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洪,伍顯庭,付江萍
(達州市中心醫院腫瘤科,四川 達州 635000)
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治療晚期大腸癌的近期療效
陶 洪,伍顯庭,付江萍
(達州市中心醫院腫瘤科,四川 達州 635000)
目的 探討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治療晚期大腸癌的近期療效。方法 選取50例晚期大腸癌患者,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2組,每組25例。對照組采用卡培他濱單藥治療,觀察組采用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治療,觀察2組的近期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52%比32%,P<0.05),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下降(P<0.05),卡氏評分明顯提高[(79.56±5.86)分比(69.83±6.79)分,P<0.05]。結論 采用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治療晚期大腸癌近期療效好,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可有效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大腸癌,晚期; 卡培他濱; 草酸鉑
大腸癌屬于胃腸道惡性腫瘤的一種,大腸癌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且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已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公眾問題,大腸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卡培他濱單藥治療大腸癌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本研究選取50例晚期大腸癌患者,分別采用卡培他濱單藥治療和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50例晚期大腸癌患者均為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達州市中心醫院腫瘤科收治,且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將其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58.9±2.6)歲;結腸癌10例,直腸癌15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58.5±2.5)歲;結腸癌11例,直腸癌14例。2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卡培他濱(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30501)單藥治療:用藥劑量1 250 mg·m-2,口服,每天2次,連續用藥14 d為1個周期,均至少完成2個周期。觀察組采用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聯合治療(連續用藥14 d為1個周期,均至少完成2周期):卡培他濱,用藥劑量1 000 mg·m-2,口服,每天2次;同時靜脈滴注草酸鉑(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批號:130601),130 mg·m-2,2 h內完成滴注,1個周期用量應小于200 mg,在治療5 d后加強保暖工作,避免冷刺激。2組化療期間應給予谷胱甘肽保肝和格拉司瓊止吐,同時進行其他對癥治療。常規行血常規檢查,治療前和治療2個周期后采用CT或者核磁觀察病灶大小變化,采用卡氏評分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并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WHO制定的相關標準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客觀評估;CR:病情完全緩解,未見復發;PR:臨床癥狀和體征部分緩解;SD:患者的病情趨于穩定;PD:治療后病情進一步進展,有效(RR)=CR+PR。不良反應根據WHO制定的抗癌藥物的毒副反應分級標準分為0—Ⅳ度。卡氏評分標準:無臨床癥狀和體征為100分;有輕微臨床癥狀及體征,能進行正常活動為90分;勉強進行正常活動為80分;難以維持日常活動,但能夠生活自理為70分;生活多數時間可以自理為60分;生活常需要人照顧為50分;生活難以自理,需特別照顧為40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為30分;需要住院給予支持治療為20分;接近死亡為1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處理所得數據,近期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卡氏評分等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
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7.89,P<0.05),見表1。

表1 2組近期療效對比分析
*P<0.05(χ2=7.89)與對照組比較。
2.2 不良反應
2組均出現輕微不良反應,以Ⅰ—Ⅱ度為主,主要表現為胃腸道反應以及神經毒性等。對照組惡心嘔吐、神經毒性、腹瀉、血小板下降以及白細胞下降發生率均高于觀察組(均P<0.05),見表2。

表2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例
2.3 卡氏評分
治療后2組卡氏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t=6.82,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卡氏評分比較 ±s,分
△P<0.05與對照組比較。
大腸癌居于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4位,且有逐年上升趨勢。由于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較低,使得在確診時約有50%的患者已發生轉移,經根治性手術切除后有一半的患者會出現復發或者轉移[2]。化療是治療復發或者轉移性大腸癌的主要手段,以往臨床上標準化療方案為5-氟尿嘧啶/亞葉酸鈣,但其客觀治療有效率僅為20%左右[3],而孫媛媛等[4]報道,以卡培他濱為主的化療方案治療高齡大腸癌患者治療效果較好,明顯延長了患者的總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藥代動力學研究顯示,在胃腸道內卡培他濱以原型被吸收,但經過肝臟以及腫瘤組織內時,會被羧酸酶酯、胞苷脫氨酶以及胸腺嘧啶磷酸化酶逐漸活化轉化為5-FU,由于在腫瘤組織中胸腺嘧啶磷酸化酶高表達,因此其會在腫瘤組織內形成較高的濃度,從而發揮抗腫瘤的作用[5]。并且在體內的一系列轉變會使卡培他濱具有腫瘤選擇性,具有治療效果好、毒副反應輕、安全性高的優勢,尤其適用于體力狀況差、預后差的患者[6]。
草酸鉑具有半衰期短以及親脂性較強等特點,類似于其他鉑類,其在烷化結合物產生的情況下作用于DNA,促使鏈內和鏈間的交聯抑制DNA的復制和合成,從而誘導細胞死亡[7]。臨床研究[7]顯示采用草酸鉑治療輕至中度肝腎功能損傷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需要調整劑量,其可促使胸腺嘧啶磷酸化酶活性上調,因此與卡培他濱聯用具有較好的協同效果。林秀欣等[8]研究顯示晚期大腸癌患者多采用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聯合用藥有著較好的效果,化療期間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經對癥治療處理后均可緩解,不會對治療產生影響。
本研究顯示,采用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的觀察組治療其有效率達到52%,明顯高于單用卡培他濱治療的對照組(32%),也明顯高于文獻[5]報道的35%。2組不良反應以Ⅰ—Ⅱ度為主,主要表現為胃腸道反應以及神經毒性等,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很可能是由于減少卡培他濱用藥劑量所致,所有并發癥經對癥處理后均得到緩解,未影響患者的治療,治療后觀察組的卡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此充分肯定了采用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的治療效果,與焦海波[9]報道情況相符,卡培他濱與草酸鉑聯合治療晚期大腸癌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
由于本研究病例數較少,且受到隨訪的限制,難以進一步觀察患者的進展生存時間,無法確定遠期療效,因此還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1] 詹麗英,李治晉,胡俊,等.內鏡智能分光比色放大結腸鏡在早期大腸癌及其癌前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51(11):76-77.
[2] 孫冬梅,房林.晚期大腸癌患者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782-3783.[3] Salah Eldin M A,Ebrahim M A,Al Ashry M S.Phase Ⅱ study of capecitabine plus cisplati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J].Anticancer Drugs,2009,20(3):191-196.
[4] 孫媛媛,陳小燕,王克松.卡培他濱一線方案治療高齡大腸癌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藥,2012,34(18):2792-2793.
[5] 何健,彭小東,龍賀明,等.mFOLFIRI方案一線治療晚期大腸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學,2011,12(4):17-20.
[6] 曲范杰,張詠梅,鹿嫣一.卡培他濱單藥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1,18(5):441-443.
[7] 劉艷芳,湯建民.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治療晚期大腸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5):145-146.
[8] 林秀欣,鄧文靜,陳秋連.卡培他濱治療晚期惡性腫瘤28例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0,31(15):2178-2179.
[9] 焦海波.卡培他濱聯合草酸鉑治療晚期大腸癌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6):56.
(責任編輯:羅芳)
2014-08-01
R735.34
A
1009-8194(2015)02-0024-02
10.13764/j.cnki.lcsy.2015.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