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敏
胺碘酮與普羅帕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療效對比
李修敏
目的 對比分析胺碘酮與普羅帕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臨床療效。方法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 隨機分為胺碘酮組和普羅帕酮組, 各40例。胺碘酮組給予口服胺碘酮片治療, 普羅帕酮組給予口服普羅帕酮片治療, 治療4周。比較兩組服藥前后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以及12導聯心電圖檢查的檢查結果。結果 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發作次數有明顯的減少,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胺碘酮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普羅帕酮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療效較普羅帕酮好, 無明顯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推廣。
胺碘酮;普羅帕酮;室性心律失常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 隨機分為胺碘酮組和普羅帕酮組, 各40例。所有入選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1979年全國冠心病診斷標準, 且有冠狀動脈造影證據證明存在冠狀動脈病變或患者有明確的心肌梗死病史, 動態心電圖檢查室性早搏4000/24 h以上或存在非持續性心動過速, 排除Ⅱ°以上房室傳導阻滯, 排除竇性心動過緩, 排除QT間期>450 ms,排除病竇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胺碘酮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7~81歲, 平均年齡(63.2±8.9)歲;Lown五級分類法Ⅱ級12例, Ⅲ級23例, Ⅳ級5例;合并高血壓12例, 合并糖尿病10例。普羅帕酮組男24例, 女16例;年齡46~82歲, 平均年齡(61.3±7.8)歲;Lown五級分類法Ⅱ級14例, Ⅲ級20例, Ⅳ級6例;合并高血壓15例, 合并糖尿病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選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本研究理解并支持。既往有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史的患者于治療前2周停用藥物, 給予口服安慰劑。停藥1周后胺碘酮組患者口服鹽酸胺碘酮片治療, 200 mg/次, 第1周3次/d, 第2周2次/d, 第3~4周1次/d。普羅帕酮組口服普羅帕酮治療, 150 mg/次, 3次/d。兩組患者療程均為4周。
1.3 觀察指標 用藥前后注意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臨床癥狀、不良反應等。于服藥前及服藥4周后行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以及12導聯心電圖檢查的檢查, 統計各種心律失常發生情況, 測定患者心電圖的PR間期、QRS時限以及QT間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室性心律失常發生情況 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發作次數有明顯的減少(P<0.05);胺碘酮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普羅帕酮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室性心律失常發生情況比較( χ-±s)
2.2 不良反應 胺碘酮組出現1例緩慢心律失常, 1例厭食;普羅帕酮組出現1例緩慢心律失常。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心功能障礙、猝死的情況, 未見其他明顯異常。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由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血管腔狹窄或阻塞,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2]。
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 為輕度非競爭性的α及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 其主要電生理效應為以下幾點[3]:延長各部心肌組織的動作電位及有效不應期, 消除折返激動;抑制心房及心肌傳導纖維的快鈉離子內流, 減慢傳導速度,降低竇房結自律性, 同時不影響靜息膜電位及動作電位高度;擴張冠狀動脈及周圍血管。胺碘酮既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時有利于緩解患者的心肌缺血, 是一種廣譜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普羅帕酮是一種Ic類抗心律失常藥, 具有較強的抑制鈉通道的作用, 對于消除室早效率高。但有研究表明, 其可能增高心肌缺血性心臟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中,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發作次數有明顯的減少(P<0.05), 兩種藥物均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且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但胺碘酮的療效較普羅帕酮更優。
綜上所述, 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療效較普羅帕酮好,無明顯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推廣。
[1] 廖德寧, 楊志健.胺碘酮藥代動力學和電生理特性及其臨床意義.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09, 23(6):475-476.
[2] 張歲龍, 葉莎.靜脈注射胺碘酮治療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60例臨床觀察.陜西醫學雜志, 2010, 39(5):579-581.
[3] 尹海平.胺碘酮治療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0, 30(10):1422-14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68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亂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若患者無合并期之前心臟疾病, 一般室性心律失常無需特殊處理;若患者合并器質性心臟病, 室性心律失常可導致室顫、猝死等嚴重后果的心律失常, 臨床上需要積極處理[1]。胺碘酮與普羅帕酮是臨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 為了比較胺碘酮與普羅帕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臨床療效本研究對80例患者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2014-09-22]
462000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職工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