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轉移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不僅可以拓展農村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渠道,緩解貧困地區人地矛盾和生態壓力,而且對加快貧困地區城市化進程有重要意義。然而,我國有些地區針對承擔轉移培訓的機構并沒有實行嚴格的審核和監督,造成國家用于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被濫用,嚴重影響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2014年10月8日,地處西南地區的A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相關案件,涉案人員馬某某因不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玩忽職守,造成37萬元國家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培訓資金被非法轉移,另作他用,致使國家扶貧政策沒有產生應有之效。
2006年至2009年,A縣職業高中受該縣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委托,組織實施全縣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2008年2月19日,A縣扶貧辦同意該縣職業高中申報省級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的請示,并逐級向上申報。2008年9月24日,省扶貧辦認定A縣職業高中為省第三批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A縣職業高中校長王某甲與縣扶貧辦主任董某某簽訂了委托協議。
近些年,職業教育的生源競爭愈發激烈,很多職業中學都為招生計劃完不成而著急。A縣職業高中獲批成為省級培訓基地,本該是辦校歷史上的難得機遇,但其卻動起了歪腦筋。在培訓期間,學校非但不組織培訓,還編造虛假的貧困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資料。
A縣職業高中虛假編造的資料交由負責此項工作的縣扶貧辦信貸股股長馬某某草率審核同意后,37萬元國家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被從財政專戶中套取,用于學校的福利性支出,造成國家專項扶貧資金的重大損失。2014年6月24日,馬某某因涉嫌玩忽職守罪被A縣人民檢察院取保候審。
在法庭上,證人王某甲、李某某等9人的證言和馬某某的供述分別證實馬某某未履行職責,疏于對專項補助金的監管,造成37萬元國家專項扶貧資金損失的事實。馬某某也對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及罪名無異議,自愿認罪并請求法庭對其從寬處罰。
公訴機關當庭出示的A縣職業高中交至縣扶貧辦的培訓計劃報告、培訓工作總結、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臺賬,A縣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驗收單等書證則分別證實:自2006年至2009年,A縣職業高中編造虛假培訓資料,通過被告人馬某某先后審批套取國家貧困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專項補助資金37萬元;而A縣職業中學工會會計賬冊、工會賬戶明細等書證則證實A縣職業高中將套取的37萬元資金轉入學校工會賬戶及開支情況。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馬某某自2000年起擔任A縣扶貧辦信貸股股長,負責組織全縣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及對專項補助資金的監督管理工作。2006年至2009年A縣扶貧辦將A縣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委托A縣職業高中實施,在組織培訓工作中,被告人馬某某不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疏于監管,致使受委托培訓方A縣職業高中在2006年至2009年的培訓期間,在不組織培訓的情況下,編造虛假的貧困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資料,送經被告人馬某某審核同意后,從財政專戶套取國家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37萬元存入學校工會賬戶,用于教師考察、發補助等福利支出,造成國家專項扶貧資金直接經濟損失37萬元。法院認為,被告人馬某某的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之規定。故法院判決:被告人馬某某犯玩忽職守罪,但鑒于其認罪態度較好,確有悔罪表現,對其免予刑事處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