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妍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已開展較長時間,理論研究已經比較豐富,但由于企業目的與學校教學目的之間的沖突,課程改革往往局限于課堂教學,學生很難將所學理論知識融入企業一線的工作中去,課程改革還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本文以《倉儲管理實務》課程為例,通過尋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點”開展課程改革項目,不僅解決了企業用人需求危機,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還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倉儲管理水平的提升。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開展若干年以來,很多高職院校領導及教師做出了大量的努力,理論經驗已較為完備,但實踐教學的真正實施尚有一定的難度。以《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為例,要使學生達到能夠熟練完成倉儲運作流程同時具有一定的倉儲經營管理能力尚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所采取的課程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三類:
一是項目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改革模式,是近些年來的主流模式。為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但這些往往局限于課堂之中,即使是認知實習,學生在短的時間內很難掌握、消化大量的信息,效果不佳。
二是通過實訓基地的建設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實訓基地為載體,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建設,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但就目前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來看,實訓基地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且實訓過程都是針對教學開展的,缺少企業真實的工作氛圍與環境。
三是通過物流倉儲技能競賽推動課程改革,結合物流技能大賽的評分要點,從專業技能、職業目標、綜合分析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這種方式往往針對于少數學生(主要是參賽學生),大多數學生參與的機會很少,不能達到提高全體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每年的“雙十一”網絡購物節、十二月中下旬(包括:雙十二、圣誕節、元旦節),電子商務企業對倉儲物流人才臨時性需求非常大,物流管理專業在校大學生擁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并具備一定的倉儲物流操作理論知識,可以通過簡單的培訓就能立即進行頂崗實習的工作。學校也希望通過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學生也想抓住去企業實習的寶貴機會。所以校企合作各方的合作意識都非常強烈,這也是能夠開展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必要條件。
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將理論、實踐教學均拆分成若干遞階模塊,通過“學中做、做中學”穿插進行的方式,將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安排在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各個實訓周,這也意味著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沒有學校的理論學習任務,此時學生扮演著企業員工的身份,專心“工作”,倉儲各個崗位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的,也使學生工作之余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同時,通過遞階式的頂崗實習周,逐步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升崗位升遷對接質量。
制定周詳的實踐教學方案,安排專職教師全程跟進,與企業相應管理部門實時對接,采取項目負責制。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明確工作崗位、崗位職責、相關法律條款等內容。且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有一定的工資報酬和員工福利,為學生繳納頂崗實習期間的商業保險,使學生在工作中更加有激情,也保證了學生的合法利益,這是開展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制度保障。
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思路為“2個基礎、1條主線,組成工學交替進行的七級遞階式”課程改革路線。首先,以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為基礎,將課程理論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遞階知識模塊,即行業企業認知模塊、倉儲作業流程操作模塊、倉儲經營管理模塊。其次,在大量的企業人才需求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將實踐教學分為四個遞階模塊,即行業企業認知模塊、倉儲基礎崗位操作培訓模塊、倉儲基礎崗位實習模塊、倉儲綜合崗位實習模塊。最后,將以上內容配合企業具體人才需求時間整合為工學交替進行的“七級遞階式”課程改革項目。即行業企業認知模塊-行業企業認知模塊—倉儲基礎崗位操作培訓模塊—倉儲作業流程操作模塊—倉儲基礎崗位實習模塊-倉儲經營管理模塊—倉儲綜合崗位實習模塊,如圖1所示。

圖1“七級遞階式”課程改革項目技術路線圖
