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資學院,北京 101149)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總面積8 544km2,位于蘇中,長江三角洲北翼,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相鄰,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被譽為“北上海”。轄3個區、2個縣、2個開發區、1個功能區以及代管3個縣級市,地理區位優勢明顯。
南通的家紡產業主要集中在海門市的三星、天補、德勝和通州區的川姜、金沙、二甲等鄉鎮及周邊一帶。在這些地方,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涉及家紡產業的生產經營。隨著海門疊石橋家紡城和通州中國南通家紡城改擴建工程陸續運營,市場效應愈發明顯,形成了市場+企業+作坊的生產銷售模式。
據中國紡織工業報告可知,2013年江蘇省南通市的面料及成品銷往國內80%以上的地級市,同時遠銷東南亞、中東、南非、歐美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國規模最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家用紡織品生產、銷售、出口基地。因此有世界家紡看中國,中國家紡看南通之說。
一般而言,家紡產業業務流程經過四個環節,主要包括:坯布—染布—面料—成品。簡易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家紡產業業務流程圖
坯布為供印染加工用的本色棉布,又稱為織成后還沒有經過印染加工的布。坯布的加工方式主要有兩種分類,一種是色織與印染加工方式,另一種是混紡與交織加工方式。
目前,坯布的供給以通州區本地供給為主,主要是由區內坯布加工企業、坯布加工個體戶以及周邊區縣的坯布加工企業(或個體)供給提供,供給量占到了80%左右,其余20%的坯布由浙江長興等地區提供。這些企業除了完成坯布的生產之外,還需要負責從企業到下游環節企業的物流配送。
印染又稱為染整,是一種加工方式,也是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總稱,通過印染環節,將坯布加工成家紡用的面料。
通州家紡城所需的面料主要由通州區內印染企業以及周邊區縣的印染企業進行印染加工。從模式上分,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坯布生產企業生產后送到印染廠,由印染廠印染后送到家紡城商戶或企業配套倉庫;第二類是生產一體化模式,即坯布生產廠生產后同時在自家的印染廠印染,然后再送到家紡城商戶或企業配套倉庫;第三類是家紡城商戶直接在浙江長興等地區進行面料的采購。南通市一共有約97家印染企業,占整個印染供應鏈的80%左右。
南通家紡城商戶根據需要進行面料的采購,少量產品進入到家紡城的門店進行產品的展示交易,大部分進入到企業配套的倉庫進行存放,等待發貨。貨物的一部分通過通州區當地的飛鶴物流中心通過干線運輸發往全國,另一部分發往海門進行終端成品的加工、銷售。
家紡成品的銷售主要集中在海門國際疊石橋家紡城,由上游面料的商戶負責進行商品的配送,送到成品加工廠,加工廠加工好的成品一部分放到海門家紡城進行展示交易,一部分存放到商戶相應庫房中等待發貨。已銷售的家紡成品由疊石橋物流中心通過干線運輸發運到全國。
OEM生產也稱為定點生產,俗稱代工(生產),基本含義為品牌生產者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負責設計和開發新產品,控制銷售渠道,具體的加工任務通過合同訂購的方式委托同類產品的其他廠家生產,之后將所訂產品低價買斷,并直接貼上自己的品牌商標,這種委托他人生產的合作方式簡稱OEM,承接加工任務的制造商被稱為OEM廠商,其生產的產品被稱為OEM產品。
2013年家紡城擁有私營企業2 800多家,工業生產企業3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100來家,家紡城及周邊地區從業人員20萬人,市場成交額550億元,為全國規模最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家用紡織品加工生產和貨物集散基地。
然而根據2013年公布的家紡十大品牌排行榜(見表1)可以看出,在南通僅有寶縵和紫羅蘭兩個品牌,而上海卻擁有羅萊、水星、凱盛和恒源祥四個品牌,這與南通家紡城的地位極其不符。目前上海及江浙一帶的很多家紡企業紛紛依靠南通的生產企業進行OEM貼牌生產,雖固化了南通的生產加工能力,但使得南通家紡企業對于營銷渠道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逐漸減弱。

表1 2013年中國十大家紡品牌排行榜
