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來早。在柳枝飄綠迎春花開的日子里,一陣陣的暖風吹過。2015年全國兩會剛剛結束,人們還在憧憬兩會描繪的美好藍圖 ,全國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便在京召開了。3月17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會議上強調,要扎實推進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確保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民生持續改善。
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這是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個綱領性文件,標志著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加強林業建設和森林資源利用,由國家投資建立了一批國有林場和國有林業局。國有林場是在集中連片的國有宜林荒山荒地建立的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的事業單位。全國現有國有林場4855個,分布在31個省份的1600多個縣(市、區)。國有林場大多地處江河兩岸、水庫周邊、風沙前線、黃土丘陵、硬質山區等區域。
國有林區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生產木材和管理森林分別在東北、內蒙古、西南、西北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的,共計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云南、四川、青海、陜西、甘肅、新疆9省區建立了138個國有林業局,其中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3省區范圍內的87個國有林業局組成了重點國有林區。
經過長期建設和發展,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森林資源培育戰略基地,發揮著為生態安全守底線、為民生福祉作保障、為經濟發展拓空間、為科技進步作示范的重要作用,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氣候安全,促進國家經濟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在發展中也付出了沉重代價,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日益嚴重。
長期以來,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投入渠道不暢。國有林場主要承擔保護培育森林資源任務,雖為事業單位卻實行企業化管理,經費自收自支,“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沒有明確的支持政策和穩定的公共財政投資渠道。國有林區產權虛置,政事企不分,林區經濟發展長期過度依賴森林資源消耗,導致可采資源枯竭、森林和濕地面積減少、自然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產業結構單一、經濟轉型困難,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局面。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普遍面臨著資源管理弱化、基礎設施落后、債務負擔沉重、職工生活困難、發展陷入困境等問題。推進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勢在必行。
全國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召開,標志著國有林場和林區職工期盼多年的改革正式啟動。以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確保森林資源總量增加和著力解決國有林場國有林區職工就業和社會保障為主要目標的這項改革,像春風一樣吹遍中國大地。
春天孕育著希望,春天的森林充滿勃勃生機。推進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的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