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璐
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與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進展期胃癌的對比分析
李穎璐
目的 探討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與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效果。方法 134例進展期胃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67例, 治療組患者采用卡培他濱和奧沙利鉑進行聯合治療, 對照組患者則采用替吉奧和奧沙利鉑進行聯合治療, 將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及藥物反應情況進行比對研究。結果 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7.6%, 對照組為73.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率為55.2%, 對照組為65.6%,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與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效果相當,且藥物不良反應差異不明顯, 可作為進展期胃癌的一線治療方案。
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替吉奧;進展期胃癌
早期階段的胃癌不易確診, 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經到了進展期, 不能進行手術治療或者手術治療已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化療是本階段重要的治療方法, 所以安全有效的化療手段成為臨床治療進展期胃癌的重點研究。本次研究中, 選取本院收治的134例進展期胃癌患者進行實驗, 觀察其臨床研究效果。現將研究報告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進展期胃癌患者134例, 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7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進展期胃癌的診斷標準。治療組中男39例, 女28例, 年齡49~73歲, 平均年齡(61.0±4.6)歲。病理類型:黏液腺癌11例, 低分化腺癌36例, 印戒細胞9例,中分化腺癌11例;對照組中男37例, 女30例, 年齡51~77歲, 平均年齡(64.0±4.2)歲。病理類型:黏液腺癌8例, 低分化腺癌39例, 印戒細胞9例, 中分化腺癌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患者采用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進行治療:將130 mg/m2奧沙利鉑溶于500 ml葡萄糖注射液后進行靜脈滴注, 滴速控制在45滴/min, 同時予患者1000 mg/m2卡培他濱口服, 連續用藥2周, 以3周為1個周期。對照組患者采用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奧沙利鉑用藥方法與治療組相同, 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替吉奧40 mg/m2口服, 2次/d,連續用藥2周, 以3周為1個周期。
兩組患者用藥最多8周, 治療后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同時觀察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1]參照WHO實體瘤療效判定標準判定本次研究效果。治療效果分為四級, 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CR:患者治療后腫瘤病灶部位完全消失(時間在4周以上)。PR:患者治療后腫瘤病灶明顯減少, 減少程度在50%以上, 無新病變產生, 且持續時間在4周以上。SD:腫瘤病灶有所減少, 減少程度在50%以上亦或者病灶增加在25%以下, 無新病變產生, 且持續時間在4周以上。PD:腫瘤病灶無減少癥狀或病灶增大在25%以上, 有新病灶出現。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7.6%, 對照組為73.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6,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
2.2 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者用藥后有13例患者出現腹瀉, 所占比例為19.4%;手足綜合征6例, 占9.0%;惡心嘔吐18例, 占26.9%, 用藥不良反應率為55.2%;對照組中有14例患者出現腹瀉, 所占比例為20.9%;手足綜合征8例, 占11.9%;惡心嘔吐22例, 占32.8%, 用藥不良反應率為65.7%, 兩組治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3, P>0.05)。
我國屬于胃癌高發區, 而進展期胃癌則占我國胃癌總數的95%。目前有效治療胃癌的手段主要為手術切除治療, 但由于胃癌的發展是一個漸進性過程, 因此胃癌分期沒有明顯的界限, 早期無典型性臨床癥狀, 這導致在確診時, 患者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部分患者亦會出現局部進展和明顯的遠處轉移情況, 于此時實施手術治療則效果不佳, 往往Ⅱ~Ⅲ期胃癌患者手術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較低, 而進展期患者手術后也不能達到治愈效果, 但經化療時期敏感性較高 , 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卡培他濱是一種能夠在體內轉變成5-氟尿嘧啶(5-FU)的抗代謝氟嘧啶脫氧核苷氨基甲酸酯類藥物, 對細胞的分裂具有抑制作用, 同時還可以干擾RNA和蛋白質的合成, 主要用于晚期原發性或者轉移性癌癥(乳腺癌、直腸癌、胃癌、結腸癌)的治療[2]。其經肝臟與腫瘤組織中羧酸酯酶、胞苷脫氨酶效果及胸腺嘧啶磷酸化酶催化效果 , 其在腫瘤細胞中改變成 5-FU, 增加癌細胞中藥物濃度 , 從而完成有效靶向治療效果 , 且有效降低全身不良作用。 但經研究發現卡培他濱是一種骨髓抑制劑, 同時具有肝臟毒副作用, 因此在用藥前要對患者上訴器官功能進行檢查[3]。
替吉奧是一種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劑, 它包括替加氟和吉美嘧啶及奧替拉西兩類調節劑, 其可以防止5-FU發生降解, 防止 5-FU發生磷酸化反應 , 由此減少 5-FU磷酸化產物, 從而影響5-FU在胃腸道的分布, 進而降低5-FU毒性的作用[4]。
綜上所述, 采用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與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效果差異性不大, 且藥物不良反應差異不明顯, 可作為進展期胃癌的一線治療方案。
[1] 鄭慧.卡培他濱與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進展期胃癌對比分析.基層醫學論壇, 2014, 18(19):2491.
[2] 楊曉利.替吉奧或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一線治療晚期結直腸癌效果對比分析.鄭州大學, 2013.
[3] 陸紅梅, 周魯蓮, 劉金菊, 等.替吉奧及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一線治療晚期大腸癌的近期療效比較.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2, 24(9):613.
[4] 董靜波, 李雁, 翁國愛, 等.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進展期胃癌安全性評價.腫瘤學雜志, 2011, 17(4):2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83
2015-03-27]
473000 河南省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