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良
(同煤集團 礦井建設管理處,山西 大同037103)
同煤集團同發(fā)東周窯煤業(yè)有限公司13306工作面開采石炭系太原組5#煤層,煤層傾角2°~4°,煤層平均厚度為8.5m,中間有1~8層夾石,最大為1.95m,最小為0.09m,巖性多為砂質泥巖、炭質泥巖,次為粘土質泥巖、泥巖。兩條順槽巷有煌斑巖不同程度侵入,工作面煤層整體呈一單斜構造,切巷處頭高尾低、頭尾高差5.6m。老頂為含礫粗砂巖,厚度9.17m(3.51~12.53);直接頂為粗砂巖,厚度5.87m(0.63~9.20);直接底為細砂巖,厚度3.97m(3.04~4.77);老底為砂質泥巖互層,厚度2.71m(2.10~3.40)。工作面采用單一走向長壁后退式放頂煤綜合機械化采煤法,用SL-500型采煤機落煤、裝煤,PF6/1142型前刮板運輸機、PF6/1342型后刮板運輸機運煤,ZF13000/25/38型支撐掩護式放頂煤液壓支架支護頂板,平均采放高為8.5m,循環(huán)進度為0.8m,采用自然跨落法管理采空區(qū)頂板。
采場超前支承壓力和側向支承壓力是工作面巷道布置、采場及巷道圍巖控制的依據。為掌握13306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承壓力分布情況,在13306上下巷分別超前30m及50m內的單體液壓支柱上每隔2m設置一組礦用單體液壓支柱數字壓力循環(huán)監(jiān)測儀,用于連續(xù)監(jiān)測測定單體液壓支柱工作阻力變化情況,每隔2m一組;煤體應力監(jiān)測使用的ZYJ-25型鉆孔應力計型布置133061下巷超前工作面前方50m、60m處。布置分為10個測點,監(jiān)測儀器布置見圖1。

圖1 監(jiān)測儀器設備布置
(1)巷道超前單體液壓支柱荷載變化分析
通過手持采集器采集超前單體柱上安裝的礦用單體數字壓力循環(huán)監(jiān)測儀數據。對監(jiān)測到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析結果見圖2。

圖2 工作面超前單體液壓支柱載荷變化
由圖2分析可知:受老頂周期來壓影響,老頂懸梁以支架為支撐點,后方斷裂后,集中應力向前傳遞。單體液壓支柱載荷在工作面前方5m處達到最大值,133061、133062巷分別為23.3MPa和24.8MPa。5~25m范圍內,單體液壓支柱載荷逐漸下降為15MPa,下降過程較快,25~45m內,單體液壓支柱載荷下降緩慢,由15MPa下降到6MPa,工作面前方45m外基本不受工作面采動影響。
(2)超前應力監(jiān)測分析
依據超前鉆孔應力計讀取的數據,整理分析結果見圖3。

圖3 超前鉆孔應力變化曲線
由圖3可知:在工作面推進過程中,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的影響在0~38m范圍內,其中在工作面前6m處,支承壓力最大,其值為26.5MPa;原巖應力以17.85MPa計算,應力集中系數約為1.48。
(3)側向支承壓力分布分析
利用線性插值法,對側向鉆孔支承壓力進行分析,得出煤柱側側向超前支承壓力曲線(見圖4)。

圖4 側向支承壓力分布曲線
分析圖4可知,受巷道開挖及采場支承壓力影響,煤柱側向支承壓力可分為5個區(qū)域,即:0~7m為煤體邊緣卸載區(qū);7~12m為支承壓力上升區(qū);12~18m為支承壓力峰值區(qū);18~28m為支承壓力下降區(qū),28m以外為原巖應力區(qū)。工作面?zhèn)认蛑С袎毫Φ挠绊懛秶鸀?8m,側向支承壓力值在工作面前方14m處最大,其峰值為24.8 MPa。
13306薄煤層工作面采用山東尤洛卡在線礦壓監(jiān)測設備進行礦壓數據的采集(設備布置示意見圖5),工作面共布置上部、中部、下部三個測區(qū)。本工作面共有支架100架,其中ZY4400/10/23型液壓支架6架,ZY4000/09/19D型液壓支架94架。最大控頂距為4600mm,最小控頂距為4000mm,端面距為400mm。

