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記憶、實踐與文化遺產:中越跨境族群儂智高信仰比較研究

2015-05-05 06:59:51黃玲
廣西民族研究 2014年6期

[摘要]中國壯族、越南岱儂族的族群敘事將儂智高這一史實人物神圣化為英雄祖先與始祖神。文章選取中越邊境的靖西安德鄉和那坡念井村為田野點,通過對在中國壯族與越南岱儂族等族群中活態傳承的儂智高信仰,分析地方社會如何將儂智高的歷史記憶置放在古駱越族“祖先崇拜”的信仰結構中,并經過族群內部的神話敘事、祭祀儀式到公共性的社會展演等文化實踐,重塑了獨具地方性的歷史真實。儂智高信仰成為壯族與岱儂族等中越跨境民族的族群記憶與家園遺產。

[關鍵詞]儂智高信仰;壯族;岱儂族;人類學;文化遺產

[作者]黃玲,百色學院副教授,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博士后。廣西百色,5330001

[中圖分類號]B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4)06-0087-007

中越兩國的陸地邊界線長約1300公里,這一地區自古棲居著古駱越族群,也是百越族群向西南遷徙往來的走廊,許多族群交匯融合在這里。在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框架下,這些族群跨中越兩國國境而居,形成同根異枝的跨境族群。其中,中國壯族與越南的岱(tai)族、依(nung)族在其所在國都是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其對所在國國族敘事的參與不可或缺。中國壯族、越南岱依族在歷史上又有著古駱越的同源血緣,此種文化邊界與政治邊界的交錯疊加,使得跨境民族的族群邊界呈現出復雜性,其文化認同也相應生發出新的內涵,甚而一些族群傳統與文化記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淡化抑或激化。因此,對中越跨境族群間活態傳承的文化遺產進行探究十分必要。

儂智高信仰作為中國壯族與越南岱依族共有的文化事象,蘊含著族群敘事與國家話語交織雜糅的特征,我們經此來對中越跨境族群的歷史和文化記憶進行探頤索源、觀照反思,以期對中越跨境族群的文化結構和發展脈絡有所把握。

一、血緣宗族——英雄祖先——復合神祗

儂智高(1025-1055)是我國宋朝年間的一位史實人物,在中越兩國以王朝敘事為主導的正史文獻中,儂智高是一個叛賊,但在民間卻有神話傳說、儀式祭拜、戲劇展演等多樣表述,將儂智高供奉為英雄甚至祖先神,形成族群獨有的歷史記憶。此種矛盾提醒我們,不能將儂智高信仰簡單化為既定或一致的文化表征,而是要進入到地方生活內部進行參與觀察,方可穿透紛繁復雜的表征,來理解中國壯族與越南岱依族儂智高信仰所包含的復雜的族群敘事與現實表達。

(一)從“血緣宗族”到“以英雄為祖先”

在中國,信仰儂智高的族群以依姓家族為主。依姓是壯族的一個大姓,據《嶺表紀蠻》記載:“僚壯儂諸蠻中之莫氏、黃氏、蒙氏、覃氏、韋氏、羅氏、依氏,嘗以一族占據百數十里之地,形成一種‘血系部落”。歷史上的儂姓人多生活在桂西南地區的儂峒一帶,唐代已見諸史籍,后因依峒逐漸強大和儂智高起義而廣為人知?,F在壯族地區之所以少見依姓,其主要原因是宋時依智高及其部族戰敗后受朝廷鎮壓追剿,依氏族人被迫改名換姓以求余生,《嶺外代答》有記載,“智高亂后,儂姓善良許從國姓”。一些堅持保留儂姓的人群,其文字也將“依”改為漢族姓氏“農”,但從地方土語的發音上則能感知其區別所在?,F在中國的靖西安德、那坡平孟,還有天等等地,還有依姓。我們在中越邊境那坡縣平孟鎮念井村做調查時,一位70多歲的依姓道公回憶其祖輩時也提到他們有位祖先(儂智高)因起兵反抗朝廷被追殺,一部分人改換姓名在當地隱居,而一部分人則向外遷徙到了對面的越南。據一些學者的田野調查顯示,在20世紀最初10年里,念井村每年都會有越南邊民來到這邊參加村里的儂智高祭祀。

