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榮,黃飛霞,馮聰聰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3)
?
自擬三拗溫膽僵蟬顆粒治療喉源性咳嗽75例療效觀察
陳昌榮,黃飛霞,馮聰聰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3)
目的:觀察自擬三拗溫膽僵蟬顆粒治療喉源性咳嗽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喉源性咳嗽患者1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患者口服羅紅霉素片加復方甘草合劑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口服自擬三拗溫膽僵蟬顆粒進行治療,連續治療7天,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經過治療,對照組患者治愈48例,好轉15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4.00%。觀察組患者治愈60例,好轉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3.33%。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10例,過敏性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67%。觀察組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2例,過敏性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自擬三拗溫膽僵蟬顆粒治療喉源性咳嗽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服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喉源性咳嗽;中醫療法;三拗溫膽僵蟬顆粒
“喉源性咳嗽”之病名由當代中醫泰斗、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干祖望先生提出并確定,屬于中醫學“咽癢”“風熱喉痹”“慢喉痹”范疇。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和環境惡化,空氣中粉塵、螨蟲、有害氣體等日漸增多,喉源性咳嗽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西醫臨床診治經常將其與呼吸道感染混淆,治療多以抗生素為主,往往難以取得滿意的療效,且易發生耐藥性和不良反應。由于西醫臨床對喉源性咳嗽的發病機制認識不足,濫用抗生素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會增加不必要的醫療費用,多數患者更傾向于采用中醫治療。我院運用自擬三拗溫膽僵蟬顆粒治療喉源性咳嗽患者75例,旨在探討對喉源性咳嗽的治療方法,以期為其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門診收治的喉源性咳嗽患者1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齡18~59歲;病程7天至6個月,以2~4周為多;其中68例患者此前經過抗生素或/加止咳藥治療,其余7例患者為首次治療。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齡18~60歲;病程6天至6個月,以2~4周為多;其中70例患者此前經過抗生素或/加止咳藥治療,其余5例患者為首次治療。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既往用藥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臨床表現以咳嗽為主,咽癢即咳,呈陣發性,甚或痙攣性;無痰或僅有少量黏稠痰不易咯出而頻頻清嗓;每因遇冷空氣、煙霧、油煙、異味而誘發加重;或說話稍多即加重,飲水或可暫緩,或無規律可言,間歇期如常人。體檢無陽性體征,或僅見咽部充血、懸雍垂水腫、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羅音。各項輔助檢查無明顯異常,或僅X線攝片可見肺紋理增粗。同時排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羅紅霉素片(1次150mg,每天2次)加復方甘草合劑(1次10mL,每天3次)治療,治療組患者給予自擬三拗溫膽僵蟬顆粒(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由蜜麻黃、苦杏仁、甘草、枳殼、竹茹、法半夏、陳皮、茯苓、僵蠶、蟬蛻、桔梗等中藥免煎顆粒組成,每日1劑,開水200mL沖服),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魚、蝦、蟹、辛辣刺激性等食物。連續治療7天后,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咳嗽病的療效標準。治愈:經治療后,咽癢、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咽部充血等臨床體征消失;好轉:經治療后,咽癢、咳嗽等臨床癥狀減輕,咽部充血等臨床體征改善;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
