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啟躍
“廢舊紡織品主要指纖維廠、織造廠和服裝廠產生的廢絲、回絲、廢布及邊角料以及淘汰的廢舊服裝及家用、民用淘汰的紡織品等,嚴格來說應分為舊紡織品和廢紡織品兩大類。現在我國的廢舊紡織品再利用存在著很大問題!”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王書文說。
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現狀和回收體系
廢舊紡織品再利用,也有人叫它廢舊纖維再加工。談到它,有的人漠不關心,有的人談虎色變,將其與“黑心棉”聯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認識到了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如何做,卻是一片茫然。
“廢舊紡織品再利用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你想想看,就是我們普通人的家里都有很多穿壞了、舊了的衣服無法處理,更不要說還有很多廢舊的家紡用品以及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了。總的來說,這個量是驚人的。”王書文說。
據王書文介紹,廢舊紡織品的來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生產環節,如棉紡廠的落棉、紡織廠的回絲、化纖廠的廢絲、印染廠的廢布、服裝廠的邊角料等;二是消費環節,如完成使用壽命周期以后淘汰的廢舊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等。
據了解,當前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途徑主要有翻新利用和再生利用。翻新利用是指將淘汰的舊服裝經過清洗、消毒、整燙后,重新包裝進入流通市場。(名牌服裝,或者成色較新的堪用品)涉及衛生防疫檢疫、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再生利用主要是指將不同組分的廢舊紡織品采用一系列高新技術手段,經過破碎、開棉、再聚合(增黏)等不同工藝路線,采用物理或者化學方法加工成再生紡織原材料,如短纖維或長絲等,用于織造各種紡織品。
“這其中有個做得比較好的例子就是浙江蒼南縣。蒼南是全國聞名的紡織廢料回收利用基地,再生纖維——廣泛應用于家具裝飾、服裝、家紡、玩具和汽車工業等各個行業領域。每年處理的紡織廢料可達上百萬噸,有2000多家紡織企業,產值超過150億元。蒼南的經驗是值得借鑒的。”王書文說。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約產生2600萬噸廢舊紡織品,其中化學纖維占70%,約1800萬噸,天然纖維約800萬噸制服生產、消耗大國,其中解放軍、武警、公安的退役制服必須集中收繳制服庫存壓力越來越大,既占據大量儲藏空間,也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我們現在講綠色紡織,我認為搞好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也是綠色紡織的一種。開源的同時也要節流,如果能做好廢舊紡織品再利用,那每年為國家省下的資源不可估量。”王書文說。
尚有巨大潛力
“由于石油、棉花價格不斷上升,導致許多化纖廠、紡紗廠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大部分化纖廠在不斷降低產量,尋找出路。一些廠家大量進口國外的再生聚酯切片來降低生產成本,再生原材料必將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王書文說。
隨著再生技術的不斷進步,再生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將會大幅提高,其應用領域將會不斷擴展,再生原材料將會大量應用于建筑、農用、汽車隔音材料等產業中——通過再生利用和翻新利用,必將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翻新服裝及再生紡織原材料由于價格低廉、性價比高,具有很高的競爭優勢。據國外經驗,每年將有數億美元的市場需求,尤其是農村地區、城市學生等年輕人群、第三世界市場、抗震救災等領域。
王書文給出了一組數字,“到2015年,廢舊紡織品產生量將達到近4000萬噸,年綜合利用量預計600萬噸,利用率達到15%可節約化學纖維400萬噸(相當于4個儀征化纖廠的年產量),節約天然纖維180萬噸,預計每年節約原油800萬噸,節約耕地600萬畝。”
“如果回用率能夠達到2000萬噸的60%,則節約化學纖維 940萬噸、天然纖維 470萬噸,預計每年可以節約原油1880萬噸,相當于半個大慶油田的產量,節約耕地面積1634萬畝,占全年棉花耕種面積的46%。”王書文說。
對于當前我國廢舊紡織品的利用狀況,王書文很不滿意,他認為中國的廢舊紡織品再利用還遠遠未達到應有的規模。
“目前,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的部分關鍵技術瓶頸已經攻克,再生產品的品質得到大幅提升。技術層面的問題已經不是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的主要阻礙。”王書文說。
王書文介紹,現在中國的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產業存在著五大問題:“一是普遍存在低、小、散的問題,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企業規模小,企業分布分散,無序競爭;二是沒有形成產業集群,企業各自為戰,沒有建立規范、有序、區域性的集散中心,規范該行業的交易行為;三是沒有骨干企業參與,均是小型個體企業,沒有大型的龍頭企業從事大規模、高值化、資源化的再生利用;四是產業鏈、價值鏈沒有形成,紡織品再生利用的上下游的產業鏈,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環;五是尚未形成政府主導、群眾接受的社會環境。我國與經濟發達國家差距巨大,甚至救災服裝和家用紡織品也停止舊產品捐獻,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領域還缺乏政府的積極引導、宣傳教育和政策扶持。”
推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哪些工作可以做?
“開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是一舉三得的事。一是解決我國紡織原材料資源短缺的需要,二是可以保護環境,三是可以解決我國各種制服的出路問題。”王書文說。
那如何加速推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發展呢?
王書文認為必須首先要開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示范技術和示范工程的認定和推廣工作。他給了三點建議:
一是建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開發、引進、推廣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拓寬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途徑,確定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技術路線圖,形成廢舊紡織品梯級利用技術支撐體系。
二是創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整合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領域的行業組織、科研院校、企業等相關力量,共同構建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體系,運用產學研用合作平臺解決行業共性關鍵問題,建立良性運行機制,開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技術攻關、產業化推廣、標準化建設、政法研究、產業咨詢等工作。
三是適時成立新興產業門類。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作為新興產業,需要加以引導和規范,在全國范圍進行宣傳推廣,待行業發展到相對成熟階段,可適時成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門類。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和行業協會要發揮作用。譬如推動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認定,搞好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企業認定工作,完善和實施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制度,探索研究資源綜合利用生產過程和企業的綠色認定,依據標準及制度對從事資源綜合利用的企業進行認定,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建立準入機制等等。”王書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