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乘著“物聯中國、智慧城市、寬帶中國”之風,波創企業集團迅速進入智能家居產業的高速發展軌道,經歷數次的市場競爭與考驗,樹立了如今的市場旗幟。
“其實早在2005年國外很多智能家居品牌紛紛進入國內市場時,我們就開始叫‘狼來了。”韋波坦言,國人在很多方面還是比較相信洋品牌的,不過這更給國產品牌以警示:我們一定要做好產品,形成屬于中國特色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在“狼來了”的叫聲中成長并壯大。
作為波創企業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韋波深知做國產智能家居品牌的不易。集團旗下包含波創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市波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物聯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物聯通科技有限公司,以集團優勢覆蓋了智能家居技術開發、產品開發、海外市場開發及智能家居物聯網相關產業投資的各方面。尤其在近年來,諸多智能家居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使得這一行業成為備受市場關注的寵兒。
自2003年成立至今,深圳市波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歷數次市場的廝殺和考驗,在智能家居市場,屹然樹立了標志性的“旗幟”。韋波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狼來了的時代已經變了樣子,如今國產智能家居品牌也可以在全球市場響當當。”
初出茅廬 潛身行業
畢業于上海理工大學的韋波,和眾多的創業者一樣自信、堅持。而他的創業之所以成功,除了自身柔和又理性的性格品質外,時運也起到了相當的推動作用。
1996年,韋波只身一人來到深圳,就職于IT行業,從事軟件開發。“當時的環境是,‘IT想家電化,家電想IT化。”
韋波最初是為聯想、方正、清華同方等IT企業做產品方案,同時配套做產品,正是這些準備和積淀為他日后創立波創科技,奠定了基礎。
只是,隔行如隔山,韋波來深圳做產品研發之初,便對此有清醒的洞察。臥龍豈會甘于棲息于他人腳下,經過性格、技術的磨練后,波創已經在他的腦海里逐漸有了雛形。“在聯想、方正、清華同方供職的同時,我和伙伴們便已將最早的家居智能控制器研發出來。”
此后,韋波又陸續為創維、TCL、美的、伊萊克斯等企業做IT化的部分產品。直到2003年,智能家居作為新概念被媒體和家電企業推上“新寵”寶座時,他毅然選擇創立智能家居企業——深圳波創科技有限公司。之后的十幾年,波創科技一直在中國智能家居行業中壯大發展。
創業初期,韋波已經有一定的資金積累,并以“自造血”的方式運營。五年的短期計劃發展后,波創科技便在全國各地新增數百家代理商、經銷商,隨后智能家居體驗館逐步延伸至二級城市,如今已在中國香港、臺灣,東南亞、中東及歐美市場業務均有擴大。
如今的波創已經集團化,但企業品牌每年都被評為中國智能家居十大品牌,套用韋波的話就是:“波創正是乘著‘物聯中國、智慧城市、寬帶中國之風,迅速進入高速發展軌道,取得當前的大好市場反響。”
快速發展 模式多樣化
智能家居在中國發展近十幾年,站在第一波吃螃蟹行列中的韋波,談起智能家居的普及和快速發展,他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從最初決定做智能家居,便明白應該先讓一部分人用起來,繼而大范圍推廣普及。”
韋波帶領著企業在智能家居行業內快速發展,其中,業務模式開展多樣化是其尤為關鍵的成功經驗。
當然,這一業態的形成也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演進過程。“波創科技至少前五年是提供OEM(俗稱代工生產)和ODM(原始設計生產)業務,為大型的IT企業、家電企業設計和生產產品;而后逐步進入品牌市場,建立自己的經銷代理渠道,建立智能家居體驗店;繼而發展進入海外市場,之后又進入房地產項目的預裝市場……到目前,波創企業集團已經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別墅、住宅、社區、地產科技領域的先進技術、產品和服務。”
從波創的應運而生,到如今集團成為面向全球的專業家居智能化、社區智能化的產品制造商和方案供應商。在韋波看來,這一智能家居品牌正詮釋著“中國智造”的演進。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智能家居行業需要更多企業抱團取暖。”韋波個人認為,智能家居行業的確充滿希望,業內的企業也都在等待爆發期,但行業始終是處于一個市場啟動期,很多廠商是無法支撐的。“初創時的波創也是依靠集團的其他產業支撐才走到今天的。”他坦言,智能家居是波創投入最大、產出卻最小的一個領域,“但我認為這可能是在未來給新和創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的領域。”
百家爭鳴 能者勝
從事智能家居行業多年來,韋波最深刻的感受是,向許多用戶展開產品推廣時,只要談及智能家居,消費者都會對家居的智能化功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之后的演示、安裝等免費的體驗也都受到歡迎。“但免費推廣畢竟還只是少數。”他強調,在中國對于智能家居概念的普及還遠遠不夠,也正因如此,使得智能家居產品陷入了“叫座不叫賣”的怪圈。
針對這一現象,波創就智能家居產品的市場拓展及銷售方式加以創新。韋波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幾年前,當波創拿新產品向房地產商推薦時,智能化并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而近年來已經有很多房地產商開始主動把智能化做到設計方案中去,開發商的招標文件和我們的產品系統說明書一樣。”
另外,現在的智能化已不單單停留在以往的可視對講和安防領域,很多房產商自然找上門來。韋波還指出一個典型的現象,如今國內上規模的樓宇對講廠商都提出要做智能家居,不僅與智能開關廠商加大合作力度,有的還自身研發智能終端。
而對于市場的拓展,波創更是推出自身的數字化產品走工程市場,“僅僅走工程市場還不行,我們還在全國建立免費的體驗中心,推進發展‘體驗式營銷。”韋波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他們在國內有專門的渠道事業部負責代理商、經銷商和分公司管理,但這都達不到深入推廣的目的,“直到體驗中心建立后,才真正實現了讓老百姓來親身感受什么是智能家居,怎樣才算智能化。”
不容忽視的是,搭建體驗中心包含的建設成本問題,另外就是數量仍然匱乏,在很多地區難以實現普及,“對于搭建智能家居推廣體驗中心而言,至少要數以千計才會有普及的效果。”韋波更以雷士照明舉例說,“如果雷士照明只有一百家店,肯定不賺錢,而現在全國有近萬家體驗直營店等,每年銷售額接近二十億,這充分說明從量變到質變是需要過程的”。
正是憑借在智能家居行業的開拓與堅持,一步步量變,才讓韋波帶領著波創在業內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韋波更被業內人士親切稱為“智能家居黃埔軍校韋校長”,而他也不無感慨,“毋庸置疑,智能家居的發展前景是一片光明,而路途卻十分崎嶇。我相信,未來在技術上會出現百家爭鳴,而市場上則只能是‘能者勝。”
的確,當智能家居如“舶來品”初入中國時,韋波便毅然選擇跨入其中,而今摸索十二載,不單單研發技術新產品,更帶領波創科技步入全力推廣智能家居“平民化”的道路,實為勝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