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京東的未來,不僅意味著一家公司是否靠譜,還意味著一種發展模式是否靠譜。
“如果開放平臺做垮了,京東必敗!”這句話并非出自哪個競爭對手之口,而是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所言。
不容忽視的是,在這之前,不少業內分析人士紛紛發聲認為,“京東是在模仿亞馬遜,這完全是由市場決定的,必須如此。”尤其近年來,京東自營業務的毛利走低,而整個電商平臺的費用率在12%左右。
在京東學院的公開講演中,劉強東還提到,“在中國像我一樣的草根X絲無數。”他不僅想用平臺化發展戰略來壯大京東,更希望“成就草根”。京東也希望依靠平臺掙錢。
底氣在哪?
無疑,對于一個電商生態來說,京東的物流、技術、營銷以及服務,決定了其對賣家的誘惑力,以及給賣家帶來的價值。
自2010年京東正式上線開放平臺業務以來,早前還扎根淘寶做品牌化妝品的李大元,便將關注點落在了京東。對于李大元而言,“淘寶網對于像我們這樣經營C店的商家有著太多限制。”
一般在客戶流量高峰期時,淘寶網會把C店的流量全部屏蔽掉,讓出流量給B店。正是這樣的限制,讓像李大元一樣的第三方賣家們看到了京東平臺閃耀的盈利曙光。
要知道,這一曙光同樣是對于京東自身而言。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四季度,京東第三方平臺業務持續呈井噴式增長態勢,GMV(年度成交總額年度成交總額)同比增長220%,達到374億元。2014年全年,京東第三方平臺業務的GMV更是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09億元,GMV占比達到39%。
現如今,京東開放平臺已經受到近六萬個賣家的擁躉。盡管遠未匹敵其他電商那樣的數百萬家,但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分析師曹磊看來,京東的第三方平臺業務已然崛起,并使京東的一站式綜合購物平臺的格局已經形成。
“可以說,京東開放平臺是從零做起,但生態已經成熟。”曹磊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如是說。原因在于,作為“傳統優勢項目”,近幾年來京東進行了大規模的物流、倉儲系統的投資,包括推出夜間配、極速達等個性化特色配送等等,為平臺商家提供了一站式、多平臺、多渠道的全供應鏈服務,而且還能幫助入駐企業或商家實現線上線下的配送協同。
“京東悖論”
正如京東管理層在首屆POP供應商大會上的戰略曝光,“未來的京東必然是以自營、平臺雙核心,走兩種模式、多樣服務的全產業鏈生態圈,2016年來自開放平臺的銷售額將達到50%。”
要知道,彼時京東的體量或將超過數千億元,眾多入駐賣家“錢”途一片光明。這使得不少“李大元式”的阿里賣家和品牌商選擇出走,“誰都希望開拓新的有效的電商渠道,誰也不愿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李大元表示。
隨著京東開放生態的日漸豐滿,數以萬計的“李大元們”不僅在京東獲得了創造價值的機會,更收獲了便捷以及專業服務的橄欖枝。“但平臺和B2C的商業邏輯不太一樣,你很難想象一家原本側重重度垂直的公司可以同時做好平臺和B2C。”曹磊強調指出。
何況近日,北京的陳先生認為從京東的入駐商家里買到的派克鋼筆是假貨,因為產品外表明顯磨損,并且出字不順暢。與商場柜臺比對后,發現京東所購產品上標注的產地更是迥異。又因為身邊不少同事也遇到過類似情況,陳先生便對京東的正品保障提出深刻質疑。
陳先生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這家入駐京東平臺的商務貿易公司物流速度著實‘不給力,三天才送達。”這不僅讓他對京東平臺的信賴度大打折扣,并對日后繼續在第三方賣家購買商品存疑。
早在2013年,便有業內就京東平臺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而展開討論,并且有媒體曝光,淘寶曾打掉的30家假貨店中,竟有12家轉戰京東,并且這12家店鋪出售的商品,與被阿里巴巴處罰的假貨商品高度相似,甚至就是同款。
《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對京東平臺的商家展開調查時,作為其中第三方賣家代表的李大元透露,京東官方設立了非常高的門檻,從淘寶出走的他便受到非常嚴格的審核,之后京東方面便會對這些賣家加以培訓,規范在平臺上的商業行為。“在入駐之初,京東平臺便有規定,若檢查到商家有售假等行為將刪除賬戶。”但當記者就具體的檢查方法致電京東客服方面時,卻并未得到相關解釋。
任重道遠
其實京東開放平臺上線的前兩年時間里,發展并不盡人意。尤其在2012年底時,平臺的交易額僅占京東整體的20%,約為120億元。“堅守自營或者創新做開放平臺都不是錯誤的選擇,但京東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個目標的實現難度不小。”曹磊強調。
對于京東,做開放平臺一定比自營好么?僅就當前而言,答案是肯定的。畢竟自運行開放平臺以來,京東逐步擺脫了虧損的大帽子,吸引商家加以導流的同時,也讓京東得以繼續發展。
就在今年年初的京東年會上,劉強東也深受“京東悖論”的影響,他表示,“我們如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賣水貨和假貨的商家大量入駐京東,的確可以賺取大量利潤。”然而,如此反觀卻消磨了開放平臺在創立之初對于京東未來的價值。
開放平臺如何做好?“倉儲、物流、客服和技術,只要投入資金和時間總能解決,但有些卻是金錢和時間無法解決的。”陳先生說。
開放平臺就是要服務用戶,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主體是賣家。所以開放平臺如何管理賣家是核心能力之一,在李大元看來,“與天貓或淘寶比起來,京東的小二更加強勢,沒有服務賣家的意識,不能彎腰去傾聽賣家需求。”或許是京東的零售基因太強,使得在管理賣家方面顯然要弱的多。
實際上,京東的平臺與其他電商平臺相較,最大的不同在于,“京東自己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在曹磊看來,京東的自營業務與平臺業務是互補的,比如服飾等非標類的商品顯然更適合放在開放平臺,如此便與其他的電商大佬構成競爭關系。只是,“如何權衡兩者發展”會是京東一直思考的問題。
毋庸置疑,京東的未來,不僅意味著這家公司是否靠譜,還意味著這一發展模式是否靠譜。曹磊更展開了大膽的預測,首先,“像京東這樣的平臺在未來極有可能自建社交網絡平臺,打造類似淘寶那樣屬于自己的Social Graph”;或者將購買行為利用已有的社交平臺進行“去中心化”地分布,“到那時,消費者從任何地方都可以購買到京東的產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