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云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陳慶云
目的 掌握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方法 61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1組, 61例體檢健康者為2組, 記錄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并做比較, 總結影響1組患者生存質量的因素。結果 1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領域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分均顯著低于2組,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調查發現, 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抑郁狀態、家庭功能以及社會支持等三個方面。結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顯著低于正常人, 在為其提供臨床診斷和治療過程中, 應根據個體差異為其提供科學合理的心理輔導及精神支持, 進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維持性透析治療;生存質量;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
根據流行病學相關調查表明, 隨著生存環境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 我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呈逐年上升趨勢。維持性血液透析經過不斷完善和發展, 目前成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重要替代治療方法, 在延續患者生命、提升患者生存質量上具有重要意義[1]。但由于透析時間長、醫療費用高, 患者要面對來自心理、生理以及經濟等方面的壓力。身心疾病權威研究表明, 持續性心理、情緒障礙可加重病情, 對患者生存質量構成重要影響。為進一步對本院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減少其不良情緒, 本文選擇61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61例(1組)血液透析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其中男36例, 女25例, 年齡23~65歲, 平均年齡(45.7±3.2)歲。原發病分類:慢性腎小球腎炎39例, 高血壓腎動脈硬化14例, 終末期糖尿病腎病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維持性血液透析相關治療標準。同時選取同期61例(2組)體檢健康者作為參照對象, 其中男31例, 女30例, 年齡22~66歲, 平均年齡(44.9±3.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及透析方法 ①嚴重心肝功能障礙者, 合并嚴重感染者;②代謝紊亂者, 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者;③急性心腦血管疾病者, 惡性腫瘤者;④精神疾病或語言障礙導致不能正常交流者。61例患者入院后均執行常規處理, 主要包括輸血、糾酸、抗貧血、防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同時及時為患者補充營養, 以維持正常機體代謝, 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等。觀察組患者實施透析治療, 透析血流量為150~250 ml/min, 4~6 h/次, 3次/周[2]。
1.3 研究方法 以WHOQOL-BREF自評量表作為問卷調查工具, 其中涉及到生存質量相關的4個領域, 分別為生理、心理、社會、環境領域。在相關人員指導下, 由患者本人完成填寫調查表, 并在20 min內完成。每個問題分值為1~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領域WHOQOLBREF評分均顯著低于2組,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WHOQOL-BREF評分比較( χ-±s, 分)
血液透析可以快速清除患者體內多余水分和不良代謝產物, 并可充分糾正代謝性酸中毒以及高鉀血癥, 達到維持酸堿平衡效果, 進而避免機體出現代謝紊亂[3]。血液透析還能夠進一步幫助患者吸收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修復受損腎臟細胞。目前,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腎病末期患者維持生命的主要治療方法, 但長期透析會給患者帶來嚴重影響, 一方面, 患者要承受疾病痛苦, 另一方面, 還要承擔心理、生理壓力,間接影響到患者生存質量。生存質量指人在處于特定生存環境中對周圍環境所表達出的自我感受。將其應用到與健康和醫療相關領域今后, 生存質量指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即生理、心理、社會及環境因素[4,5]。社會發展必然帶動醫療模式的轉變, 人們在衡量生存質量時, 已經不再單純追求生存率, 而是全面評估自身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環境特征。也正是如此, 針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治療目標已經不再局限于維持生命和改善癥狀, 而是全面改善并恢復患者社會活動生活能力, 在臨床上評估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血液透析需要長期進行, 患者和家屬常常在治療后期失去信心, 并產生消極悲觀的負面心理。若患者感到治愈渺茫會產生無助感。同時由于長期治療需要花費大量醫藥費, 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而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 長期透析治療需要的一次性耗材費用不在醫保報銷范圍之內[6], 無限期的經濟投入會導致患者生活滿意度下降, 進而影響其生存質量。針對患者以上心理癥狀和問題, 臨床診治過程中要不斷強化患者心理評估力度, 并有效實施健康指導, 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慰, 情緒得到撫慰, 并將病情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其中心理護理能夠維持良好護患關系, 它根據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 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的交流,對患者不良行為和心理狀態進行干預, 促進患者快速恢復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并接受康復治療。及時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臨床知識, 使其了解疾病治療原則。應用醫學專業知識、護理學、心理學理論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傳和教育, 使患者正視來自環境、社會的壓力, 并保持身心健康。
本研究表明, 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領域WHOQOL-BREF評分均顯著低于正常人, 而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分別是患者自身、家庭及社會。為此本院在開展診治過程中, 采取以下干預措施:①為患者解決來院透析時出行不方便問題;②通過電話、走訪等方式做好定期隨訪工作, 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就生活方式、衛生習慣、營養支持等方面問題向患者和家屬開展健康教育, 增加患者和技術對疾病重視程度;③定期舉辦疾病知識講座, 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模式。
綜上所述, 本院實施的臨床干預措施已初見成效, 需持之以恒。為進一步穩定患者病情和不良情緒促進預后, 同時也呼吁家屬、社會提供必要幫助, 進一步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1] 王海燕, 王梅.慢性腎臟病及透析的臨床實踐指南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10):101-103.
[2] 何燕嫻, 黃遠航, 王海濤, 等.序貫結腸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的效果觀察及護理.南方護理學報, 2012, 5(10):154-155.
[3] 鄒懿, 王明初.血液灌流聯合透析治療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磷清除的效果觀察.實用醫學雜志, 2013, 1(7):149-150.
[4] 岑瓊, 王君俏, 王永芬, 等.21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0(3):186-188.
[5] 朱曉峰, 張金元, 孫晶, 等.抑郁對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2, 6(10):91-93.
[6] 胡麗珍, 趙紅英, 張紅梅, 等.家庭支持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06:40-4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167
2014-09-29]
473000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腎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