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略
·臨床醫學·
尿液紅細胞、白細胞干化學法檢測與鏡檢結果的對比分析
張略
目的 通過對尿液中紅、白細胞干化學法檢測與鏡檢的結果對比分析, 得出鏡檢在尿液常規檢查中的必要性。方法 對1300份新鮮尿進行干化學法和鏡檢檢驗, 然后對紅、白細胞的檢測結果對比分析。結果 紅細胞檢測結果陽性符合率86.41%, 陰性符合率88.85%, 假陽性率 11.15%, 假陰性率13.59%;白細胞檢測結果陽性符合率84.55%, 陰性符合率94.66%, 假陽性率 5.34%, 假陰性率15.45%。結論 尿液干化學法檢測尿液中紅、白細胞雖然快速, 省力, 但因其方法學的特性會使有些檢出結果與真實結果不一致, 為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鏡檢與干化學法結合是必要的。
干化學法;鏡檢;尿紅細胞;尿白細胞
隨著尿液分析儀在臨床上的普遍使用, 尿液的常規鏡檢在很多醫院的檢驗科里已經被忽視。尿液干化學法檢測雖具有操作簡便、快速、可獲得多項參數的優點, 但干化學法檢測結果往往受到多種因素干擾, 不能完全取代涂片鏡檢。本文對1300份尿液樣本中紅、白細胞干化學檢測與鏡檢檢測的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材料 尿液標本來自2014年2~6月門診就診患者的隨機尿液標本。
1.2 儀器與試劑
1.2.1 儀器 采用日本OLYMPUS CX-21顯微鏡和長春迪瑞N-600 型11項尿分析儀。
1.2.2 試劑 H12-MA尿液分析試紙條。
1.3 實驗方法 將患者收集的新鮮尿液用一次性塑料杯充分混勻后用潔凈試管取尿液10 ml。干化學分析實驗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 每天開機時均用校正帶對儀器進行校正,用室內質量控制物隨尿標本同時測定進行監控。鏡檢時標本進行完干化學檢測后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規定方法操作。將10 ml上述標本以3000 r/min離心5 min, 離心后手持離心管以45~90°傾去上清液, 留取0.25 ml尿沉渣標本,充分混勻后鏡檢, 在高倍鏡(10×40)觀察10個視野, 記錄結果。
1.4 結果判斷 干化學分析法標準:紅細胞為陰性, 白細胞為陰性。人工鏡檢結果標準:紅細胞數0~3/高倍視野, 白細胞數0~5/高倍視野, 超出此范圍為陽性。以鏡檢結果為標準與干化學結果對比, 兩者均為陽性結果為真陽性;兩者均為陰性結果為陰性;鏡檢結果陽性, 干化學陰性為假陰性;鏡檢結果陰性, 干化學陽性為假陽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以鏡檢法為標準, 干化學分析法與鏡檢法檢測紅細胞結果對比見表1。1300份患者尿液進行干化學法與鏡檢法檢測, 其中陽性符合率86.41%, 陰性符合率88.85%, 假陽性率11.15%, 假陰性率 13.59%。兩種方法陽性率及陰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2.2 以鏡檢法為標準, 干化學分析法與鏡檢法檢測白細胞結果對比見表2。1300份患者尿液進行干化學法與鏡檢法檢測, 陽性符合率84.55%, 陰性符合率為94.66%, 假陽性率5.34%, 假陰性率 15.45%。兩種方法陽性率及陰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表1 干化學分析法與鏡檢法檢測紅細胞結果對比(n)

表2 干化學分析法與鏡檢法檢測白細胞結果對比(n)
近年來,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醫學檢驗的儀器設備也在快速的發展。尿液干化學分析儀器的出現和發展給尿液的臨床檢驗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它的特點是方法簡便,檢測速度快, 靈敏度較高, 重復性較好。但是, 尿干化學分析儀對紅細胞、白細胞的檢測是根據多聯試帶上各膜塊化學反應后的顏色變化, 間接辨別有無細胞, 易受到儀器本身的穩定性和靈敏度、試紙條質量、環境溫度[1]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容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而其中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主要的原因還是與反應原理有關的。
