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江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眾多教學改革思潮涌現于教育戰線。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爭相探討與實施,“磨課”這一新理念也正式走進學校備課教學課堂。把各自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方法、感受拿出來集大家智慧討論的課,以及上公開課前的反復推敲試講的過程叫“磨課”。磨課就是團隊智慧的合作,也是磨出經典教學方法之一。就美術教學而言,不僅只是畫畫而已,更要反復琢磨教材,試教磨練,把生活的美、歷史的美、人文的美都揉進教學,不斷反思。那么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怎樣磨課呢?鑒于美術課的特殊性,又怎樣磨好一節美術課呢?
【關鍵詞】磨課 美術教學 意義
一、美術教師的認知是磨課的基石
1.認識是前提。任何一門學科,都要通過集體備課,積大家智慧,鉆研教材教法,集思廣益,互動聽課評課,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并獲得經驗。美術課的磨課,許多學校、老師都認識不足,認為美術就是畫畫,磨課是學術性較強學科的事。但殊不知,車身的流線型設計、列車的子彈頭設計等等教學,別人不一定就沒有美學的、物理學的獨到的見解。要不斷深化認識,積極主動地向大家請教學習,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新課程改革以來,眾多改革思潮涌現于教育戰線,各家也廣開言路。備精品課、上高效課成為教師的追求,各校紛紛開展磨課嘗試。大家為了上好一節課,教師們要進行大量地課程研讀,必要的知識準備,把各自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方法、感受拿出來集大家智慧討論,以適合自己的學生。
2.磨課就是合作。合作就是智慧的結晶,有利于營造了濃郁的教學教研氛圍,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如果把磨課活動比成一個圓,我們則是圓上的各個點。磨課活動的開展,給許多教師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給予教師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鍛煉成長的機會。比如《現代工業美》一課,現代工業設計是教學重點,難點是本課內容多,知識點很泛,涉及面廣,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理解,怎么把教師自己審美的標準與教材的審美要求統一呢?又怎樣教會學生去審視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美學呢?并且教會學生理解近現代工業美的內涵,創造設計出學生自己的作品把美與現實結合起來。這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單憑一人的理解遠遠不夠,只有教師們在一起磨課,把各自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方法、美的感受拿出來集大家智慧與之討論,理解也就更為深刻。美術教師自己同時也拿出以現代工業、現代生活為元素的美術設計,讓學生切身感受現代工業美的內涵。比如,以小狗、青蛙、熊貓等動物形象設計的廢物箱造型。有時候我們在設計產品時,只著眼于產品的外觀而忽視所體現的審美特性與產品功能的統一等等。只有每位教師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觀點,才能創造一堂既有深度又能使學生理解掌握的精品課。
二、磨課的實施與意義
1. 磨課是濃郁的教研氛圍,磨課的過程就是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過程。衡量一節課的標準就是教學目標的完成度。新課改要求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磨課也是教師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要使學生對身邊自然感興趣,發現生活的美的所在,教師首先要學會自己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合作的意識,探究的方法。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具有對美的畫面的表現力與欣賞品味。
美術磨課不僅限與美術教師,更要向其他學科延伸,教師之間形成合作探究氛圍,共同研討教法和對學生學法內容指導,編寫學案,實施教學,指導創作,作品評價與鑒賞。美術有它的獨特性,一個美術老師的對美的品析,不一定就是真正美的內涵,也并不一定就有美的創造。集中了所有美術成員以及眾多教師的智慧和學識,才有可能把每節課都上成高效課。比如:陵墓雕塑、霍去病墓雕刻、秦始皇陵兵馬俑、宗教雕塑等。這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為什么這樣雕?雕塑也是反映社會生活的,是能表達審美理想的具有三維實體的造型藝術,我們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因為有許多東西頗有爭議。這就需要我們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采用各種教學策略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教師對教材深刻理解,內容的挖掘,很大程度上源于老師對教材的討論分析、不同的理解,通過相互研討,最終就能作出合理判斷。
2.磨課教學流程設計依據是學情需要,教師經典的備課是高效課堂的保障。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深入解讀,就是嚴格遵循新課標關于“學段”的目標要求。磨課教學策略可以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通常磨課的程序有:對選定課題開展備課分析,充分研究分析教材和學生,每一個磨課成員拿出自己的方案,磨課人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在基本流程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在磨課組內說課,以自己的理解,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對一點或幾點做重點分析,不必要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美術本身就是一個探討性學科,一個畫面、一個設計、一個色彩、一個構思都充滿誘惑性與神秘性,對美學的探討永無止境;集體分析、評價、討論,展示畫面,扣住美術課的特點,對說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修正,提出合理化建議;試講、觀摩、議課,進行再次磨課,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體會和其他教師的建議再備課、試講并做好評課,組員要多方位琢磨,共同探討,得出適合本校學生的經典的高效課;再次講授,總結優點,得出最終講課方案,直到大家認可,學生認同,做到精益求精。磨課,不僅磨出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還要不再拘泥于完成只教教課文的教學任務,讓我們從磨課中改變自己的傳統思維,去 “教美術”“審美術”;一堂美術上完,并不等于教學活動的結束。美學的延伸也最為關鍵,生活中還需要更多的經驗指導我們,撰寫磨課體會,相互總結,得出優點,使我們對美術有更多的認識與提高。
最后,磨課是新課改的理念,現代教育在飛速發展,教師須不斷吸收新知識,改變我們思維。畢竟美術磨課還是一個新起點,我們還在嘗試。以上觀點,僅是探討。
【參考文獻】
[1]張化萬主編.走進課堂——磨課的幸福[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05).
[2]朱萍.磨課中成長 收獲中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03).
[3]朱國榮.磨課·磨人[J]. 小學數學教育,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