萬元、強農貸1145萬元,涉及114個村(嘎查)2229戶,其中貧困戶貸款比例達到55%以上。另外,經協調,包商銀行為扶貧辦幫扶點提供貸款655萬元,用于農牧民發展生產。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村委會多次召開群眾代表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確保貧困戶參與。同時推選受益戶,為確保公正、公開,對受益戶進行公示公告,無異議后上報蘇木鄉鎮及扶貧辦批準備案。集體建設項目都實行招投標,保證工程質量。
此外,科右前旗注重扶貧工作創新,依靠典型大戶帶動作用,使更多貧困戶受益。巴拉格歹鄉永進村養殖大戶劉景堂以本村20戶貧困戶名義,向旗農行貸取金融扶貧富農貸200萬元,用于發展養殖業。劉景堂每年按盈利額的30%為20戶農戶分紅,確保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以項目帶動的同時,科右前旗還積極開展科技培訓活動,采取授課與現場參觀、外出考察等形式相結合,重點培訓特色種養殖業,共培訓農牧民1500人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