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國
摘 要:地理國情普查影響著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是國家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同時也對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有著重要作用。通過使用多種技術和手段進行的地理國情普查,采集到真實準確的信息內容,能夠有效理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布規律、特點和關系。文章主要由地理國情普查內容入手,重點分析了地理國情普查技術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出對保證地理國情普查調查方法較為有效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地理國情;地理國情普查;普查方法
1 地理國情普查工作主要內容
地理國情普查以高地面分辨率的數字正射影像圖為依據,通過對多源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行業專題資料整合,完成國情普查資料數據分析處理、地表覆蓋信息普查和國情要素信息普查、解譯樣本數據采集和建庫、統計分析等工作。
1.1 國情普查數據整合
通過對多尺度地理信息進行整合和轉換,達到地圖數據使用要求,有效為后期地理國情普查奠定基礎。對不同來源的數據進行科學整合優化,特別是國土、水利提供的數據進行集合,為后期數據分析打牢基礎。從實地和影像兩種不同側面反映出地物的分布和覆蓋情況中,更好更全面的解讀地理國情信息。
1.2 各單元數據集合
通過普查,得到道路、水體、建筑物、地理等不同單元的資料,以上述對象空間分布情況,和行業專題資料為參考,進一步提煉屬性信息,最終形成地理國情要素數據庫基礎數據。通過普查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對地理國情信息進行精準分析與評價。
1.3 遙感影像解譯工作
結合不同的行業參考資料,進一步判讀和解譯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做好核對整理工作,提取工作區域內的地表覆蓋分類信息,掌握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等的空間分布,建立地表信息普查成果數據庫。
2 地理國情普查技術操作流程
地理國情普查是有一定規范標準的,其技術操作流程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階段。
2.1 資料信息收集階段
地理國情普查數據信息繁多,會涉及到影像數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專題數據等重要的信息。以普查辦名義向有關單位發函,指派專人召開培訓會議,對數據來源單位調查摸底,查詢收集資料的內容準確、人員落實、責任明確,做好整理、認可、匯總、分析等工作,為后期調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2.2 地理國情要素數據采集階段
在確保基礎數據全面的情況下,以其他數據為參照,通過內業判讀、解譯的方式,把基礎數據進行有效分類、提取、補充和更新,獲取相關屬性數據層。
2.3 地表覆蓋數據內業解譯階段
地表覆蓋內業解譯是在地圖影像的基礎上,按地理國情普查實施方案和指標要求,進行內業判讀、解譯和及時提取。與國情要素數據提取的方法大體一致。均為地表覆蓋分類內容和指標,根據不同的作業區特點,集到二級、三級地類。以此為基礎信息,區分覆蓋的不同、判定物類,做好可視性標記號。外業作業人員實地核查,一定要有一個細判的過程,通過對解譯樣本的采集、反饋,幫助內業人員對影像有更加準確的判別和認知。內外業人員一定要做好溝通協調,這樣就很容易對認知模糊進行明晰評定了。分類數據提交前,一定要由內業檢查和外業人員共同核查比對,保證數據更加精準。
2.4 資料信息數據處理階段
要使用科學的方法,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通過分析去偽存真,整理后的資料才是數據成品,才是對地理國情普查有著指導性意義的珍貴資料。因而只有對收集到的道路、水體、建筑物、機關單位、水電設施、醫院、學校等在內的地表覆蓋和重要地理要素數據,進行提取、重組,分類、轉化才能具有指導作用。
