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林花,張 兵,周國中,潘竹林,鄭智武,王廣勇,錢 惠,季興英,呂 礁,施云星
隨著我國海軍的發展,海軍艦艇長期遠海護航的任務也逐漸增多。護衛艦作為海軍的主力戰艦,承擔了大量長期遠海護航的任務。為了做好護衛艦長期遠海護航的醫療保障任務,避免不必要的非戰斗減員,有必要了解護衛艦執行長期遠海護航任務時非感染性疾病發病情況。中國海軍長期遠海護航的常見病已有報道[1-5],但對非感染性疾病在全程和不同階段的發病情況,未有報道。筆者前期對某護衛艦遠航兩周多時間內的所患疾病進行了分析,其中運動病發病率最高,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所占比例較大,并針對其誘因進行了分析[6]。本文將某護衛艦執行某次亞丁灣護航任務的時間分為早期、中期和后期,對該艦艦員在各階段的腰肌勞損、運動病、口腔潰瘍、皮炎、干眼病等非感染性疾病進行歸類、計數,并分別計算全程中非感染性疾病的構成比和不同階段各種感染性疾病發病率,以了解非感染性疾病在護衛艦長期遠海護航全程和各階段的發病情況。
調查對象為赴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某護衛艦未經篩選的272名艦員,其中4名艦員有高血壓病史,這4名艦員出航前血壓控制,均小于140/90 mmHg,其余268名艦員既往體健;該艦執行護航任務共201 d,第1~67天、第68~134天和第69~201天,分別界定為早期、中期和后期。
對門診病歷登記情況進行分析,各種非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依據實用內科學、急診內科學、外科學和皮膚性病學等專著以及中國實用內科雜志等期刊[7-16]。對艦員在長期遠海護航所患各種非感染性疾病進行分類并統計數量,隨后計算構成比。對艦員在長期遠海護航早期、中期和后期所患非感染性疾病進行分類并統計數量,隨后計算早期、中期和后期的發病率。
采用SPSS 14.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不同時期發病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某護衛艦長期遠海護航全程中,發病率居前3位的疾病分別為腰肌勞損、失眠和運動病,疾病構成比依次為24.83%、21.03% 和 14.48%,隨后依次為皮炎(14.14%)、口腔潰瘍(11.03%)、干眼病(5.86%)、創傷(5.62%)和心血管疾病(3.10%)。
2.2.1 腰肌勞損在不同階段的發病情況:共有72名艦員患腰肌勞損,腰肌勞損在后期的發病率大于早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2 失眠在不同階段的發病情況:共有61名艦員患失眠癥,失眠在后期的發病率顯著大于早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3 運動病在不同階段的發病情況:共有42名艦員患運動病,運動病在早期的發病率顯著大于中期及后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某艦長期遠海護航不同階段非感染性疾病的發病情況[例(%)]
2.2.4 皮炎在不同階段的發病情況:共有41名艦員患皮炎,皮炎在后期的發病率顯著大于早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5 口腔潰瘍在不同階段的發病情況:共有32名艦員患口腔潰瘍,口腔潰瘍在后期的發病率顯著大于早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6 干眼病在不同階段的發病情況:共有17名艦員患干眼病,干眼病在后期的發病率顯著大于早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7 創傷和心血管疾病在不同階段的發病情況:共有16名艦員發生創傷,創傷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早期和中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長期遠海護航中,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均可發生。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有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胃腸炎等[1-5]。本文對某護衛艦長期遠海護航非感染性疾病進行了分析,計算了全程非感染性疾病的構成比。結果提示腰肌勞損、失眠、運動病、皮炎和口腔潰瘍發病率較高。另外,干眼病、創傷和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發病率。這表明,護衛艦在長期遠海護航時,艦員所患疾病涉及到內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皮膚科等各科疾病,隨艦醫生等醫務人員需具備全科醫療水平,不僅需能熟練診治感染性疾病,還需能熟練診療腰肌勞損、失眠、運動病、皮炎、口腔潰瘍、干眼病、創傷和心血管疾病等非感染性疾病。
