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霞,婁秋英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南昌 330006)
抗血栓彈力襪對預防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
羅瑞霞,婁秋英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南昌 330006)
目的 觀察腦卒中患者使用抗血栓彈力襪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將156例腦卒中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78例。2組均采用常規護理,包括保持床單位平整,患者下肢抬高、良肢位擺放、被動的下肢功能鍛煉,注意抗凝藥物的使用劑量和方法,避免下肢靜脈穿刺,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及禁止吸煙等。在此基礎上,試驗組加用抗血栓彈力襪預防下肢DVT。比較2組下肢DVT發生率。結果 試驗組下肢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3.8%比20.5%,P<0.01)。結論 抗血栓彈力襪對預防腦卒中患者下肢DVT有較好的療效。
腦卒中; 抗血栓彈力襪;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預防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如果不加以預防,30%~40% 的腦卒中患者可發生DVT,合并嚴重偏癱的患者發病率可高達60%~75%[1],50%~60%的DVT患者會出現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PE可能是導致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腦卒中后DVT的預防對降低腦卒中的病死率、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3]。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筆者對78例腦卒中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使用抗血栓彈力襪預防下肢DVT,均取得較好的療效。
1.1 病例資料
選擇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156例,均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并經頭部CT或MRI證實,排除后循環缺血、瘤卒中,既往有下肢DVT病史及心房顫動病史的患者。其中男87例,女69例,年齡48~86(71.5±7.2)歲,病程1~5(2.3±0.9)年。腦出血5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9例,腦梗死96例;雙側肢體癱瘓34例,單側肢體癱瘓122例;癱瘓肢體肌力<3級124例,癱瘓肢體肌力3級32例。將156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78例。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2組均采用常規護理,即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及平整。護理人員每30 min對患者進行翻身、叩背,患者下肢抬高15°~30°,且遠端高于近端,盡量避免膝下墊枕,過度屈髖[5]。給予正確的良肢位擺放,進行被動的下肢功能鍛煉,即用力從患者的小腿根部開始自遠端向近端擠捏比目魚肌和腓腸肌,再從患者的足背沿下肢外側至髖關節及足底沿下肢內側至大腿根部進行擠捏,各3~5遍,每2 h 1次,同時注意抗凝藥物的應用劑量及方法,避免下肢靜脈穿刺。對于清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多與其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對于吸煙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勸其戒煙。在此基礎上,試驗組加用抗血栓彈力襪,采用低壓(18 mmHg,1 mmHg=0.133 kPa)、中壓(20~30 mmHg)的抗血栓彈力襪[襪的長度為中統襪(膝下)、長統襪(長至大腿)],患者選擇合適的抗血栓彈力襪,治療后開始使用,直至患者出院。
1.3 評價方法
每天觀察2組下肢顏色、溫度以及有無腫脹、疼痛。測量2組雙側小腿、足踝周徑,如發現患者的肢體周徑>正常3 cm時應行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了解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流及有無DVT形成。
1.4 統計學方法
試驗組下肢DTV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下肢DTV發生率的比較
*P<0.01與對照組比較。
一般認為,DVT形成原因主要為血液高凝狀態、靜脈血液瘀滯和血管壁損傷[6]等。血液高凝狀態:高齡、脂代謝紊亂、高血壓、高血糖及冠心病等均可使機體處于一種高凝狀態,為DVT的易患因素。腦卒中后特別是大面積腦梗死水腫高峰期應用大劑量脫水劑、利尿劑和限制液體入量或液體攝入不足等均可導致患者的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凝狀態。靜脈血液淤滯:腦卒中患者常常合并患側肌力降低,對血管支撐力減弱,血管受壓,血液回流不暢,加之長期臥床,肢體不能活動,造成失去肌肉泵的作用,同時導致靜脈回流減慢,使下肢血流處于相對滯緩狀態。腦卒中患者因久臥床榻、情緒低落可刺激人體產生5-羥色胺、自由基等物質[7],還可造成血管痙攣,血流滯緩,形成DVT的危險性增高。因此,腦卒中患者是下肢DVT的高危人群。有文獻[8]報道腦卒中患者下肢DVT發生率為25.9%。
抗血栓彈力襪,也稱醫用循序減壓彈力襪,是一種經特殊設計的醫用產品,具有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心臟的功能,也是藥物不可替代的用于治療慢性靜脈疾病及預防并發癥的手段。抗血栓彈力襪原理是借助于專業的壓力梯度設計,即在腳踝部建立最高支撐壓力,順著腿部向上逐漸遞減,因彈力襪對足部各個方向的彈力不同,便產生由下到上的壓力,適當地壓迫靜脈,起到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和維持最低靜脈壓的作用,可有效防止DVT的發生[9],同時可緩解靜脈曲張,促使患肢腫脹、疼痛等癥狀消失[10];還可增加血流速度,緩解血液淤滯,減輕高血壓等引起的血液黏稠和回流受阻,使血栓形成機會減少。然而,CLOTS Trials Collaboration等[11]對2 500例卒中伴癱瘓患者的CLOTS-1試驗表明,梯度加壓彈力襪(長至大腿)并無降低腦卒中伴癱瘓患者下肢DVT發生率的作用。由此可見,更深一步地進行對照試驗以明確梯度加壓彈力襪在預防內、外科患者DVT中的作用是必要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下肢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抗血栓彈力襪可明顯改善患者的下肢靜脈回流,降低下肢DVT發生率,且該治療患者感覺舒適,無不良反應,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1] Turpie A G.Prophylax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stroke patients[J].Semin Thromb Hemost,1997,23(2):155-157.
[2] 蘇靜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學[J].國外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1995,22(2):92-94.
[3] 孫向紅.急性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1):235-237.
[4]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995)[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7):559.
[5] 黎華珍.間歇性充氣壓力泵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40-41.
[6] Cervantes J,Rojas G.Virchow’s legacy: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J].World J Surg,2005,29(S 1):S30-S34.
[7] 姚業軒.腦卒中患者住院期間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安徽醫學,2013,34(7):956-957.
[8] 孫葵葵,王辰,龐寶森,等.住院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病情況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04,84(8):637-641.
[9] 廖慧秀,鄒海,吳志忠.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6):138-139.
[10] 馮慧霞.綜合康復護理對截癱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護理研究:中旬版,2007,21(4):986.
[11] CLOTS Trials Collaboration,Dennis M,Sandercock P A,et al.Effectiveness of thigh-length 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 to reduce the risk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stroke(CLOTS trial 1):a multicentre,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9, 373(9679):1958-1965.
(責任編輯:胡煒華)
2015-04-13
R473.5
A
1009-8194(2015)05-0085-02
10.13764/j.cnki.lcsy.2015.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