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紅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識字與寫字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長期以來,識字、寫字教學的指導一直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識字教學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而寫字是對識字的鞏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訓練。然而現階段寫字有效教學在誤區中漸行漸遠,教師往往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仍不能行之有效。在寫字教學中,教師的范字、字帖是學生寫好字的根本。學生觀察分析范字、字帖的過程被稱為“讀帖”。臨寫的質量取決于讀帖的透徹,感悟的深刻。讀帖經常被比喻成學習書法的水之源、木之本。而寫字教學的“讀帖”是指學生在寫前對目標字靜心觀察、細心體味,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筆先”?,F在很多學生在寫字時往往是看一筆寫一筆,寫出來的字整體性不夠,多數字是散架的,因此指導學生有效地讀帖十分有必要。它是識字、寫字的基本,是寫字教學有效開展的關鍵。
只有看清了字的筆畫,對字的間架結構進行分析,注意長短、輕重、間距、角度等方面后,才能對要寫的字有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 有效讀帖充分調動學生的口、眼、腦,使直觀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合。這樣,臨帖才更加有效。有效讀帖過程還能為師生提供交流的平臺,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改進方法,提高自己的寫字水平。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有效讀帖呢?
一、有效讀帖,注重方法指導
低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漢字,對漢字的間架結構、筆畫形態還不是很清楚,只有模糊的形象認知。學生只是走馬觀花,東看看西看看,讀帖過程沒有一點效果。這時,教師的指導尤為重要。
(一)整體欣賞,勾畫輪廓
為了杜絕現在很多學生看一筆寫一筆的毛病,必須先引導學生樹立起整體觀,從大入眼。我們中國的漢字是方塊字,可以按結構劃分為左右、上下、包圍、獨體四大類。漢字還表現了我們中國人的美德——謙讓,有左窄右寬、上短下長等。有了整體的感知,學生的腦海中就勾畫出字的大致的輪廓,不至于出現雜亂無章的情況。如“滿”“臨”是左右結構,不是上下結構。
(二)細致分析,凸顯特征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說:“察之尚精、擬之貴似?!闭w欣賞只能了解大概,學生的認知還是籠統的,不容易發現字與字的差別。再加上漢字字形復雜,筆畫變化豐富,使學生很難把握。因此,在教學中,我用多種方法細致分析,凸顯漢字的特征,便于學生記憶。
1.比字形,形近字區分,關注細微之處。在教學“己”、“已”和“巳”時,筆畫都一樣,區別在于豎彎鉤的起點不同。如果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得出結論,只是老師講,不對比,學生肯定印象不深,出現混淆。反之,讓學生比一比,找出不同之處,學生的積極性立刻提高了,表現欲望也強了,效果就比較好。
2.找規律。雖然每個字都不一樣,但是還是有共同點的。每個筆畫、每個偏旁組合在一個字中是非常和諧的,上下左右,互相呼應。如左右結構的字有左右相背或相向的;上下結構的字有上壓下或下托上的;左中右的字各部分均分,又窄又長的等等。通過找規律,學生的目光更敏銳,觀察能力能得到較好地訓練。
3.看范字,仔細觀察筆畫。教師在寫范字的時候,學生仔細觀察,看看哪個筆畫長,哪個筆畫短,哪個筆畫最難寫,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字的筆順、間架結構、主筆位置等。觀察越仔細,印象越深刻,進而達到從眼中有字到心中有字的地步。
4.合理想象。想象能幫助我們記憶,更好地把握字的特點。如“馬”“鳥”等字,我們在腦海中想象“馬”的樣子,頭不宜過大,身體不能太小,所以豎折折鉤不能寫得太窄,我們寫出來的字要像真馬一樣強壯。
(三)歸類記憶,整合特征
為了更好地記住漢字,歸類記憶是一種好方法。聚散為整,將單獨的字按一定的規律排列,使學生溫故知新,有效讀帖,常讀常新。如辛字旁作為左偏旁的字(“辣”“辯”“辮”“瓣”),辛的最后一筆豎變成了豎撇。羊字旁作為左偏旁的字(“羚”“羥”),最后一筆豎也變成了撇;作為羊字頭時,豎不出頭(“羔”“姜”)或變成撇(“著”“差”),而且變寬了。
二、有效讀帖,關注氛圍營造
有好方法,未必能寫出好字,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有效讀帖的基礎。
(一)營造“樂學”氛圍
只有學生自己愿意學,喜歡學,才有可能練出一手好字。教師在引導讀帖時可以創設情境,比如帶著大家去漢字王國做客;可以用多媒體動畫引入,字以動畫的形式出示;可以做游戲,偏旁或筆畫搭配等,使學生樂此不疲。
(二)營造“寧靜”氛圍
為了更有效地讀帖,學生必須擁有一個寧靜的氛圍,靜利于思考,靜利于觀察。寫字是一件“細活”,學生在練字過程中要戒除浮躁、好動的心理,靜心寫字,達到“書法能使人致靜”的效果。通過寫字訓練,學生會逐步體會到“寧靜致遠”的意境。
(三)營造“認真”氛圍
“認真”是兒童自覺性、自制力強的表現,為了練好字,為了書寫整潔美觀,學生必須自覺地反復練習。一人這樣做,人人這樣做,學生才能更持久地堅持下去。有效讀帖貴在認真,貴在持之以恒。
三、有效讀帖,注重及時評價
評價是學生寫字水平提高的動力,鼓勵性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客觀糾正錯誤的評價使學生少走彎路。消極的評價只能傷害學生的自尊。而教師的評價也不能像字條似的,僅僅只是從筆法、結構兩方面入手。當學生在讀帖時有一點發現,就應該表揚,而且要及時。及時的表揚是有效讀帖的推動力,使學生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讀帖也會越來越有效。
總之,“成字在胸,意在筆先”的有效讀帖不僅要重視方法的指導、學習氛圍的營造,還需要及時地評價等。寫字教學是一項持久而艱巨的工程,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爭取把這傳統瑰寶——中國書法藝術延續下去,發揚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