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動態融合體系按照時間開展進度共分為四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校企合作方案設計階段、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動態融合方案設計階段、課程改革實施階段。
(1)前期的準備階段(每年3月-5月)。目標企業倉儲物流人才需求崗位及崗位職責的調研工作,了解這些公司倉儲物流人才的需求情況、倉儲物流崗位及崗位職責等信息。其中倉儲基礎崗位包括揀貨員、復核員、理貨員、打包、稱重、貼標等;倉儲發展崗位包括各工段小組長、大組長等。通過對調研信息的分析,生成典型的工作任務,再將工作任務分解成學習任務,最后將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整合成三個階段的理論知識學習模塊,即行業企業認知模塊、倉儲運作流程操作模塊、倉儲經營管理模塊。
(2)校企合作方案設計階段(每年5月-6月)。以大量的市場調研為基礎,選取合適合作企業,具體標準:①為互聯網實體商品銷售企業;②具有大型現代化倉儲基地,倉儲作業流程完善倉庫機械化、信息化水平較高;③具備學生頂崗實習的條件等。然后通過校企雙方多次的探討與論證,簽訂較為完善的校企合作協議。最后根據協議,企業將提供四個階段為期28天的企業定崗實習活動,其中包括:行業企業認知(1天)、倉儲基礎崗位操作培訓(2天“十月底的周末”)、倉儲基礎崗位實習操作(1.5周“雙十一”期間)、倉儲綜合崗位實習(2周“十二月中下旬(包括雙十二、圣誕節、元旦節)”期間)。
(3)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動態融合方案設計階段(每年7月-8月)。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每年的下半年開設《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根據課程安排的時間、企業用人高峰時段(雙十一期間、12月份中下旬)設計出工學交替“七級遞階式”的課程改革方案。完成《倉儲管理實務》課程內容與企業需求倉儲崗位能力要求的動態融合方案設計,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學做結合”,使學生能夠快速的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逐步積累,提高學生倉儲的運作能力。
(4)課程改革實施階段(每年9月-下一年度1月(下半學年))。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動態融合的“七級遞階式”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改革實施階段。根據之前的課程方案,有條不紊的執行,由于方案運作過程中存在一些不穩定性因素,所以學校采取項目負責制的管理方法,確定此次項目與企業對接的實訓課程教師,系部和學校校企合作辦對項目全過程實施指導與監控。實時掌握項目實施進度,了解學校、企業、學生等各個方面的動態,保證項目能夠順利執行。
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動態融合模式于2013年進行試運行,2014年正式運行,對象為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12級、13級物流管理專業在校生,共涉及159名學生,通過項目兩年的實施,學生參與率達98%,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反映良好,特別是12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通過項目實施,應聘倉儲管理相關崗位的成功率較以前提高了30%,崗位勝任力明顯增強,改革成效得到廣泛肯定。截止目前,12級物流班學生擔任倉管員一職,70%以上的學生不需要實習,就可以直接上崗,同樣也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實習期就可以擔當組長或主管;但對于沒有進行項目試驗的10級、11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來說,一般要經歷一到三個月的實習期才能適應倉庫相關工作。具體如下:
從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年來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的用人單位對倉儲管理相關崗位需求數量來看,2014年也就是對12級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明顯增加。如圖2所示。
經過該項目的實施,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倉儲管理基礎崗位工作經驗,大部分學生可以不用培訓直接上崗,還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可勝任倉庫主管助理的職務。中外運九零物流公司于2014年5月份預定了7名12級物流班的學生作為倉儲經理儲備人選;德邦物流也于2014年6月份通過層層選撥最終確定12級物流管理專業18名學生組成“德邦訂單班”,并為該批學生進行企業專業培訓;2014年下半年,長沙國聯捷大件物流公司也選撥出4名12級畢業班學生,現已有1人擔任項目主管職務。

圖2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招聘倉儲相關崗位人數對比表
2014年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多家電商企業與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類似校企合作模式,比如御泥坊電子商務公司、柯尚電子商務公司、科凡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惠民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快樂購(湖南分公司)等,這也為該項目的繼續推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劉全喜.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倉儲管理實務》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1,(15).
[2]楊蕊,張文法.基于崗位能力需求的《倉儲管理實務》實訓教學改革初探[J].企業技術開發,2011,(11).
[3]宋雷,曾艷英,彭華華.高職院校《倉儲管理實務》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物流技術,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