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彥召 余杰 饒石磊
惡性腦膠質瘤同步放化療中替莫唑胺化療的不良反應及對策
賈彥召 余杰 饒石磊
目的 分析探討惡性膠質瘤采用替莫唑胺(TMZ)聯合同步放化療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方法 選取32例惡性腦膠質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結果 采用替莫唑胺聯合同步放化療后的惡性腦膠質瘤患者中, 出現胃腸道反應18例, 發生頭痛、頭暈者5例, 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者7例, 脫發、皮疹者23例, 但所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1~2級, 無嚴重不良反應出現。結論 對于惡性膠質瘤患者采用替莫唑胺聯合放射治療臨床效果顯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惡性腦膠質瘤;替莫唑胺;不良反應;應對策略
惡性腦膠質瘤是目前臨床最常見的腦部惡性腫瘤, 約占其他顱腦腫瘤的50%[1,2]。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分為4級, 1級腦膠質瘤為毛細胞性星形細胞瘤, 屬于良性;2級為低度惡性膠質瘤;3級為間變星形細胞瘤;4級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其中3級、4級為高度惡性細胞瘤。該腫瘤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 但因其侵襲性生長, 邊界不清, 細胞分化不良, 手術難以徹底清除, 因此, 在術后應輔以放化療聯合治療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目前國內外常采用替莫唑胺(TMZ)聯合同步放療治療惡性腦膠質瘤[3]。本研究通過對近兩年惡性腦膠質瘤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進一步探討替莫唑胺聯合同步放療在治療惡性腦膠質瘤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所采取的應對措施,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32例惡性腦膠質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手術切除腫瘤, 并做病理檢查, 診斷為膠質瘤Ⅲ、Ⅳ級,且身體狀況良好, Kamofsky評分在60分以上, 無其他系統嚴重性疾病, 有認知能力, 了解此次研究內容, 并簽訂知情同意書。32例患者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齡23~76歲, 平均年齡(49.50±16.59)歲。32例患者均為3、4級惡性腦膠質瘤。1.2 治療方法 采用替莫唑胺聯合同步三維適形放療同步治療。替莫唑胺從放療第1天開始口服75 mg/m2, 在放療結束4周后, 再連續口服5 d, 停藥1個月后再重復給藥, 每28天為1個周期, 共4~6個周期。放療劑量為2 Gy/d, 每周5 d,持續放療6周, 總劑量控制在60 Gy。治療期間每周復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等。出現異常者, 給予對癥治療。
采用替莫唑胺聯合放化療同步治療后, 32例患者中出現胃腸道反應18例(56.25%), 頭痛、頭暈者5例(15.63%), 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者7例(21.88%), 脫發、皮疹者23例(71.88%),但所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1~2級, 無嚴重不良反應出現。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于惡性腦膠質瘤患者, 化學治療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輔助療法, 對患者預后至關重要, 可延長患者壽命, 有相關報道指出, 有10%的腦膠質瘤患者通過化療延長了生存時間,目前已成為治療腦膠質瘤重要方法[4]。本研究通過對腦膠質瘤患者采用放療同時給予口服替莫唑胺化療同步治療, 取得顯著性效果, 與同步放療聯合使用可增加放療的敏感性, 此外, 該藥物極易通過血腦屏障直達病灶處, 藥物吸收率較高,進而延長了患者壽命。但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放化療的一些不良反應, 如胃腸道反應、血液系統反應、皮膚變化等, 針對不同不良反應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后, 均有所好轉,并且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3.1 胃腸道反應及應對措施 患者在采用替莫唑胺聯合放療同步治療時, 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胃腸道不良反應,此不良反應多出現在治療后2~7 d內, 針對這種不良反應采取應對措施:調整患者用藥時間, 由原來的放療前給藥改為睡前用藥;給予昂丹司瓊、格拉司瓊等5-HT3受體拮抗劑治療替莫唑胺引起的惡心嘔吐癥狀;此外, 通過調整患者膳食結構, 適當增加服藥后運動量, 促進為胃動力減低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經過針對性治療, 患者惡心嘔吐癥狀均明顯減輕或緩解。
3.2 白細胞、血小板減少 由于放化療藥物對造血系統存有一定影響作用, 一般在采用放化療時, 常規性給予升血藥物。本文中7例患者出現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 其發生率為21.88%, 根據CTCAE-V4.0標準評價, 7例均為1、2級, 未出現3、4、5級嚴重不良反應。對于輕度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者, 暫不給予處理, 此期間間斷復查血常規;當白細胞和血小板持續下降時, 調整替莫唑胺用量, 堅持服用升血藥物,復查血常規。如若采取上述治療仍出現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者, 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組血小板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療。7例患者通過上述治療均明顯減輕或緩解。
3.3 皮膚及皮下組織變化 放化療患者極易出現脫發、皮疹不良反應。化療藥物或多或少均會對人體皮膚和毛囊產生損傷。在化療基礎上同時給予放療對其皮膚和毛囊損傷更為嚴重。本例中出現脫發、皮疹23例(71.88%), 部分患者伴有皮膚瘙癢、潮紅等癥狀。23例患者均為1、2級, 未出現3、4、5級嚴重不良反應。對于脫發及皮疹較輕患者, 無需特殊治療,待放化療結束后, 一般均會有所緩解。對于皮疹相對較為嚴重者, 可給予氟輕松軟膏局部涂抹治療。
綜上所述, 替莫唑胺作為一種新型抗腫瘤藥物, 具有吸收好, 生物利用率高等優點, 極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 雖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 但通過針對性治療, 基本上均可得到緩解或減輕, 其安全性相對較高, 是目前治療惡性腦膠質瘤較為有效、安全的藥物。
[1] 張坤, 張宏義, 楊宏, 等.替莫唑胺與尼莫司汀治療惡性腦膠質瘤的療效對比觀察.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0, 30(4):924-925.
[2] 康勛, 李珊, 謝錚錚, 等.惡性腦膠質瘤同步放化療中替莫唑胺化療的不良反應及對策.首都醫科大學學報, 2012, 33(5): 589-593.
[3] 武新虎, 朱錫旭, 沈澤天, 等.替莫唑胺治療復發性惡性腦膠質瘤療效.江蘇醫藥, 2012, 38(7):788-790.
[4] 傅浩, 萬林林, 楊靈, 等.放療聯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療惡性腦膠質瘤術后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1(14): 1556-15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92
2014-10-16]
473000 南陽市中心醫院放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