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祥

摘 要:2014年下半年,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政部會計司針對“指導意見”陸續下發了七個系列解讀,各省財政廳、大型企業集團、行業協會紛紛開展了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研究,管理會計正在成為國家“新常態”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企業提升管理創新的重要工具。本文對管理會計體系推進引發的效應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管理會計;經濟轉型
一、管理會計發展引發會計向管理延伸與滲透
(一)管理會計概述
美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委員會(CMA)曾于1958年對管理會計概括如下:“管理會計是運用適當的技術和概念、處理本企業歷史和預測資料、協助管理當局制定經營目標、并作出實現經營目標的合理決策和計劃。” 2014年我國《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單位(包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下同)內部管理需要,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現代我國學術界對管理會計的普遍理解為:管理會計是基于管理的會計,目的是為科學進行資源配置決策提供相關信息。它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核心,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圍繞企業資源展開全流程管理,進而促進投入產出的最大化,實現價值創造。
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主要是對企業的管理層提供信息,做為企業內部各部門進行決策的依據。管理會計沒有標準的模式、不受會計準則的控制。管理會計基本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基礎方法,主要有成本性態分析、本量利分析等管理會計需要應用的基礎方法;二是決策會計,主要有長短期投資決策、生產決策、銷售定價決策等內容;三是控制會計,主要包括標準成本、責任考核等。三個部分通過全面預算來完成企業戰略、預測決策、控制考核整個管理環節的銜接。
(二)管理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形成和發展
二十世紀初,股份公司的出現,使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發生了分離,企業經營者不但要掌握過去和現在的會計信息,更需要將財務信息與經營管理相關聯,進行分析和控制。泰羅管理理論促進了標準成本制度的出現、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劃分等,管理會計開始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企業規模的擴大,跨國公司的出現,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及時組織生產,統籌利用人力、物力、財力,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是區分管理先進與否的重要標志,企業決策者對決策和控制信息的需求促進了決策會計和控制會計的發展。同時,行為科學的發展、數學方法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責任會計的出現推動了管理會計的發展。
二十一世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應用使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企業通過共享財務平臺,將合同管理、應收與應付的往來管理、庫存實物管理、現金收支管理等價值鏈進行集成,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協同一致,為管理會計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管理會計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經濟轉型需要發展中國特色管理會計
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管理會計,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在《管理會計在中國:回顧與展望》的主題演講中提到:中國經濟到了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這要求企業全面提高效益和經濟績效,要求政府部門大力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能。21世紀的管理會計將圍繞單位價值創造的核心能力培植與提升而形成一個獨特的、超越傳統財務會計的全新綜合體系。
企業自身的生存、發展也需要管理會計。企業的發展戰略、資源配置、運營管理要求管理會計提供大量、及時、相關的信息,包括預測、決策、規劃、控制、核算、考核等各個方面,為經營者正確決策,為企業統籌管理、持續發展服務。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會長劉紅薇指出,隨著資源衰減、環境惡化、外貿市場下滑和科技及競爭環境的急速變化,我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通過精細挖潛和以創新突破傳統束縛的方式來實現。管理會計為中國企業迎接挑戰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二、管理會計發展促使會計目標和財務管理發生變化
(一)管理會計的目標與企業目標高度一致
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體目標一是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二是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其核心內容包括全面預算管理和責任會計兩大組成部分,如下圖所示。
全面預算管理是會計工作向管理領域邁進的最直接方法之一,全面預算管理不但要對過去的數據進行整理、比較、分析,發現管理漏洞,提出改進建議,更需要依據目前和未來業務發展趨勢,結合企業發展戰略,通過價值量控制,為企業未來經營設計最佳的管理方案,以實現企業資源最優配置、謀求未來業績的最大回報。同時,全面預算是企業成員對未來目標的共同認可,是內部信息溝通的平臺,有助于企業整體目標的推進。
責任會計是通過制定控制目標、目標分解、落實責任、按照標準流程對過程進行控制、進行責任核算與業績考核,實現管理會計的執行(控制)。責任會計重點在于劃分責任范圍、確定責任目標、建立內部責任核算體系、編制責任成果報告、實現責任獎懲來調動責任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最終實現企業目標。
目前,我國大型企業集團在管理會計方面應用較多的是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和EVA考評,這些工作已經使會計從事后反映逐步向事前決策未來、事中監控過程、事后考評結果的全過程管理發展。管理會計將通過高度發達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業務與財務的融合,實現企業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集成,實現企業的管理升級。