經過治療,對照組患者中治愈48例,占64.00%,好轉15例,占20.00%;無效12例,占16.00%,總有效率為84.00%。觀察組患者中治愈60例,占80.00%,好轉10例,占13.33%,無效5例,占6.67%,總有效率為93.33%。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10例,過敏性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67%,停藥并經對癥治療后癥狀消失。觀察組患者出現腹痛、納差等胃腸道反應2例,過敏性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經調整中藥免煎顆粒組成后癥狀消失。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病案一:章某,女,38歲,個體戶,2012年12月6日就診。患者主訴咽癢、咳嗽2周。2周前因受涼后引起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經個體門診治療3天,發熱、鼻塞流涕等癥狀消失而咳嗽加重,自服多種抗生素、止咳藥物,仍咳嗽不止。現癥見:咽部干癢、咳嗽,偶有少量黃黏痰,夜間咳嗽加重,咳嗽嚴重時伴有遺尿。咽部檢查見咽部輕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舌質紅,苔薄黃膩,脈細滑。診斷為喉源性咳嗽,證屬痰濕化熱夾風,壅結咽喉。治宜清化痰熱,祛風止咳。予三拗溫膽僵蟬顆粒加味治療:蜜麻黃5g(中藥免煎顆粒1袋,以下同)、苦杏仁10g(1袋)、枳殼6g(1袋)、竹茹10g(1袋)、法半夏10g(1袋)、陳皮6g(1袋)、茯苓20g(2袋)、僵蠶10g(1袋)、蟬蛻6g(1袋)、枇杷葉10g(1袋)、桔梗10g(1袋)、生甘草6g(2袋)。服藥3劑后,咽癢咳嗽基本消失,繼續服用4劑,疾病痊愈,隨訪3個月未再復發。
病案二:吳某,男,42歲,外企管理干部,2013年9月15日就診。患者主訴咽癢、咳嗽35天。平素受涼后易咳嗽,本次發病為35天前于飲酒后受涼出現咽喉疼痛、聲音嘶啞、咳嗽,服用阿莫西林、雙黃連口服液治療后聲音嘶啞、疼痛等癥狀好轉,咽癢、咳嗽癥狀持續。現癥見:咽癢、陣發性咳嗽,說話稍多即加重,咽部檢查見咽部輕度充血水腫,咽后壁濾泡輕度增生。舌胖大,邊緣可見齒痕。苔白膩,脈滑。診斷為喉源性咳嗽,證屬脾虛濕盛夾風,壅阻咽喉。治宜健脾祛濕,祛風化痰止咳。予以三拗溫膽僵蟬顆粒加味治療:蜜麻黃5g(1袋)、苦杏仁10g(1袋)、枳殼6g(1袋)、竹茹10g(1袋)、法半夏10g(1袋)、陳皮6g(1袋)、茯苓30g(3袋)、僵蠶10g(1袋)、蟬蛻6g(1袋)、黨參10g(1袋)、薏苡仁30g(2袋)、砂仁6g(2袋)、炙甘草6g(2袋)。服藥7劑,咽癢、咳嗽等癥狀基本消失,病情有較大改善,改服健脾化濕中藥免煎顆粒10劑,以鞏固療效,隨訪3個月未再復發。
目前運用中醫理論對喉源性咳嗽的診治進行指導已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重視,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中醫中藥治療喉源性咳嗽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大成績,其治療主要采用宣肺理氣、祛風止癢、疏風散邪、止咳化痰、疏風潤燥、祛癢止咳、養陰潤肺、利咽止咳等方法,取得了較西藥更為顯著的療效。筆者臨床體會:在廣東地區喉源性咳嗽以脾濕生痰、痰濕夾風、壅郁咽喉較多見,治療時應以燥濕健脾、理氣利咽、止咳化痰為原則,選用自擬三拗溫膽僵蟬湯治療療效滿意[2],改用中藥免煎顆粒可以減少中藥煎煮對療效的影響,服用方便,療效穩定。
三拗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由麻黃、杏仁、生甘草組成,可宣肺解表、止咳平喘,麻黃入藥不去根節,發中有收,不致過汗,喉源性咳嗽患者表證不明顯,故麻黃宜蜜炙,以減其解表之功,而增強止咳平喘之力;杏仁不去皮尖,使散中有澀,不致過宣;生甘草清熱解毒,協同增強麻黃、杏仁利氣祛痰之功效。溫膽湯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由法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棗組成,可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三拗湯合溫膽湯,共奏燥濕化痰、理氣止咳之功效。方中加入桔梗以利咽排痰,以枳殼代替枳實,減弱其破氣消積之力而保留化痰理氣之功。桔梗配伍枳殼,一升一降以調節氣機。加用僵蠶祛風解痙散結,蟬蛻祛風止癢、散結利咽,切合喉源性咳嗽之病機。故諸藥合用,可收到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采用自擬三拗溫膽僵蟬顆粒治療喉源性咳嗽可以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且服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
[2] 陳昌榮.自擬三拗溫膽僵蟬湯治療喉源性咳嗽80例[J].心理醫生,2011,9(上):1047-1048.
(責任編輯:魏 曉)
2014-09-03
深圳市寶安區科技計劃-社會公益(醫療衛生類)項目(2012204)
陳昌榮(1978-),男,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副主任中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內科。
R256.11
A
1673-2197(2015)01-0106-02
10.11954/ytctyy.20150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