3.1 尿液紅細胞檢測的原理、方法和出現假陽性的原因分析 利用尿液中游離血紅蛋白中的血紅素催化過氧化氫產生氧而氧化色素原使之呈色, 其顏色深淺與血紅蛋白含量成正比, 從而據此可以換算為紅細胞數。此法既能與完整的紅細胞反應, 也能測定游離的血紅蛋白。出現假陽性的原因包括:①尿液標本不夠新鮮, 因標本放置時間過長, 導致紅細胞破壞, 干化學潛血反應呈陽性, 而顯微鏡檢查卻呈陰性。但是這種人為的因素是可以避免的。②腎病患者尿液中的紅細胞在腎臟或尿道中被破壞, 或者尿比密過低, 尿pH值偏高, 可以造成紅細胞干化學法出現假陽性[2]。③當肌肉受損時, 血中肌紅蛋白濃度升高, 由于肌紅蛋白含有Hb基團, 經腎排泄時, 導致尿液肌紅蛋白水平升高可以與試紙條反應, 干化學潛血反應因此呈陽性, 而顯微鏡檢查卻呈陰性。④大多數革蘭陰性菌和一部分革蘭陽性菌可能釋放過氧化物酶活性物質, 或者菌體代謝過程中合成一些觸酶或過氧化物酶或超氧化物歧化酶使干化學法出現假陽性反應[3], 主要應避免尿液放置過長時間滋生細菌造成不必要的假陽性。出現假陰性的原因包括:①尿液中含有大劑量維生素C或其他還原性物質會導致結果出現假陰性, 當干化學反應中出現維生素C為陽性的情況時, 需要鏡檢。②高蛋白、高比重尿會影響干化學感應的敏感性, 從而出現假陰性結果[4]。
3.2 尿液白細胞檢測的原理、方法和出現假陽性的原因分析 粒細胞中存在α-醋酸萘酯酶, 其能作用于吲哚酚酯,使吲哚酚酯釋放吲哚酚, 吲哚酚與重氮鹽發生反應而產生紫色, 其顏色深淺與酯酶活性成正比, 從而據此可以換算為白細胞數。該項目測試只能與中性粒細胞反應以檢查尿液中的中性粒細胞, 而檢測不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出現假陽性的原因包括:①尿液在體外貯存時間過長或在膀胱內貯存時間過長致使白細胞破壞, 中性粒細胞酯酶釋放到尿中所致。如果尿液樣本新鮮可以減少這個誤差。②某些藥物如甲醛污染、藥物呋喃可致假陽性反應。③一些女性患者尿液分泌物中含有大量扁平上皮細胞、小圓上皮細胞、鱗狀上皮細胞,可造成干化學法呈陽性而沉渣鏡檢呈陰性[5]。出現假陰性的原因包括:①腎移植患者發生排異反應, 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 尿中出現大量淋巴細胞, 及某些尿液中含有以單核細胞為主的患者, 干化學無法檢出, 就會導致結果出現假陰性。②溫度偏低。③尿中含有的蛋白質, 糖及膽紅素等物質較高時。④某些藥物如慶大霉素、先鋒霉素Ⅴ可致假陰性反應。⑤尿液大量膿細胞時, 可使檢出結果偏低或出現假陰。
綜上所述, 尿液分析的目的是要檢出尿液的陽性病例,雖然尿干化學檢測方便快捷, 但是規范的尿沉渣鏡檢是尿液分析結果準確的基礎。有部分專家指出尿液外觀、渾濁度正常的標本, 如果試劑條同時顯示紅細胞、白細胞、亞硝酸鹽及蛋白四項指標全部陰性, 可以認為尿中紅細胞、白細胞、管型數量在正常范圍之內, 無需進一步做顯微鏡檢查。但作者認為原則上每份尿液標本都應將干化學檢測和鏡檢結合起來報告結果, 以防止漏報。如果標本量太大, 無法對每個標本都進行鏡檢時, 腎科和泌尿外科患者及以鏡檢結石、結晶、腫瘤細胞作為診斷依據或觀察療效時, 必須鏡檢。只有兩者結合, 嚴格按照規范操作, 才會為臨床提供正確的檢驗報告,從而達到尿液分析的最終目的。
[1] 陳津, 王德春, 朱忠勇.低溫對干化學法測定尿白細胞的影響.臨床檢驗雜志, 2006, 24(1):33.
[2] 王權.尿鏡檢法在尿液檢測中的重要性.內蒙古中醫藥, 2012, 31(4):102.
[3]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5.
[4] 向碧英.尿液分析儀與鏡檢法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的結果對比.中外醫學研究, 2012, 2(10):5.
[5] 王玲.尿液干化學法檢測與鏡檢相結合的重要性.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1, 1(31):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10
2014-09-19]
110031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