在越南,儂智高信仰不僅僅止于家族(氏族)內部的信仰,而是成為某一地方甚至諸多民族的風習。越南依族的“依”與“依”姓有所關聯,自稱是儂智高的后裔或者部族;越南的岱、依、拉基等民族都流傳著儂智高的英雄神話,與中國毗鄰的越南北部老街、高平、河江等省份,都分布有儂智高廟宇,民間也還承襲著祭祀儂智高的紀念儀式。

近年來,還有一些越南、泰國等地的民眾到中國廣西的靖西縣來尋根問祖、祭拜儂智高。范宏貴在考察東南亞壯泰族群歷史文化時指出,“儂智高這個歷史人物,經過不斷的演化,成為中國的壯族,安南岱族、依族,泰國的泰族,緬甸的撣族崇敬的神,有的還說是始祖?!笨梢?,在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中,關于儂智高的生平事跡有很多的記憶和表述,并形成眾多族群所共同尊崇的儂智高信仰。儂智高成為這些多元族群的“英雄祖先”,通過對“英雄祖先”的講述與體驗,來追溯族群的神圣起源和標榜族群的英雄氣質,而英雄祖先背后的文化結構是祖宗崇拜。

(二)祖宗崇拜與英雄歷史的耦合

祖宗崇拜是農耕社會主要的文化根基,強調家族(宗族)與土地的緊密聯系。祖先的“祖”,從其字形的構造來看,其原生意義與生殖和生產的崇拜有關,在中原漢文化的語境中,又延伸出祖國、祖宗、祖傳等觀念,形成了一種土地倫理,費孝通先生也稱之為“鄉土社會”。古代中國壯族與越南的岱儂族所生活的地區與中央政權相距遙遠,邊疆族群的管理基本以村社自治為單位,以稻作為主要生計模式,因此每個村子都供有土地神(也稱“社主”)。這與中原的農耕社會有相似之處,也有祖宗崇拜的傳統。壯族民間對祖宗神的供奉相當重視,家家戶戶都要供奉著家族祖先(三代以內)的牌位,還有在遷徙途中帶上祖先遺骸的民俗遺風。而傳習至今的祭祖掃墓的三月三和七月中旬祭祀逝去親人的鬼節,是壯族節日中最為隆重的。在越南,“供奉祖先是岱族的主要的祭禮”。可見,祖宗崇拜對壯族與岱依族家庭傳承的重要性。

在人類學家看來,對遷移的抵制和流動邊界的抗拒是一種“無家可歸”感,因此人類“總是把家庭守護神帶在身邊”,從而滿足受到保護的幻想。由于災荒、戰爭、貿易等原因,邊疆地區的族群總是處在頻繁遷徙當中,這些族群一方面缺乏諸如土地、宗祠和家園等物質形態的穩固維系;另一方面是家族血緣因為頻繁的遷移而被分散和削弱。由此,血緣祖先常常為護佑地方民生的英雄所取代,“祖先”與“英雄”的耦合衍生出“英雄祖先”的族群記憶,族群敘事就圍繞著“英雄祖先”開發家園、守護故土的事跡展開。例如,“岱、依族通過關于前輩功德傳記的一些敘說都知道自己家族的起源”,是以祖先的英雄事跡來建構族群的身份與歷史,甚至還可將祖先擴展到對本姓有恩的先人或地方大族,或者一些歷史英雄。在岱族中,“宗姓的內部關系并不十分緊密,內部聯系主要體現在信仰方面”。可見,壯族、岱儂族的祖宗崇拜超越其血緣范疇是不足為怪的,由此形成了不依靠嚴密的血緣宗族譜系來凝聚族群關系,而“英雄祖先”總是與族群起源的合理性相伴隨。這些都型塑出一種以“英雄祖先”為核心的信仰體系和認知觀念。

英雄祖先是一個族群的生命延續和譜系傳承的原生紐帶,可以對族群記憶和精神信仰進行有效的建構與傳承。中國壯族、越南岱儂族的儂智高信仰,始終貫穿著信仰主體對其族群性的一種追溯、記憶和彰顯?!白迦盒缘囊粋€更深入的維度是對一種共享歷史的擅取和利用(Tonkin et al.1989)它同時發揮著起源神話的功能,證明關于一種共同文化的宣稱是正當的,并用來將族群描繪成是一個擴展的家族群體?!睋Q言之,以儂智高為英雄祖先的信仰,使得壯族與岱依族之間超越了血緣、國界、政體,組成了以儂智高信仰為情感紐帶的文化共同體,在兩國關系緊張時還依然保持走親訪友等民間往來。

