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董雪梅
一、本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本課題研究的背景。《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這些閱讀教學的理念昭示:閱讀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學會欣賞與評價,提高學生主體的參與度。
而我們認為心靈自由的閱讀是個大境界,看似不求成敗得失,實則無為而無不為,以致藏麗景于腦際,攬明月于胸間。課文是個大千世界,真正的閱讀是使學生沉潛、暢游在課文意境中,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學生是一個個具有獨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們各自帶著迥異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淀,帶著各不相同的個性特征,走進文本,從而產生不一樣的閱讀體驗。然而,在我們現在的課堂上,總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一部分學生的閱讀習慣較好,能夠做到閱讀時專心致志,邊讀邊思,有個別學生還喜歡在語句上做上記號,畫下自己喜愛的句子,而且在讀后都能夠或多或少地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有的是一兩句話,有的則可以說一段話,說得清楚明白,有條有理;而相當一部分的學生的自我閱讀習慣并沒有養成,在學習中,他們會更多地依賴于老師的講解,對于閱讀沒有自己的興趣,沒有充分的熱情,離開了老師的講解,就缺少對于文本的字詞句段的品讀能力,只能夠跟隨在老師的講解后面,亦步亦趨,師云亦云。試問,長此以往,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何以養成?
閱讀的本質是個性化的,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文本展開對話,親歷閱讀實踐,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閱讀能力得以提升,學習能力得到發展。基于這一點和以上的分析,本課題組提出了《如何引導小學高段學生學會批注式閱讀地研究 》的課題研究。
2.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批注式”閱讀,尊重學生的理解,倡導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批注的主體,他們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探究文本的價值,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品讀文本,從而形成自己獨到的理解、感悟和評價等。
同時我們也期待通過開展好本課題研究,創設有效閱讀教學課堂,改變目前靠磨時間、耗精力取得成績的做法,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并且提高我們的科研素養,提升科研意識、團隊合作精神,體驗做“研究型”教師的快樂。
二、課題的界定
1.所謂“批注”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語和注解的形式,即時寫在書頁的天頭、地腳等空白處,以幫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種讀書方法。具體來說,“注”是指以圈點、勾畫的方式對文中關鍵處、疑惑處標示或解釋;“批”是指于文中奇妙處、動情處進行評點,注明自己思維的軌跡,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抒寫主觀感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發展。
2.所謂“批注式閱讀”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經歷、知識儲備,積極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并運用批注這一方式把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以問題為核心,以交流討論為形式來推進閱讀的深入,實現各對話主體間的不斷超越的一種閱讀教學形式。
三、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在本階段的研究中,研究的重點是在閱讀教學課堂中進行,依托五六年級語文教材,細致研讀課文,尋找適合批注的點,讓學生采用圈點勾畫的方式進行質疑、理解、表達、想象,仿寫,通過實踐,讓學生掌握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最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本課題研究目標
1.使學生掌握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閱讀質量,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探索適合本年級學生實際的批注式閱讀教學流程,使其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可行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3.教師通過課題的研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專業素養和研究水平。
五、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1.觀察法。選擇一組好中差合成的學生,將觀察到的新行為、新發現記錄下來,進行研究。通過觀察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
2.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閱讀批注的方法,改進教學,設計新的教學思路,提高自己的研究起點,避免重復已有的成果。
3.調查法。通過對不同類型的教育對象、 不同性質的教學現象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研究的主導趨向。
4.行動研究法。此種方法不在于理論上的創新和發展,而是以提高教育實踐活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現實問題為首要目標。通過完善行動,調整計劃,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在良性的狀態變革中達到問題的解決。
六、本課題研究應遵循的原則
1.弘揚個性原則 2.及時反饋原則 3.最優化原則
七、本課題研究對象:五六年級學生
八、本課題研究的程序:本課題的研究周期為一年,主要分三個階段來完成
1.準備階段(2013年9月到2013年11月)。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計劃, 翻閱文獻,進行理論研究,形成理論方面的支持,并進行研究前期的相關工作。(研究前期,認真調查、了解學生當前常態下的閱讀方法與形式,形成調查小結。)最終擬定實施方案。
2.研究階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根據實施方案,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實踐研究,引導學生學習各種批注式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方案,積累相關資料。
3.總結階段(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整理過程性資料,收集學生“批注式”學習形式的體會文章展示作品,總結分析小課題研究工作,撰寫結題報告 。
九、本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研究報告。
2.教師研究成果。包括案例與反思、教學論文等。
3.學生學習成果。學生“批注式”學習形式的體會文章展示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