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等



摘要:
基于灰色系統理論,選取2003~2012年的統計數據為研究對象,對山東省農業生產總值與各農業生產部門產值進行關聯分析,并運用GM(1,1)模型預測山東省農業總產值及各部門產值未來5年的發展情況;同時也對相關預測值進行灰關聯分析,比較實際數據的關聯度與預測值關聯度的異同,深入分析其發生變化的原因;提出不斷發揮種植業、牧業、漁業的已有優勢,因地制宜加快林業發展,加強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扶持力度等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結構;灰色關聯分析;GM(1,1)模型;山東省
中圖分類號:F32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5)03-0144-05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Gray System Theory
Wang Yan, Gao Qiang, Jin Weibo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gray system theor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gross output of agriculture with the output of its 5 departm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conducted taking the statistic data from 2003 to 2012 as research object,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five years was predicted by GM(1,1) model. The predicted values were also analyzed by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in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predicted and practiced values were analyzed, and also the causes. Finally, some proposals were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advantages of planting indu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dustry should be constantly played;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should be sped up by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support to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GM(1,1) modle; Shandong Province
農業產業結構是農業各生產部門之間的比例及相互關系,根據不同的劃分方法有不同的劃分層次,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所包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經過改革開放之后的不斷發展,農、林、牧、漁業產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82.9∶1.8∶11.9∶3.4轉變為2002年的56.2∶1.9∶27.7∶14.2。隨著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逐漸發展起來,到2003年,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被劃歸為農業總產值統計口徑中的一部分 [1] 。本文將農業產業結構界定為農業、林業、牧業、漁業以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五個子系統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
農業經濟系統中的農業總產值以及各生產部門的產值是確知的,但具體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它們相對發展變化的大小和速度是模糊的、不可測的,這符合灰色系統理論的前提條件。因此,本文選取山東省2003~2012年的統計數據,對農業生產總值與各生產部門產值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同時運用GM(1,1)模型分別對山東省農業總產值及各部門產值未來5年的發展情況進行預測,并計算預測值的關聯度;比較實際數據的關聯度與預測值關聯度的不同,深入分析其發生變化的原因,以期為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優化提供可行性的決策依據,并為其他地區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經驗借鑒。
1數據來源
自2003年度開始農業產值統計采用新的統計口徑,因此本文選取《山東省統計年鑒》中2003~2012十年的數據(見表1),對山東省農業總產值與相應的農業(種植業)產值、林業產值、牧業產值、漁業產值以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產值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和GM(1,1)模型預測。
2數據處理及測算步驟
2.1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的灰關聯分析
關聯度是對兩個系統之間的因素隨時間或不同對象而變化的關聯性大小的量度 [2] 。本文通過計算、比較山東省的農業總產值與農業(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以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產值的關聯度,分析農、林、牧、漁以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整個農業經濟系統的影響。
根據后驗比c和小誤差概率p對模型進行診斷,當p>0.95而c<0.35時,模型可靠,可用于對系統行為進行預測。
但當所建立的模型殘差較大、精度不夠理想時,為提高精度,一般可以對其殘差進行殘差GM (1,1)模型建模分析,以修正預報模型。endprint
2.3預測值的灰關聯分析
按照2.1的方法計算農業總產值預測值與各子系統產值預測值的關聯度,比較預測值的關聯度與實際值的關聯度的差異。
2.4數據處理與分析
運用DPS數據系統進行灰關聯分析和GM(1,1)模型預測。
3結果與分析
3.1山東省農業總產值與各部門產值的關聯度
通過計算,得到山東省農業總產值與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以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產值的關聯度分別為:r01=0.9698,r02=0.8852,r03=0.9661,r04=0.9539,r05=0.5811。可以看出,種植業、牧業、漁業產值與山東省農業總產值關聯程度較高,且數值相近,這說明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林業對農業總產值的影響相對較弱,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僅為0.5811,其原因有待進一步分析。
3.2山東省農業總產值及各部門產值的預測
按照2.2的建模步驟對表1中的農業總產值數列進行GM(1,1)預測,得出時間響應函數x(k+1)=-3494.918e-0.104928k+3754.7910,因c=0.0640<0.35且p=1.0000>0.95,該模型通過后驗差檢驗,預測精度較高;其中,a=-0.104928,則-a≤0.3,該GM(1,1)模型可用于中長期預測。同理,分別構建5個子系統產值的GM(1,1)模型。利用所構建模型預測出未來五年山東省的農業總產值及5個部門的產值,結果見表2,可見,今后山東省的農業總產值和各部門產值將會持續增長。
3.3山東省農業總產值及各部門產值預測值與實際值的關聯度比較