圖5 13306工作面礦壓監(jiān)測設備布置
根據13306工作面現場觀測結果,該面直接頂初次垮落時,工作面總進尺為機頭7.2m,機尾10.8m,平均9m,支架工作阻力普遍增大,部分支架出現壓力增高又回落現象,同時,30#~90#支架出現頂板變軟的現象,7#~60#、61#~90#、91#~99#支架頂板破碎,通過機尾架后觀測采空區(qū),證實為直接頂初次垮落,垮落程度不均,但以中下部垮落較多,范圍較大,兩端較少。直接頂垮落持續(xù)了4天,期間推進5m,直接頂垮落過程中,中下部(機尾為下)支架增阻較明顯,垮落后支架阻力回落,頂板破碎,其它支架有增阻,并出現頂板破碎現象。
工作面初次來壓后,工作面開始正常回采,依據砌體梁理論,老頂在覆巖載荷的作用下巖梁彎曲應力逐漸增大,回轉下沉變形趨于顯著,直至受載巖梁的拉應力大于老頂的抗拉強度時,就會進入經歷“失穩(wěn)-平衡”周期性變化過程。現依據礦壓實際監(jiān)測數據分析13306工作面的周期來壓規(guī)律,其具體特征見表1。

表1 基本頂歷次來壓期間動載系數統(tǒng)計
綜合分析表2可以得出:
1)支架末阻力最大值平均為3192kN,占額定工作阻力4000kN的80%,說明支架工作狀態(tài)良好,選型合理。
2)13306工作面的上部、中部、下部的老頂平均來壓步距分別為17.6m、18.4m、17.5m,整個工作面的老頂平均周期來壓步距為17.8m,工作面上下部老頂來壓步距比中部偏小,兩者基本一致。
3)13306工作面老頂周期來壓動載系數平均1.26,動載系數偏低,因為工作面的頂底板較為堅硬,為方便工人作業(yè),采高調整為1.5~1.8m,割取了部分直接頂,直接頂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的破壞,直接頂隨采隨冒,沒有出現大面積懸頂情況,支架受力不集中。
1)13306工作面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的影響在0~38 m范圍內,其中在工作面前6m處,支承壓力最大,其值為26.5MPa,側向支承壓力影響范圍28m,護巷煤柱留設30m較為合理。
2)13306工作面初次來壓步距為26.8m,老頂周期來壓步距平均17.8m,來壓期間動載系數平均1.26,動載系數偏低,總體表現為老頂周期來壓明顯但不強烈。
〔1〕熊祖強,劉成威.“兩硬”圍巖孤島工作面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J〕.煤炭工程,2014,46(10):169-172.
〔2〕趙磊磊 .鳳凰山礦堅硬頂板條件下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學,2012.
〔3〕劉 奎,劉長友,等 .超長綜放孤島面礦壓規(guī)律及支架適應性研究〔J〕.采礦與安全學報,2007,24(1):84-87.
〔4〕張宏偉,孟祥宇 .兩硬薄煤層工作面圍巖運動規(guī)律與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J〕.礦冶工程,2012,32(8):483-485.
〔5〕付玉平,宋選民,等 .淺埋薄煤層綜采工作面礦壓規(guī)律及圍巖控制研究〔J〕.中國煤炭,2010,36(11):40-42
〔6〕唐軍華,白海波,杜 鋒 .采場支承壓力分區(qū)變異特征研究〔J〕.采礦與安全學報,2011,28(2):294-295.
〔7〕高 杰,屠世浩,等 .兩軟薄煤層綜采面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J〕.中國煤炭,2010,36(4):52-55.
〔8〕李 利 .新陽煤礦近水平薄煤層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J〕.中國煤炭,2011,37(10):53-56.
〔9〕孫曉東,賈光勝,等 .急傾斜薄煤層開采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J〕.煤礦開采,2011,16(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