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崴
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急診治療分析
魏崴
目的 探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并總結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方法。方法 將300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 對其實行系統化針對性治療, 觀察其急診診斷率。結果 300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急診診斷治療有效率均達到90.0%以上。結論 在現有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上, 不懈的探索、創新、改變, 將會提高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愈率。
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療;預防
血栓栓塞指的是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兩種病理過程所引起的疾病, 臨床上稱為血栓性疾病, 其發病率高居各種疾病之首且近年來還有漸增之勢。血栓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 是當代醫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之一[1]。本文重點論述了本院于2013年1~12月救治的300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 對其實行系統化針對性治療。實驗指標為觀察治療前后血栓栓塞性患者的診斷治療效果。深入探究、總結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優化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缺血性腦卒、肺栓塞(PE)、心肌梗死、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血栓栓塞性疾病包含靜脈血栓栓塞和動脈血栓栓塞性疾病。實驗所用對象為本院于2013年1~12月收治的300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 按發病類型和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動脈血栓栓塞性患者213例, 男110例, 女103例,年齡25~74歲, 平均年齡(43.2±2.9)歲, 其中心肌梗死患者156例, 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患者25例, 缺血性腦卒患者32例;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87例, 男34例, 女53例, 年齡27~69歲, 平均年齡(44.7±3.3)歲, 其中肺栓塞(PE)患者50例,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患者37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DVT的急診治療方法 DVT患者病灶處肢體表現為十分腫脹, 皮膚表面可見靜脈擴張、色素沉淀, 即使無物體接觸或用手輕觸患處, 患者均反應疼痛難忍。排除外傷后,在初步懷疑為DVT后, 立即進行確診)。患者確診應馬上施行肝素(最為常用的抗凝劑)進行抗凝治療。應按患者體重調整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劑量。為提高治療效果, 應建議患者盡可能的下床活動。
1.2.2 PE的急診治療方法 患者臨床一般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氣促現象、咯血、暈厥等現象嚴重者會有瀕臨死亡的感覺。PE患者普遍發熱, 一般為低熱, 少數患者可有中度以上的發熱, 肺部可聞及哮鳴音。臨床多表現為心動過速、呼吸急促, 較嚴重者可出現血壓下降甚至休克。出現上述現象患者被初步懷疑為PE時, 在排除心包壓塞、心源性休克及主動脈夾層分離的可能性以后, 應對患者進行相關的檢查。對PE的診斷本院通常采用準確率較高的肺血管造影和螺旋CT技術。PE患者早期的配合治療十分重要, 給予患者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 這兩種藥具有一定肺血管擴張作用和正性肌力作用, 再配合溶栓治療。對于保守治療失敗的患者緊急進行治療, 進行緊急救治后, 多用未分離肝素、低分子肝素進行持續的抗凝治療[2]。
1.2.3 心肌梗死的急診治療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診室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 此疾病較好確診, 難點在于區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雖然在治療方面此兩種類型的心肌梗死都需要抗凝治療和抗血小板治療。但是溶栓治療只適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如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溶栓治療, 將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傷害。
1.2.4 缺血性腦卒中的急診治療方法 表現不很明顯、突發性強、發病過程緩慢、多數患者在安靜的狀態下發病、發病后患者多為清醒狀態, 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主要特點。患者被懷疑為缺血性腦卒中時應立即進行CT或MRI檢查對缺血梗死灶進行確定。①要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要進行氣道支持幫助患者進行呼吸。②控制體溫不讓患者因為體溫過高造成傷害。③要謹慎對待患有高血壓和高血糖的患者, 對其進行充分實施降壓降糖措施, 再對是否溶栓進行判斷。
1.2.5 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的急診治療方法 對于此疾病要緊急注射肝素以防血栓的擴散, 運用導管取栓、直接經皮血運重建等方法, 盡早恢復患者患肢通血, 以防局部組織壞死。現在對于慢性肢體缺血沒有更有效的辦法, 盡量讓患者定時定量服用阿司匹林, 進行保守治療和疾病的控制。
1.3 療效評價標準 患者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簡分為有效和無效兩種:有效: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 甚至患病體征基本消失;無效:患者病情無改善, 部分患者存在病情惡化的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00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急診診斷率均達到90.0%以上。具體治療效果見表1。

表1 血栓栓塞性患者的治療結果(n, %)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糖、高脂的食物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老年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提高。醫務人員要做好高發人群的宣傳工作, 讓其真正意識到要均衡飲食, 適當鍛煉, 幫助其制定健康的飲食計劃, 督促其對血壓和血脂進行監控, 當然對于醫務人員主要是不斷的精進醫療技術。2011(6):68-69.
[2] 呂海蓉, 李揮安.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診斷中的應用.現代醫用影像學, 2011(3):184-18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51
2014-08-08]
130021 吉林省人民醫院
[1] 顫紅風.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治療分析.當代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