(三)從“英雄祖先”到“復合神祗”

歷史上,邊緣族群的聲音總是遭受王朝敘事的壓制和祛除,民間文化場域卻生生不息。但不同族群對儂智高信仰有自己的表述和踐行,甚至在同一族群內部儂智高信仰的意義也會發生衍化和轉換。我們只有從文化結構與族群互動的整體性視野來觀照,從族群記憶與文化認同的歷史性維度來體察,方可把握儂智高信仰在活態傳承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歷史衍化,進而在中國壯族與越南岱依族的比較視域中,凸顯出中越兩國族群交往與文化交流的意義網絡。

民間信仰是地方性知識傳承的核心與保障,是深深滲透在地方民眾的精神信念與生活踐行的一種文化結構,它恰如歷史“貯存器”,能夠將權力邊緣的族群敘事加以神圣化而獲得對世俗世界的一種超越。因此,儂智高在中越兩國封建統治的王朝敘事里完全不具備進行紀念與緬懷的英雄資格;但在民間信仰所建構的神圣空間中,壯族和岱儂族等族群敘事將儂智高提升為祖先神、保護神、農業神甚至生殖神等神祗,由此來維持和傳承這些族群的歷史與記憶。

中國對儂智高的神話敘事包括一些傳奇性的口傳故事,口傳故事借助來自漢族的民間敘事為其爭取合法化。此外,儂智高信仰一個重要的維度就是祭祀儀式的實踐。即便遭受宋朝統治者的追剿和之后歷代封建統治者的壓制,地方民眾對儂智高的記憶并沒有被祛除,而是通過一些迂回或隱蔽的表述進行記憶與傳承。在靖西,儂智高的祭祀放在漢族春節大年三十晚上或初一來進行,祭祀時要關起門來,參與者僅限于家族內部成員。在天等的一些鄉村,有一種村社祭祀的“老彝廟”,“老彝”是當地的土話,意為地方首領,漢族身份的封建統治者并未吃透其內涵和意義,其實其講述的就是儂智高。在云南馬關地區,民間通過紀念鎮壓儂智高的漢族將領楊六郎來紀念儂智高事跡,以六月六儂智高作戰的日期來進行紀念。據筆者在中越邊境的靖西縣安德鎮的田野調查,當地一位有名望的韋姓道公講述,安德的民間信仰共有12個地方神祗,儂智高是其中一位,稱為“依衙司大神”。安德當地專門的儂智高祭祀是在每年農歷二月初一,之所以選擇此日,是因這一天是儂智高在安德建立南天國的日子。

在越南,儂智高信仰的神話實踐是跨境民族將儂智高反抗宋朝昏庸的英雄事跡與古駱越神話原型進行的一種并接,獲得了神話化,又在信仰實踐的過程中擴展成為祖先神、農業神和保護神等復合神祗。如今,越南岱族、依族在祭祀儂智高時,有兩個重要的儀式和風俗:其一是祭司撒谷,眾人撿拾回家作為谷魂;其二是“打祿”,即象征性的打摘祠廟邊的大榕樹葉。這兩個儀式風俗寄托了越南岱族、儂族民眾對生命的美好向往。他們對儂智高的敬仰和朝拜,是一個活態的傳承,顯現為傳統節日、祭祀場所、風俗習慣等等文化表征。

二、神話實踐——歷史真實——家園遺產

伴隨著民族國家建構與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各族群都需要在新的歷史語境中重新解釋、建構、創造自己的族群性。壯族、岱依族作為同源于駱越族群現跨中越兩國國境居住的族群集體,經歷了一個以血緣為主的原生族群,到以親緣、地緣為主的擴充族群,再到民族國家在場的兼具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族群集體。這些跨境民族有著天然的血緣及親緣關系和文化的同源性與持續性,但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難免會出現矛盾,也正面臨著族群歷史與族群記憶在現代性的民族——國家現實語境中被碎片化和斷裂化的危機。因此,我們從交叉或對立的實踐和立場,來多維多向地觀照儂智高信仰在中越跨境族群中的不同表述、踐行及背后的文化意義,就會發現中越的儂智高信仰是一個過程性的文化認同,既包括封建王朝的國家話語與邊疆民族的族群敘事之間的對抗與妥協,也有著移居越南的遷徙族群與越南國家話語的沖突與整合。