按照2.1的方法求得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預測產值與農業總產值預測值之間的關聯度,依次為r01=0.9161,r02=0.7475,r03=0.8403,r04=0.8683,r05=0.6082。與2003~2012年實際數據的關聯度相比,種植業、林業、漁業、牧業的預測產值與總產值預測值之間關聯程度雖有所下降,但仍具有較高的關聯性,依次為種植業>漁業>牧業>林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預測產值與農業總產值預測值的關聯度雖然仍排在最后一位,但與總產值預測值之間的關聯程度卻增強了。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還有待深入研究。
4結論與討論
山東省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地處黃河下游,地形地貌較為復雜,按照地形地貌成因不同,大致可分為半島沿海地區、魯中山區以及魯西北平原地區 [3] 。山東省作為全國農業大省之一,秉著“決不放松糧食生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依托,合理配置利用各種農業資源,農林牧漁業綜合發展良好的態勢 [4] 。
本研究結果表明,目前種植業、牧業、漁業對山東省農業生產發展的影響十分重要,林業對總產值的貢獻不可或缺,且有待進一步增強;未來,山東省農業總產值及各生產部門產值仍會進一步增長,在今后的農業產業結構優化過程中應更加注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整個農業生產的影響。
結合上述實證分析,對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提出幾點建議:
①不斷發揮種植業、牧業、漁業的已有優勢。種植業要在保持糧食產量穩步增長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步發展飼料作物的種植,力求糧食生產—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方面全面發展。山東省的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黃淮海平原開發區、魯中南山區和黃河三角洲地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具有先天的地理優勢、先進的技術優勢、豐富的人才優勢,應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發展技術密集型農業,形成全省乃至全國先進的現代農業示范園;黃淮海平原開發區需綜合改造和開發中低產田,并大規模建設配套設施,建成糧棉、蔬菜為主的農業基地;魯中南山區山地丘陵居多,實際可耕種面積較少,應在保障基本耕地的基礎上,發展具有山區特色的農產品;黃河三角洲地區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應充分挖掘,全面開發 [5] 。
畜牧業已步入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時代,在經過品種改良以及豬、雞產量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大規模推廣食草型畜禽,從而節約大量糧食。
漁業發展在海淡水養殖的基礎上,遠洋捕撈發展不斷加快,水產品的綜合加工利用進一步加強。2012年,山東省淡水產品產量155.8191萬噸,其中淡水捕撈量13.9308萬噸,養殖量141.8883萬噸,海水產品產量686.0649萬噸,其中海洋捕撈量249.8206萬噸,海水養殖量436.2443萬噸 [6] 。
山東省種植業、牧業、漁業發展應在充分發揮現有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注重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力爭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② 因地制宜加快林業發展。林業的發展應注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2012年全省總計用材林2.5178萬公頃,經濟林4.9195萬公頃,防護林12.2277萬公頃;主要林產品核桃產量8.7911萬噸,板栗28.7746萬噸;農村集體、農民采伐木材消耗蓄積量403.9534 萬立方米 [6] 。山區在抓好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的基礎上,應大力推廣適宜本地區種植的核桃、板栗等林產品,部分地區可發展有機種植,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林產品的附加值,注重林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平原地區應注重以防風固沙為主的防護林的建設,沿海地區也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立防護林,注重沿海設施、大風、大霧的防護。除此之外,各地區還應加強對采、伐木的監督,防止亂砍亂伐,在城鎮地區加強綠化建設,從而充分發揮林業的生態效益。
③ 加強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扶持力度。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為農林牧漁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提供服務的行業,包括生產資料的提供、技術咨詢、生產過程外包服務、金融服務、銷售咨詢等等[7,8]。伴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發展越來越要求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不斷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鼓勵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9]。這就更加要求發展和壯大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目前,由于農民認識程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程度偏低等問題的存在導致現階段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緩慢。各級政府首先應轉變觀念,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過程中重視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通過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加強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引導,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扶持力度[10]。
參考文獻:
[1]佚名.我國重新劃分三次產業 農林牧漁服務業劃歸第一產業[J]. 農村財務會計,2003(8):8.
[2]劉思峰, 黨耀國,方志耕,等. 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
[3]劉永峰. 新時期山東省農業結構調整對策研究[D].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8.
[4]孫秀美,孫希華. 山東省農業結構及發展水平綜合評價研究[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60-63.
[5]王丙毅,徐鵬杰. 農業產業結構趨同的負效應與政策建議——基于山東省農業產值數據的分析[J]. 農村經濟,2008(2):35-38.
[6]山東省統計局. 山東省統計年鑒[K].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3.
[7]曹志清,蔡玉娟,劉平. 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策措施的探討[J]. 浙江農業科學,2013(12):1690-1693.
[8]魯可榮,郭海霞. 農戶視角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意向及實際滿足度比較[J].浙江農業學報,2013,25(4):890-896.
[9]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J]. 中國合作經濟,2013(11):4-6.
[10]韓慶華,雷娟. 山東省農業發展灰色系統預測[J]. 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6(3):3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