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梅
摘 要: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植樹造林、綠化環境是基本方法。植樹造林的技術水平決定著植樹造林的效率和質量,影響著森林資源的繁育。高超的植樹造林水平,不僅有利于森林資源構成成分的優化,還有利于森林資源品質的提升。所以,植樹造林技術的提升與應用對綠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用重大,應該給予高度的關注。作者在文章中詳細闡述了植樹造林技術的價值,以及植樹造林技術的分類與應用,著重強調了如何提高植樹造林技術在綠化中的應用,并說明了具體的措施與辦法。
關鍵詞:植樹造林技術;林企;直播造林;栽植造林;分殖造林
森林資源對于我國的社會建設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可以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但目前我國的森林資源明顯存在著數量緊缺、質量不高的問題,需要采用先進的植樹造林技術和方法,來避免森林資源短缺的出現,確保森林資源源源不斷的供應,保持生態平衡。我國森林資源的質量與數量問題,可以通過植樹造林來解決,但是植樹造林也需要講求先進技術的應用,才能確保森林資源在再生速度和質量上得到保障。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強化技術的應用,可以使社會生產發展需求與生態環境之間達到動態平衡,從而實現森林資源的基本數量和質量保證與不斷更新。我們需要清晰的認識到植樹造林的實際意義,要深入了解植樹造林技術,包括其理論與實際應用。植樹造林的主流技術是栽植造林、分殖造林和直播造林等,需要了解并運用好這些技術,促進植樹造林業的發展,讓植樹造林更上新臺階,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1 植樹造林工作的價值
生態文明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發展潛力的標志,因此,世界各國都已開始實施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工程。在我國,林業建設的發展相對遲緩,而林業資源在不斷加速消耗,所以我國林業如何發展才能夠滿足各行業對于林業的需求,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想要發展林業,建設良好生態環境,最基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植樹造林。我國幅員遼闊,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尤其重要,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植樹造林的生態價值
植樹造林不但可以有效的保護當前的自然生態環境,還可以阻止生態環境繼續惡化。植樹造林可以為我國林業發展創造更大更優的空間,同時,在宜林地和荒山野嶺植樹造林也可以增加有林地的持有量。
通過植樹造林恢復林地在生態環境有更大的作用:首先,樹木是天然的調溫器,夏日在樹林里的氣溫要比城區空地上低10度左右,而冬季林區的氣溫又會高于城區空地2-3度,能夠調節氣溫。其次,林地是氧氣的制造工廠,樹葉在陽光下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所以林區也被稱為天然氧吧,身處林區會感受到十分舒心。這對生態環境的改善都尤為重要,還有一些其他作用不一一詳述。
1.2 植樹造林的環境價值
在環境價值上,森林的消音作用十分強大,在城市里人口密集,工業發達,噪聲危害越來越嚴重,城市里噪聲達到70分貝時人就感覺到不舒服,無法專心工作了,而樹木對噪聲的減小非常有效。林區有些樹種能分泌殺菌素,殺滅結核桿菌等病菌,為我們營造更好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林區也同時為動物們的生存提供了空間,促進物種平衡。植樹造林有力提高土壤涵養能力,對遏制土地沙漠化、林地的水土流失,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及減少泥石流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1.3 植樹造林的經濟價值
植樹造林不僅能夠提高林區的生態和環境價值,還可以提高林區的整體經濟價值。森林不僅為我們的祖先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現如今森林也為我們提供了多不勝數的資源。森林提供的木頭讓我們制造房屋、座椅等生活用品,為我們提供更多的生產、生活材料。因此從林企的發展及利益角度考慮,可以適當的增加有經濟價值的樹種,而且隨著經濟林進入成熟期,能夠產生巨大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能夠提高各種林業產品的產出,還可以提高林企及職工的經濟收益,從而對林企的經濟構成提供更有利的幫助。
1.4 植樹造林的社會價值
近年來我國森林的大規模破壞令我們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都出現了危機,森林的減少使得空氣中的霧霾和有害氣體急劇增多。有專家稱,溫室效應就是由于大氣中二氧化碳過量所造成的,而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污染是由于森林的破壞而產生的,因此,植樹造林也是我們在挽救自己的生存環境——再造綠色生命的舉措。
我國社會近年來極力推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對于森林行業也是一樣,要實行林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原則。那么,林區可持續發展方針的實施就要以植樹造林為基本,通過提升人民群眾的植樹造林觀念及文明程度,促進林區生態環境的改善而且還能提供更多的勞動和就業機會,促進林區當地的經濟發展,繼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植樹造林技術的分類和運用
2.1 直播造林法
植樹造林的實施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高效,直播造林法就是多種方法中最高效的一個。但此種方法只適用于大面積土地范圍,利用飛機或播種的機器將樹種的種子播入土地,此方法簡便易行,節省人力,非常實用于土地條件好、造林要求不高的林區。為使樹種有好的發芽率,要提前對播種的土地進行整理,減少阻礙樹種生長的不利因素。
2.2 栽植造林法
栽植造林法是將根系完整無缺的已長成的苗木作為材料,直接栽植到所需林區的一種方法,由于在栽植時所用苗木已有穩定的生長,所以此種方法對林區土地條件要求比直播造林法要低得很多。為適應較差的環境條件,栽植選材時主要選用營養繁殖苗和原生苗,只要盡可能縮短從起苗到栽苗的時間,最大程度控制苗木失水,使根部隨時保持濕潤,就能夠獲得較高的成活率。
2.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一種對造林地的土壤要求較高的造林方式,是利用本林區已有樹種的樹枝、樹干、樹根等作為造林時的原材料,直接進行造林。此類造林方法所利用的原材料都可以就地取材,繼而節約了幼苗的培育時間及經費。同時技術簡單、成活率也很高,還能夠延續母體中抵抗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優良性狀。由于此方法對土壤的要求稍高,大多使用營養繁殖類樹種的1.5-2.0cm直徑活枝條,首先去掉分支,修剪成30-40cm插穗,按照所需間距,使插條能夠超出地面土壤2cm左右即可。
3 結束語
我國林區眾多,為使林區的發展同步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大方針,就要在植樹造林工作上下大工夫,要爭取將植樹造林工作作為林區的核心工作。造林的技術操作,要根據造林地的實際環境條件、造林規劃等選擇。有針對性的使用各種造林技術,突出各種造林技術的優勢,促進造林的高成活率。保持生態平衡的同時達到高經濟產出的目標可以通過高科技育林來實現。
參考文獻
[1]李臣,劉炳友.齊齊哈爾市植樹成活及保存率影響因素及創優對策的研究[J].民營科技,2009(12):34-35.
[2]趙福洋,董春山,劉玉琴,等.影響泰來縣植樹成活及保存率因素及創優對策的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10(27).
[3]官躍忠,張旭.檸條在黑龍江省西部造林技術中的應用[J].林業科技情報,2009(1):39-40.
[4]黃鶴,姜娜,蘭孝鵬.植樹造林及其養護方法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1(16):201-202.
[5]鄭正生.淺談植樹造林中提高秋季林木成活的技術措施[J].民營科技,2010(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