(一)從“神話實踐”到“歷史真實”

實踐是一種能動的行為,尤其是在信仰結構支撐下的神話實踐,“實踐擁有自身的動力學——一種‘并接結構——它會富有意義地界定為其組成部分的人和物。”因此,當信仰主體在神話實踐過程中“自我”與“他者”發生碰撞時,會有意識地將“自我”文化與“他者”文化進行一種“并接”,尤其是自我文化被剝奪言說的權利時,會通過對他者話語的拼接來獲得自我表述的合法性。在封建王朝統治下的邊疆地區儂智高信仰,交織著國家權力與地方權益、官方意志與民間信仰的角力。壯族、岱依族等以自我族群的認知系統和價值觀念祭拜儂智高時,為了抵御外在權力的壓制,不得不采取一種與漢族民間敘事相“并接”的策略性實踐。由此,儂智高信仰的內涵與價值也發生了衍化。

可見,當儂智高被納入到中國壯族與越南岱依族等地方民眾的信仰結構中,獲得了祖先神的神格,民眾對儂智高的記憶和傳承就獲得了合法性,并在傳統節日、祭祀儀式、風俗習慣等日常生活中獲得活態傳承。同時,在信仰實踐中,儂智高的神性內涵發生了衍化和擴展,不僅作為表述族群來源的英雄祖先,同時還作為護佑民生的祖先神、地方保護神、農業神甚至生殖神等種種內涵。依智高作為復合神祗的神圣性,在神話實踐中內化為族群內部的一種文化習性?!傲曅浴币辉~是布迪厄對一種指導與調整行動的文化能力的定義,保羅·康納頓(Paul Connerton)稱其為“習慣記憶”,此種文化習性是內化于信仰主體的身體與心靈當中,是超越了意識形態和自我意志的一種文化無意識,在現實中表現為族群的認知系統與價值觀念并反過來指引生活實踐。通過神話敘事的權威性和祭祀儀式的集體性等文化實踐,久而久之,儂智高信仰形成了族群內部的認知體系和價值觀念。儂智高信仰滲透在壯族岱依族的精神信念中,激發了民眾的文化自覺,成為族群之間文化認同的精神動力。

越南儂智高祭祀在其民族一國家的話語框架內呈現出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例如越南國家把1月9日定為越南祭祀儂智高的日子,使得儂智高信仰范疇從血緣擴展到國民,從族群擴展到國家。越南國家話語對生活在越南北部邊疆的岱依族族群敘事的借用,以儂智高為英雄祖先進行崇拜,具有一種跨境遷徙族群尋求身份合法化和國家保障邊疆社會穩定的雙重目的。

與越南一樣,中國壯族的儂智高信仰也呈現出過程性的特征。筆者2009年到廣西靖西縣調查,當時的地方政府官員對儂智高的態度還有所保留。調查當中有一位依氏族人NYQ老先生,曾任縣里的宣傳部長,離休后一直致力為儂智高正名立傳,據他自己講述,他弘揚儂智高的工作曾招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的質疑和批評。但中國學者前赴后繼,如老一輩的張聲震、范宏貴、梁庭望,年青一代的羅彩娟等等,他們或是對正史文獻的鉤沉索隱,或是深入地方社會的地方性知識,或是以越南歷史文化為觀照之借鏡,從不同角度來探究儂智高背后的族群歷史與記憶。此種地方民眾的文化自覺與學者的學術良知所形成的文化互識,共同守護和培育了儂智高信仰。如今,中國靖西等地方儂智高信仰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與擴展,民眾對儂智高的認知與踐行日漸清晰與深入。

