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波 吳慧娟 張靜 穆曉倩 陳麗娟 趙艷秋
注射用核糖核酸聯合胸腺五肽在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中的研究
吳紅波 吳慧娟 張靜 穆曉倩 陳麗娟 趙艷秋
目的 對注射用核糖核酸聯合胸腺五肽在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方法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0例, 對照組患者給予紫杉醇和卡帕(TC)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核糖核酸聯合胸腺五肽治療,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的良好率(91.67%)明顯好于對照組的(60.00%), 觀察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等發生率(1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8.33%),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常規的TC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核糖核酸聯合胸腺五肽治療的療效較好, 能夠提高患者在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降低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核糖核酸;胸腺五肽;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一般情況下在患者發現時都已經為局部晚期, 在治療上有很大的難度,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同時也增大了患者的經濟負擔[1,2]。目前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多采用手術、放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為了對注射用核糖核酸聯合胸腺五肽在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 特對12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66例,女54例, 患者的年齡27~65歲, 平均年齡(48.60±3.80)歲。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其中對照組患者, 男27例, 女33例, 平均年齡(48.50±2.75)歲;觀察組患者, 男29例, 女31例, 平均年齡(51.40±4.40)歲。所選取的患者均取得他們的知情同意,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紫杉醇和卡帕(TC)治療, 具體方法:將紫杉醇150 mg/m2加入到150 ml生理鹽水中, 注射3 h??ㄣK加入到5%的葡萄糖500 ml靜脈注射2 h, 卡鉑的量按照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代表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AUC)=5計算。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核糖核酸聯合胸腺五肽治療, 核糖核酸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靜脈注射, 1次/d, 100 mg/次。胸腺五肽1 ml加入10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注射, 1次/d, 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2個周期后評價療效。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行比較。以患者精神狀態良好、睡眠質量高, 血壓下降、胸痛癥狀、心率下降、食欲正常及日?;顒印⒆岳砟芰α己脼樯钯|量良好, 其余為較差。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的良好率(91.67%)明顯好于對照組的(60.0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等發生率(1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8.33%),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n(%)]
非小細胞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的臨床惡性腫瘤之一, 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表現比較復雜, 癥狀和體征的有無、輕重以及出現的早晚,取決于腫瘤發生部位、病理類型、有無轉移及有無并發癥,以及患者的反應程度和耐受性的差異[3]。非小細胞肺癌早期癥狀常較輕微, 甚至可無任何不適。中央型肺癌癥狀出現早且重, 周圍型肺癌癥狀出現晚且較輕, 甚至無癥狀, 常在體檢時被發現[4]。本研究表明,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的良好率(91.67%)明顯好于對照組的(60.00%), 觀察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等發生率(1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8.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外科治療是非小細胞肺癌首選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也是惟一能使非小細胞肺癌治愈的治療方法。外科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目的是:完全切除非小細胞肺癌原發病灶及轉移淋巴結, 達到臨床治愈;切除腫瘤的絕大部分, 為其他治療創造有利條件, 即減瘤手術[5];注射用核糖核酸是一類RNA, 來自于免疫器官并能傳遞免疫功能, 能夠將供體動物對特異抗原的免疫反應能力傳遞給從未接觸過該抗原的受體動物, 使其產生對該抗原的特異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 患者由于對疾病和治療的不了解, 可能會產生煩躁、低落等不良情緒, 不能很好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 護理人員要合理運用語言和非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 態度要和藹, 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6,7]。另外, 在治療時醫護人員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的變化,主動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癥狀發生護理人員還應該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 解決患者所遇到的問題,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 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勵, 讓患者保持積極的態度, 對治療充滿信心, 這樣不光有助于患者的康復, 還有助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8]。
綜上所述, 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常規的TC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核糖核酸聯合胸腺五肽治療的療效較好, 能夠提高患者在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降低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魏武杰, 洪婭麗, 陳松.注射用核糖核酸聯合胸腺五肽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中的作用.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4, 21(7):823-825.
[2] 陳宗義, 王慧靜, 胡小池.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在乳腺癌化療的臨床效果.吉林醫學, 2012, 33(18):3892.
[3] 王長琴, 趙冬梅.老年患者使用核糖核酸Ⅱ的療效觀察.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3, 16(3):260-261.
[4] 雷香翠, 陳丹丹, 李先馨.替比夫定聯合胸腺五肽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3(6):620-622.
[5] 徐大偉, 林源泉, 歐陽錫華, 等.亞低溫聯合胸腺五肽對重型腦損傷患者T細胞亞群及預后的影響.現代預防醫學, 2011, 38(11):2153-2155.
[6] 董磊.參麥注射液聯合胸腺五肽對胃癌輔助化療患者外周血免疫細胞影響觀察.亞太傳統醫藥, 2013, 9(10):161-162.
[7] 葛方啟.替比夫定聯合胸腺五肽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3):151-152.
[8] 文正燕.替比夫定聯合胸腺五肽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觀察.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19):61-62, 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99
2014-09-22]
450008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呼吸內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