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愛
梗死前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急診效果觀察
崔愛
目的 探討梗死前心絞痛患者臨床急救的應用及效果。方法 62例梗死前心絞痛患者,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1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擴冠、抗凝、解痙等急診治療, 治療后對兩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發生率等進行對比觀察。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結果, 對照組心肌梗死23例、心律失常13 例、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1例;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1例。觀察組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發生率上均低于對照組, 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做好梗死前心絞痛的急診救治可有效減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發生率, 對此臨床上需重點做好預防和控制。
梗死前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臨床急診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絞痛患者共62例, 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1例。對照組中男15例, 女16例, 年齡38~84歲,平均年齡(56.2±10.7)歲;觀察組中男17例, 女14例, 年齡36~82歲, 平均年齡(55.8±8.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上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擴冠、抗凝、解痙等急診治療, 患者入院后保持平臥位, 給予高流量供氧并進行心電監護, 治療藥物上選用硝酸甘油片0.5 mg或心痛片10 mg進行治療, 病情嚴重的患者外加0.1 g強痛定注射劑進行肌內注射治療。同時, 因為疼痛和對病情的恐懼, 一些患者易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此可給予10 mg安定注射劑進行肌內注射鎮靜處理。根據患者精神狀態及心絞痛改善情況進行對癥治療, 可選取適量復方丹參注射劑與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混合靜脈滴注, 給予0.3 g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輔助治療。
所有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 同時對患者的血壓、體溫以及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進行檢查, 定期對患者病情進行監測, 觀察其改善情況。做好患者體溫、充血性心力衰竭發生率, 以及血流動力學結果、心電圖像的記錄, 觀察其變化情況是否穩定。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發生率等進行對比觀察。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后心肌梗死23例、心律失常13 例、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1例, 患者住院的時間8~27 d, 平均時間(19.5±3.9)d。觀察組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1例, 無死亡病例, 患者住院的時間7~21 d, 平均時間(16.3±3.4)d。組間對比, 觀察組心肌梗死發生率及心律失常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比較(n, χ-±s)
臨床調查顯示, 隨著當前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長, 患者發病后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從而導致血液循環受阻, 心肌因嚴重缺血從而導致局部壞死,病情嚴重的可直接導致患者死亡[2-4]。同時, 調查顯示, 大約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梗死前心絞痛誘發而來, 當患者出現梗死前心絞痛后, 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足, 影響到正常的心肌代謝, 從而導致心肌出現急劇的缺血、缺氧, 最終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 進一步激活血小板或者是白細胞, 其功能發生亢進, 致使凝血因子含量發生顯著增加, 甚至是被活化, 抗凝因子含量降低, 甚至出現結構異常[5]。梗死前心絞痛的類型包括穩定性和惡化型, 梗死前出現持續性的缺血導致內皮細胞損失, 進而出現冠狀動脈痙攣或血栓, 如不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方式很容易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對此, 在發生心絞痛的時候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藥理研究發現, 阿司匹林可通過酰基部分和血小板內的環氧化酶進行不可逆轉結合, 導致酶發生乙酰化失活, 從而有效抑制合成血栓烷素A2過程, 阻止血小板聚集, 從而避免血小板激活以及血管收縮, 減少血管內血栓的發生。而低分子右旋糖酐屬于一種多糖類的聚合物, 對于改善微循環和稀釋血液的黏度具有積極效果, 可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6,7]。近年來, 作為抗凝劑阿司匹林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梗死前心絞痛急診治療中實現了廣泛的應用, 療效較為確切, 可迅速、安全、有效的阻止血栓的形成, 改善心肌供血功能, 從而降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31例患者給予擴冠、抗凝和解痙等急診治療, 所有患者病情均得以控制和好轉, 其中出現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1例, 無死亡病例, 患者住院的時間7~21 d, 平均(16.3±3.4)d。對比常規治療組效果, 應用阿司匹林抗凝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心律失常發生率均較采取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發生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 給予梗死前心絞痛患者積極有效的擴冠、解痙和抗凝等急診治療, 能夠對急性心肌梗死進行有效預防,降低血管血栓的形成幾率,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有效改善預后,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1] 姬蘭云, 王向征, 張小順, 等.梗死前心絞痛對急性心梗患者直接PCI療效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18):456-457.
[2] 王家標.梗死前心絞痛對心肌梗死臨床及預后的影響.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9, 9(6):345-346.
[3] 張小瑜, 周健, 龔紅武, 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分析.西南國防醫藥, 2011, 14(6):531-533.
[4] 陸明起.梗死前心絞痛治療56例臨床分析.首都醫藥, 2012, 2(2):231-233.
[5] 黃金躍, 趙水平.抗凝和血小板制劑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應用.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08, 10(2):63-64.
[6] 王翠榮.急性心肌梗塞前心絞痛對缺血心肌的影響.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08, 10(6):168-169.
[7] 劉華子.梗塞前心絞痛對急性心肌梗塞的影響.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7):128-1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96心絞痛主要由于冠狀動脈因為供血不足, 心肌出現暫時性缺血和缺氧而引起的。臨床研究發現, 梗死前心絞痛對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影響, 盛勇、李春梅等研究認為, 梗死前有心絞痛組的頻發室性早搏, 左心功能不全, 心原性死亡和室壁瘤的發生率顯著低于梗死前無心絞痛組[1]。對此, 針對梗死前需要及時開展急診治療, 做好風險預防和控制, 對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本次研究中,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絞痛患者共62例, 重點探討了梗死前心絞痛患者臨床急診方法與效果,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2014-09-17]
476000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