儂智高信仰在壯族、岱依族中經歷了精神信仰——神話實踐——文化習性——生活實踐等的衍化與發展,從族群內部傳統被引申為一種政治意識形態,隨后又回歸到日常生活領域,但這個領域已經超越原先的族群內部,集結了地方社會、民族國家和跨境族群等不同范疇的多向度對話。而這種對話則宣告了一種存在。正如彭兆榮所言,“對某一種社會知識和行為的可以強調或重復本身就成為了歷史再生產的一部分。它既是歷史的,也是真實的?!笨梢哉f,儂智高信仰在壯族岱依族中有堅實基礎,在族群文化實踐和認同中成為了歷史真實并代代傳承。

(二)從“歷史真實”到“家園遺產”

在人類學看來,身份認同的變動是社會生活的本質之一,尤其是對于那些處于遷徙歷史的族群而言,“家”總是處于一系列特定的實踐當中,這些實踐包括傳統的生計風習,記憶神話,抑或“以某個人命名的儀式”。無論是中國的壯族,還是越南的岱儂拉族,儂智高信仰經歷了一個從口傳心念——祭祀儀式——認知實踐的發展脈絡,不僅是具有實踐意義的家園遺產,還體現為具有遞進和累積特征的文化再生產過程。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作為壯族與岱依族的文化遺產,依智高信仰在地方社會內部激發出怎樣的文化再生產?

文化遺產包括有形的遺產和無形的遺產,無形的遺產指“收藏物、與過去相關的持續性的文化實踐、知識以及活態化的社會經歷。”可見,文化遺產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符號,而是歷史留給當代的傳統和瑰寶,因此后人在守護遺產的同時,還應該積極進行“文化再生產”。而“文化再生產”與遺產主體——地方族群密切相關。儂智高信仰就是在神話、儀式等實踐中構成自我族群的認知系統與信仰價值,當這些族群敘事轉化為文化遺產延續到當代社會,記憶與歷史就不再是過去時,而是活態傳承成為中越跨境民族集體共享的文化遺產。具體而言,壯族、岱依族等族群的儂智高信仰蘊含生殖崇拜、祖先歷史、集體記憶等等。

在筆者到靖西縣安德鄉對中國壯族儂智高信仰進行田野調查時,給我們深切的體悟是當地民眾通過儂智高信仰建構出來的一種地方感、家園感。換言之,儂智高信仰既是壯族族群記憶和文化傳承的原生紐帶,同時還蘊育了邊疆文化生態與生命智慧,具有家園遺產的內在價值。

1.智慧母親

安德鄉民眾把儂智高信仰擴展到儂智高的母親。當地人把儂智高母親稱為“婭王”,“婭”是壯語讀音,意為老年女性,也有母親之意;在當地民眾的心目中,儂母美麗與智慧兼具,被尊奉為“歌仙”,每年風流圩村民們就自發聚集到祭祀婭王的歌仙洞里進行對歌。筆者到安德鄉調查時,在歌仙洞里看到一張當地百姓根據自己的審美標準繪制出來的歌仙——“婭王”即依母的圖像。歌仙所唱的山歌是地方族群的歷史記憶和情感傾訴。而歌圩是民眾集體活動所形成的文化空間,經年累月都演繹著的三月三祭祖、風流圩對歌等這些儀式性的集體活動,凝聚成為邊疆壯族的地方性知識體系。在這樣的文化脈絡中,依母、儂智高以及壯族民眾代代相傳的生存智慧與斗爭經驗得以承襲生長。

2.安寧家園

中越跨境民族的儂智高信仰,蘊含著中越跨境民族民眾對家園故土的守護,對英勇智慧的弘揚,對生命平安的渴求等民間智慧和斗爭經驗。此外,作為邊疆征戰之地,也成為那些來自中原的戰士和屯兵的新的家園。我們在安德鎮看到一些荒棄在靈山腳下的碑刻。這些碑刻字跡幾乎完全風化,依稀能看見“咸豐”等字樣。據當地人LSB講述,安德位于邊疆地區,戰事頻仍,但又是交通要道,寓居了不少往來客商,自己的祖輩就是到安德來行商謀生最后定居此地的漢人。生活在此的民眾充滿對戰亂的憂慮。因此,在安德鎮的民間信仰中,每年人們祭祀時總會附帶祭祀一些無名神鬼,祈愿這些戰死沙場無家可歸的亡靈勿施妖孽,以求安居樂業。而筆者一位同事QQ也提及他的一位安德親戚的故事,這位親戚說他的祖輩是隨軍打仗來到安德,因疾病被拋棄在荒野,后得到當地女子的救護并產生感情,病愈后與女子成家,從此隱姓埋名、落地生根。此種家園安寧的祈愿與儂智高守護家園的英雄內涵產生一種同質性的呼應。可以說,家園感成為邊疆地區的倫理價值與精神訴求。