(二)管理會計的發展引起財務管理的變革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與傳統財務會計相比,管理會計的發展將引起以下方面財務管理的變革:一是在服務對象上,財務會計偏重于向外部提供信息,以便于企業融資等需要;管理會計更注重提供內部管理需要的財務信息,為管理者決策和提升企業價值提供依據。二是在職能定位上,財務會計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通過會計核算規則完成“記錄價值”的“報賬型會計”;管理會計是實現解析過去、規劃未來、控制現在,進行“創造價值”的“經營管理型會計”。三是在依托平臺上,財務會計主要使用賬務處理系統、財務報表系統,同經營環節聯系不直接;管理會計主要采用ERP管理理念,運用XBRL(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將會計數據與非會計數據進行標準化規范,實現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的聯通。四是在財務重心上,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更關心財務報表中收入、利潤等指標;管理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更關注現金流量和投資回報等信息。五是在程序方法上,財務會計要依照會計規范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會計核算,規范性、準確性要求高;管理會計是通過大量數學模型來揭示經濟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而選擇最優的數量關系,相關性、整體性要求高。
管理會計的發展將使財務工作從反映走向管控,從歷史走向未來,從核算走向預算,在為企業提供信息、參與管理上必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三、管理會計發展要求財會人員職業理念和職業技能快速轉變
《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爭取3-5年內,在全國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人才;力爭通過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基本形成,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基本建成,管理會計人才隊伍顯著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管理會計咨詢服務市場顯著繁榮,使我國管理會計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中可以看出,人才培養是管理會計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現有的財會人員必須在職業理念和職業技能上快速轉變。
(一)財務變革要求財會人員理念轉型
目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要求企業不斷提升財務管控模式,成為銜接公司戰略、運營、績效的橋梁紐帶,財務工作不再是單純的記賬、報賬,而是通過目標設定、資源配置、準確衡量、全程控制等系列手段來確保企業價值鏈的持續發展,實現財務管理的價值創造。財務管理轉型中最重要的是財會人員的轉型,財會人員首先要在理念上進行轉變。一是要有戰略思維,能夠將財務戰略融入企業戰略,為企業戰略提供支撐和服務。二是熟悉業務流程,將企業運營管理與財務管理相融合,對項目的投入、回報、標準成本等與企業生產、銷售相關聯。三是掌握信息化原理,能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管理要求,控制關鍵節點,實現非財務信息向財務信息的轉化與銜接。四是聚焦“現金管理”,將企業生產經營產生的成果變現,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資產。
(二)財務變革要求財會人員技能轉型
管理會計的實施要求財會人員具有復合型技能,不但要熟悉財務核算、財務管理等自身專業,而且要熟悉企業業務和企業管理。財會人員需要通過管理會計工具進行戰略分析、擴展價值范圍、改進業務流程、優化資源配置,并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協助企業目標實現。
另外,在技能上,管理會計的實施要求財會人員掌握并能靈活使用管理會計工具及有關模型。管理會計工具主要有預算、KPI、EVA、價值鏈管理等,不同的管理會計工具解決經營管理中出現的不同問題。如:全面預算管理系統主要解決戰略執行力如何落地,如何有效分配企業資源;目標成本主要解決企業如何控制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EVA評價系統主要解決資源占用效率不理想、投入產出不平衡;供應鏈(價值鏈)管理主要解決企業運營效率動因,提高生產經營環節管控;平衡計分卡主要解決企業競爭優勢與經營實力的取決因素;責任中心主要解決企業內部責任分工不清晰,目標定位不明確。
管理會計的發展,要求財會人員具有高度的戰略敏銳性、完備的知識結構。隨著管理會計的大力發展,高端財會人員需求將會加大,中低級的財會人員應加快向高端財會人員轉型,避免在人員結構調整中淘汰出局。
總之,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期,管理會計是促進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手段。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從傳統的核算型、管控型向價值創造型、決策支持型轉變,管理會計正是企業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
參考文獻
[1]孫穎.知識經濟環境下的財務變革與創新[J].遼寧經濟,2006,(12):109。
[2]謝詩芬.現值和公允價值會計:21世紀財務變革的重要前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5):12-17。
[3]張玉苗.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變革與控制[J].會計之友,2003,(2):10-11。
[4]趙靖宇.經濟全球化視野下的企業財務管理變革[J].中國經貿導刊,2010,(10):56。
[5]鄭函.財務變革的使命[J].首席財務官,2012,(1):82-83。
On the Financial Reforms Under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AI Mingxiang
(Academy of Aerospace Propulsion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4,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Guiding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 accounting department of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seven series of interpretation on the contents of the guiding opinions. The provincial financial departments, large enterprise groups, industry associations have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tool for China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to improv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triggered by the promotion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責任編輯、校對:申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