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成珍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屆次的學生個性、興趣、價值觀等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目前,我擔任高二年級的班主任,面對這些95后的孩子,我和大多數班主任一樣,我在管理班級時,遇到了兩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即中學生的早戀和不當使用手機。
【關鍵詞】學生早戀 不當使用手機 現象剖析
下面我結合我的工作就以上兩個問題的產生原因及解決辦法分別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談談學生早戀問題。我認為學生早戀的原因出于以下兩方面的原因:個體因素的影響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
異性間互相吸引是高中階段青少年生理發育過程中一種正常的心理、生理需求。隨著生理發育的成熟,他們開始對異性同學產生趨向心理,希望得到他們的關注和愛慕,并在自己的心中開始編織愛情之夢,在生理已成熟的情況下,失去對理想追求的人較容易發生早戀。
在外部環境方面主要有電視、網絡、小說等媒介的不良影響以及家庭的影響,有些家長忙于工作、應酬、生意或玩樂,忽視了對孩子的正確管教,使他們缺少溫暖、缺乏正確的心理輔導,孩子感到孤獨,加上學習壓力很重,他們渴望有人陪伴他們、了解他們,由于異性間的情感具有互補性,因而易于互相依附,恢復心理平衡。還有一個誘因是同學的起哄,有些同學愛搞“惡作劇”,故意起哄或中傷別人,說“誰和誰是一對兒”。久而久之,感覺像是那么一回事,稀里糊涂地患了相思病。
作為班主任,發現了早戀苗頭或早戀行為,不要把它看成十惡不赦的罪行,應該看成是青春期發生的正常現象,要尊重他們的情感,理解他們的處境和心理感受。這樣才不會使當事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達到教育的效果。一旦發現確是早戀,有幾種基本的方法可供借鑒。
一、積極開展正面引導,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利用主題班會、辯論會或開設青春期教育課程,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男女交往的問題。通過郊游、舉辦晚會等班級活動創設一個健康的男女交往的氛圍,克服他們焦慮、恐懼、煩躁不安、自責、自卑等心理障礙。教育男女生雙方在交往中要做到自尊、自愛、自重、把握分寸,同時要讓青少年學會區分友情與愛情的界線,了解愛情的含義,愛情所包含的義務和責任,使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友情與愛情,學習與情感的關系,懂得約束感情、克制沖動是高尚的美德。這樣,即使關系親密的異性朋友也不會做出出軌的事。
二、通過其他方法積極疏導,使學生的情感能得到及時釋放。比如開展積極向上的文藝演出、藝術節、科技節及各種社團活動,使學生與異性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心理能量得到釋放。
三、讓學生學會封存自己的感情。告誡學生現在正是學習的關鍵時期,不管是單獨或集體活動,任何人都不要搞小動作,不偷偷談戀愛。彼此在一起只談學習與工作,如果有一方作出試探姿態,另一方應立即疏遠,保持距離。即使產生感情也要暫時封存,等到條件成熟時再“解封”。教師可以寬慰學生“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咫尺不相識”,若確是有緣絕對不會因為學習暫時的疏遠而錯過幸福。若沒有緣份,以后這份感情在記憶中呈現時才會更加成就那份完美。
四、要將早戀的危害講清、講透。有些早戀的同學往往認為早戀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是件好事,可在學習期間處理好這事是不容易的。當個人感情超出同學關系的界限時,必然引人注目,疏遠同學和集體,難以為大家理解和接受,且不說自我壓力,僅輿論的責難、紀律的約束、離群的孤獨等精神壓力,就使人難以承受,不能不影響學習。
總之,處理早戀或有早戀苗頭的方法有以上幾種,在具體操作上,處理人應站在當事人的立場、角度上,心理承受能力上考慮講話的方式,提出參考性建議,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學生自己把握和選擇,通常“淡化”冷處理要比指責、干預效果好得多。
其次談談學生使用手機問題。手機在校園內的流行,使我們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如果讓手機在中學校園放任自流,無視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那么就像許多教師預測的那樣:許多青少年將很快在信息時代的大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在21世紀的今天,學校里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訊工具,就是小學生,父母為了跟孩子得到第一時間的聯絡,也紛紛給他們買起手機來。特別是近兩年,隨著手機價格的下降、短信服務的開通和各種功能的完善,擁有手機的同學已經不在是少數。要徹底杜絕學生使用手機已經成為一種不可能,所以我的建議是: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引導正確使用。
第一、 同學們普遍認識到使用手機是一件既有利也有弊的事情,放任自流肯定不利于事情的發展,但是禁止使用也是錯誤的,與時代的潮流是不相符合的,也沒有真正了解現代中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我們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發展到今天所面臨的大趨勢。
第二、 對使用手機存在的問題,很多同學能夠正確認識,他們普遍認為,從根本上克服這些問題的出路在于提高同學們的自身素質和提高對這些問題的正確認識。一位同學這樣說:“對于上課玩手機者或者因手機而影響學習者,同學們認為大部分都是不熱愛學習、不愿學習的人。對于這類學生,就算禁止他們帶手機,他們也會對別的東西感興趣,也會影響學習成績。一個想學習、愛學習的人,是不會受其影響的”。
第三、 至于利用手機作弊,同學們認為就算沒有手機,要想作弊的人也有一大堆方法。
鑒于以上原因,全面禁止學生使用手機是行不通的。再者如果我們強制性地禁止同學們使用手機,這也是侵犯使用者的權利的。所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而且必須嚴格規定他們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