某護衛艦進行長期遠海護航前,對其艦員均進行了體檢,除了個別艦員患高血壓外,其余人員無明顯其他疾病。筆者計數了該艦進行長期遠海護航任務不同階段各種非感染性疾病的發病人數和發病率。結果表明,在護衛艦長期遠海護航的不同階段,各種非感染性疾病發病率也不同。隨著遠海護航的時間延長,腰肌勞損、失眠、皮炎、口腔潰瘍和干眼病發病率增加,且護航后期的發病率均顯著高于早期。腰肌勞損是腰骶部肌肉、韌帶和筋膜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是臨床中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之一[11]。護衛艦空間小,艦員活動和休息的空間狹小,長期遠海護航時,艦員長時間蜷縮在鋪位上,導致腰肌勞損的發病率增加,越往后期艦員越容易發生腰肌勞損。失眠是指患者自訴睡眠的發生或維持出現障礙,睡眠的質和量不能滿足生理需要,其發病原因包括情緒調整不良、環境干擾等[12]。長期遠海護航時,艦員長時間隨艦遠海漂流或航行,與家人朋友聯系少,飲食單一、口感差;另外,艦上儀器設備多,艦員工作生活長期處于儀器造成的噪聲中,均可能使艦員出現煩躁、郁悶情緒,導致失眠。皮炎、口腔潰瘍和干眼病的發生與維生素缺乏有關[13-15]。長期遠海護航時蔬菜水果稀缺,可能使維生素不能滿足艦員身體的需要。護航區域屬于熱帶沙漠氣候,艦員長時間受到強紫外線照射,可能使艦員皮炎發病率升高。長期遠海護航時,艦員長時間處于海風環境中,也易使干眼病發病增加。免疫力降低、微量元素缺乏與口腔潰瘍和干眼病的發生也有關[14-15]。長期遠海護航時,艦員工作強度大、精神持續高度緊張、睡眠不足、飲食結構單一,均可能引起免疫力降低、微量元素缺乏,隨著護航的時間延長,可能使艦員口腔潰瘍和干眼病發病率均增加。運動病早期發病率最高,中期最低,且早期發病率顯著高于后期。通風不良、噪音、特殊氣味、情緒緊張、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及身體虛弱等均易誘發運動病[8]。參加護航的艦員有些為首次在艦船生活,艦船上與陸地生活相比,通風不良、噪音大,而且艦員值更執勤頻繁、睡眠不足,容易使艦員過度疲勞及身體虛弱,均易誘發運動病、創傷和心血管疾病,航行海況差使艦員更易發生運動病。隨著護航時間延長,艦員逐漸適應了艦船生活,特別是海況變好后,運動病、創傷和心血管疾病發生減少。
總之,艦員隨艦執行長期遠海護航任務時,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腰肌勞損、失眠、運動病、皮炎和口腔潰瘍均多發,干眼病、創傷和心血管疾病也有發生;長期遠海護航的不同階段,各種非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不同,隨著護航時間延長,腰肌勞損、失眠、皮炎、口腔潰瘍和干眼病的發病率增加,而運動病的發病率減少。為了更好地完成長期遠航艦艇的醫療保障任務,隨艦醫務人員在執行任務前,要加強學習和培訓,熟練掌握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診治;處于長期遠海護航不同階段時,隨艦醫務人員還需了解此階段疾病的好發情況,并重點防治相應疾病。
[1] 錢鋼,劉勝,陳森林,等.某艦連續兩次執行護航任務期間艦員就診疾病譜分析[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2,19(2):108-109.
[2] 曾葭,黃志強,宮峰,等.遠航艦艇人員常見病的防治[J].海軍醫學雜志,2012,33(1):4-6.
[3] 朱智明,李靖,蒙果,等.亞丁灣護航官兵常見疾病發病分析[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4,21(2):134-135.
[4] 董波,李寧,張蝶,等.護航艦隊官兵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0,23(5):361-362.
[5] 夏菁,孫濤,杜欣,等.亞丁灣護航官兵功能性胃腸疾病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4,9(4):298-299.
[6] 覃林花,呂礁,宋永悅,等.某艦遠航前期艦員易患內科疾病及誘因分析[J].中華航海醫學和高氣壓醫學雜志,2013,20(5):324-327.
[7]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948-1951,1973-1974.
[8] 張文武.急診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25-1226.
[9] 吳孟超,吳在隱.黃家駟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131-3133.
[10]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1,3(5):42-93.
[11]唐進昌.慢性腰肌勞損的研究現狀[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8):21-23.
[12]游國雄.失眠的病原及其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3,23(7):388-391.
[13]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1-45.
[14]張賢梅,孫勤國.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機制及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10):2495-2497.
[15]楊健修.中西醫對干眼病的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07,23(1):88-89.
[16]貝政平,蘇劍生,周長江,等.口腔、皮膚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3-36,26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