3.安全邊疆

需要指出的是,在“民族一國家”的現代政治框架中,邊疆族群的“國家”、“家園”的邊界有一定的重疊。地方族群與民族國家除了共享一些歷史記憶和傳統習俗,還共同承擔守護家園的責任和義務。在此背景下,地方民眾會主動地把族群敘事與國家話語進行接合。在安德,除了每年必定舉行家庭內部或村社集體的儂智高祭祀外,地方民眾還把儂智高與其他歷史英雄結合起來。例如,劉永福是清代抗法援越護衛邊疆的民族英雄,民眾就將儂智高與劉永福組合起來,不僅將二者作為保衛邊疆安全民生安寧的神祗來供奉,同時還打造邊疆地區的民族英雄保家衛國的文化資源。靖西縣安德鎮民眾將地方文化資源與現代性引發的生存問題相結合,建構出了邊疆族群更為厚重的“生態家園”,是一種對民族國家的積極參與。由此可見,儂智高信仰作為民族認同的文化符號和國家建構的政治表征,具有極大的再生產潛力,從特定的中越邊疆地區、以古駱越族為祖先的中越跨境民族,擴展到了民族國家層面,以及包含中國與東南亞的壯泰族群的文化區域。

4.跨境族群的共享遺產

更具獨特性的是,儂智高信仰還成為了中國壯族和越南岱依族共同的文化遺產。最近幾年,依智高信仰及其祭祀呈現出開放性、公共性的特征。例如,每年正月間越南北部的省份都會開展隆重的儂智高祭祀活動,除了吸引河內等城市人群,也吸引了一部分中國邊民、游客與學者。正月初一到初九,中越平孟口岸開放,雙方邊民可以自由過境觀看祭祀儀式或者參加慶祝活動、商品交易等等。而今中國依托著“東盟”,在舉辦儂智高祭祀和紀念活動時,也會熱誠邀請越南甚至泰國、老撾等依氏族人前來參加。在今天,中國壯族的儂智高信仰已經演化為集體性、公共性的祭祀儀式,無疑能將中越邊民吸引到一個共同的文化結構當中,不僅擁有和分享集體認可的英雄祖先和族群譜系,也表達相親的情感和心理趨向,從而增強中越跨境民族群體的和諧共生。

此種以儂智高為共同祖先的祭祀儀式,中越跨境民族族群間在祭祀活動中的應邀互訪,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首先,是一種跨境民族間的相互觀照;同根異枝的跨境族群由此形成互為的自我與他者的文化鏡像,同源共生的文化血緣與族群親近感得到一定的激發與認同;其次,是超越政治國界的集體性實踐:此種文化實踐能夠使族群之間形成一種民間文化場域,通過儀式的特殊形式和力量建造一種平衡和睦的文化生態。

三、小結

中國壯族和越南岱依族儂智高信仰,在族群內部、地方社會、民族國家和跨境族群等多種范疇內活態存在,它不僅具備記憶與認同的文化功能,還體現出從族群敘事到家園遺產的能量呈遞,使得這些跨境族群在文化邊界與政治邊界錯綜復雜的語境中、在身份認同問題上能夠獲得一種較好的表達和傳遞。對儂智高信仰的研究與探討,一定程度上將族群遺產中所凝聚的歷史與記憶激發出來,從而增強中越跨境民族的族群歷史感、認同感和文化自覺。筆者真誠希望,這樣的文化研究能夠達成中越兩國的文化理解與互識,有助于邊疆文化生態的養育,有利于國家的文化安全和社會穩定。

[責任編輯:黃潤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久久福利片|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 亚洲免费毛片|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视频色图|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1024国产在线|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自视频| 女人18毛片久久|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一级毛片基地|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高h视频在线|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日韩成人午夜|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女人一级毛片|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a国产精品| 日本三级精品|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五月天久久婷婷| 国产网站免费看|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亚洲毛片在线看| 婷婷午夜影院|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高清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