目前,南通的家紡產品銷售多依賴于通州的中國南通家紡城和海門的疊石橋國際家紡城,其中通州區家紡城總規劃面積12.5km2,已建成3km2,擁有各類經營戶5 000多家,內設花型面料、裝飾面料、坯布、輔助材料交易區和產品展示、倉儲物流客運、行政商務等七大功能片區。海門疊石橋國際家紡城位于海門市三星鎮與通州區川港、姜灶三鎮的交界處,占地77 150km2,擁有各類經營戶7 000多家,主要經營床罩、枕套、被套、棉被等床上用品及各類家用電器套、窗簾、靠墊、玩具等300多個繡品系列品種。然而其中僅有幾十家有實體店的家紡企業開設有電子商務業務,其余的上千家電子商務主要以個體淘寶店的形式存在,規模都較小,無法承載家紡市場對電子商務的需求。
南通家紡產品貨運服務超過九成都是由通州飛鶴物流中心和海門疊石橋物流中心完成的,其干線運輸是目前家紡企業最主要的服務形式。然而這兩個物流中心僅承載從物流中心到目的地的長途干線運輸,對于從家紡城企業到物流中心的短駁運輸需要依靠當地居民個體三輪車運送。由于飛鶴和疊石橋物流中心均是配載市場經營模式,需要通過吸引本地或周邊運輸車輛進行運送,并需等待貨物配載完成,反應時間較長;同時家紡城企業和貨運三輪車之間是通過電話隨機聯系,且三輪車體積小、貨運量少,存在安全、信用隱患等問題,此段貨運服務時效性也較差。對于家紡產業未來的升級,特別是訂單式生產和電子商務模式運行狀態下的物流服務無法滿足。
南通家紡產業每年交易額巨大,部分企業存留的布匹達萬米,因此對倉儲需求較大。但目前南通的家紡企業除少數用于自己的庫房之外,大部分來源于農民民房倉庫的租賃,不僅建筑安全性和便利性不符合物流要求,而且各家庫房面積相對較小且比較分散,不利于企業規模化物流運作和效率化中轉作業,并且由于庫房乃農民私搭亂建性違規建筑,建筑安全性無法保證且有礙城市形象。因此,不論從城市形象上,還是企業運作效率及安全上,目前的倉儲均不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圍繞南通家紡產業鏈的需求,在原有傳統家紡生產、商貿、運輸等功能基礎上,進行產業鏈延伸,積極向研發設計、品牌營銷、電子商務、商品檢測、物流服務、物流金融、人才培養等全產業鏈發展。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總部型家紡商貿企業及物流企業落戶家紡國際智慧物流港,開展資金結算、營運控制和信息管理等高端管理服務,強化資源整合和優化能力,帶動南通家紡產業升級和管理能力提升,成為中外家紡企業的總部集聚區和系統集成營運中心。
通過引導南通市內家紡生產企業和貿易企業的合理聚集,鼓勵企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支持和注重渠道創新,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良好品牌基礎的大型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實現從為其他地區品牌企業代工生產向區域自有品牌企業生產的轉變,進而實現企業規模生產和延遲生產等模式的變革,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
積極引進家紡成品加工制造企業入駐園區,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鏈環境建設,依托家紡商業模式、物流模式的變革,轉變家紡生產模式,從原來推動式生產模式轉變為現在拉動式生產模式,實施訂單延遲化快速生產,滿足電子商務模式發展需求及終端消費者商品個性化定制需求。
依托南通家紡的行業影響力和產品聚集能力,搭建與新型電商模式相適應的企業孵化、公共信息、政策體系、物流保障等平臺,營造良好環境,引導企業從線下走向線上,轉變以傳統商鋪和市場為主的商業模式,快速拓寬銷售,拓展產品輻射范圍,形成以電子商務模式為主要特征的服務境內外的國際化商品交易。
改變過去由配載市場主導干線運輸的主要模式,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集倉儲、加工、運輸、配送、物流信息、商品檢驗、保稅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物流能力,改變當前物流成本高、環節多、效率低的現狀,進一步整合物流資源,逐步形成與新型商業模式和產業模式相匹配的物流能力,實現家紡物流產業的一體化運作。
[1]姚衛兵.南通家紡業實施品牌戰略現狀及提升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3).
[2]陸大柱.南通家紡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策略分析[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3]黃秀麗.南通家紡產業集群式供應鏈分析[J].遼寧絲綢,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