2.5 內業整理階段
以外業調查和核查為基礎,通過對重要的地表、地理等不同元素資料分析,形成數據層編輯、整改內容,最后構建出地理國情普查應用數據庫。
2.6 外業調查底圖制作階段
外業底圖制作一定要參照《地理國情普查外業地圖制作技術規定》的規范進行制作,通過內業分類并提取好的信息進行符號化,做好明確的標注,再套合正射影像,用電腦制作一個能指導外業調查與核查工作流程的底圖。
2.7 外業調查和核查階段
這個階段需要充分掌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先內后外、從外到內、內外結對、相互提醒。一定要對內業分類和判譯的地表覆蓋圖斑進行核實,另外還要核查要素實體屬性情況,預先做好補充工作。通過科學的方式,檢查判讀工作是否有效,找到誤判,及時修正。遙感解譯樣本采集能夠有效幫助內業解譯人員了解影像與實景的關聯。數據質量要看是否遵循實際客觀,要保證質量、準確、合理的數據結果。國家技術標準和規范要遵循,嚴格按照規定的路線、方法、注意進行到點、沿線、周邊調查摸底。一級檢查為100%圖幅和20%面積,二級檢查為20%圖幅和100%面積。重點核查模糊圖像,確保工作質量。
2.8 統計分析階段
通過對自然和人文等重要地理國情信息綜合統計、分析、評價,把地理信息與社會經濟數據進行有機合并,為社會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做指導評價。
2.9 元數據生產階段
元數據由數據基本信息、數據源、數據采集、外業調繪核查、質量檢查、成果驗收以及成果總體精度等八個主要內容構成。元數據生產貫穿到地理普查全流程,一定要保證原始記錄真實、格式清晰、提交全面。
2.10 成果匯交階段
對最終的普查結果,要按照國務院普查辦規范,進行科學整理匯總,及時上交,確保普查成果合理、完整。
3 保證地理國情普查調查方法有效性策略
3.1 開展教育和宣傳,營造地理國情普查氛圍
地理國情普查一定要積極做好宣傳和教育,讓社會各級組織不論是負責單位還是社會基層等,都要樹立調試的意識,充分重視起來,積極營造良好的地理國情普查氛圍,以良好的理念投入這項工作中。這項工作是國務院統一部署、統一范圍、統一規范、統一時點的復雜性綜合工程,是關系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大事,一定要獲得全社會關心、理解和支持,才能做好數據調查,使結果準確可靠,為國家戰略服務。可以利用公益廣告、專題晚會、宣傳單、公共信息等渠道,進行宣傳普及教育。
3.2 健全規章和制度,保證國情普查工作開展
調查人員要積極學習國家現階段關于地理國情普查調查工作的法律法規,提升地理國情普查工作重要性,能夠確保嚴格依照各項技術規范去開展工作。通過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合理改善國情普查的不足,合理做好調查基礎性工作。對不符合國情的規章制度一定要及時調整,避免在調查中出現落后的提法,導致調查失效。
3.3 注重合作和共贏,發揮部門普查效能
國情普查涉及的部門多,一定要加強部門合作、形成合力。一是充分發揮好各個部門在普查過程中權限和職能作用,區域劃分和工作任務分派要合理,不能重復工作,確保部門任務量合理、科學;二是強化部門交流合作,以團隊為基礎,有效執行地理國情調查;三是要把地理國情普查成果與國土資源、醫療、水利、林業、環保、農業、教育、交通、通訊等資料進行成果共享。
3.4 強化素質和技能,打造地理國情普查隊伍
若要制定完善的地理國情普查工作培訓體系,就應把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普查方法技能、職業道德培養都納入培訓體系中,對參與調查的人員進行素質和技能培訓,保證從事地理國情普查的人員都能夠勝任需求。普查結果進入個人績效考核和組織考核,召開經驗交流會,在互動中,查找自身缺陷,便于查缺補漏。
4 結束語
為了保證地理國情普查調查數據有效、準確,就需要不斷健全管理制度,以嚴謹的工作態度,開展有序的工作流程,強化人員培訓,加大審查制度建設,積極做好普查工作調整,進一步促進地理國情普查調查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GDPJ01-2013.地理國情普查內容與指標[S].
[2]GDPJ06-2013.遙感影像解譯樣本數據技術規定[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