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繼華+趙春秀
近年來,新疆兵團為重點解決棉花生產中拾花工緊缺、人工費用高等問題,大力發展機采棉,至2014年新疆兵團的機采棉占比已高達70%,機采棉的大力推廣提高了棉花采摘效率,加速推進了棉花采摘加工機械化進程,有效地解決了制約提升棉花種植生產現代化水平瓶頸問題。但隨之而來的是棉花因品質差而滯銷的問題。
2014年是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實施的第一年,結束了三年的入儲,涉棉企業直面市場銷售,在持續低迷的市場中,手摘棉都難以順利銷售,機采棉的銷售更是困難重重,而且同樣等級的機采棉售價要比手摘棉低1000多元/噸。很多紡織企業對新疆機采棉的質量表現出相當的不滿,紡企表示今年新疆機采棉含雜量高、長度短、強度差、馬值高、“三絲”多(地膜為主),給紡織企業的生產帶來了很大困擾,大多紡織廠都不愿意接受機采棉。
新疆機采棉的基本情況
兵團已經成為世界及中國機采棉主要區域之一。2009—2011年兵團機采棉面積:2009年兵團面積173萬畝、2010年257萬畝,2011年386萬畝。至2011年兵團購置采棉機1007臺,其中進口采棉機594臺、國產413臺。預計2012—2015年再增加采棉機500~1000臺,2015年機采棉加工量將達到80%以上的高比例。
機采棉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棉種問題。截至目前,我國沒有一個通過國家標準審核的機采棉種。目前大多是手摘棉種,只是按照機采棉特定的行距、株距要求播種,按手摘棉的田間管理模式,且品種存在“多、亂、雜”的問題。而美國種植的機采棉,棉桃高度一致,同時結鈴、同時開花、同時吐絮,棉花成熟度一致,所以其機采棉質量較高。
2.機采棉的采摘速度與加工進度不匹配所造成的品質下降。機采棉的回潮率較高,通常在10%~20%,機采棉的采摘速度快,但相對而言其加工進度較慢,兩者速度的不匹配造成籽棉采摘后不能及時晾曬加工,造成籽棉焐垛,使得棉花的色澤和內在質量受到影響,機采棉的平均等級比手摘棉約低1~1.5級(南北疆略有差異)。
3.機采棉的雜質大。機采棉的籽棉雜質成分要多于手摘棉,且難以清除,經過多次清理后機采棉雜質為2.5%左右,而手摘棉一般在1.5%左右。
4.與手摘棉相比,機采棉長度偏短、長度整齊度指數偏低而短絨率較高。由于機采棉雜質較多且難以清除,為了清除雜質,皮棉清理的次數要多于手摘棉,而多次皮棉清理對棉纖維的損傷較大,因此造成棉花長度偏短(約短1.5~2毫米)、整齊度指數偏低而短絨率偏高。
5.機采棉纖維強度降低。一是催熟技術降低了棉纖維的強度,二是皮棉的多次清理也會使棉纖維的強度降低。此外,在機采棉推廣過程中,一些技術尚未成熟、種植品種選取不合理、脫葉催熟不當、地膜殘片混入棉花等問題也會對棉花質量造成影響。
6.機采棉市場銷路不好且售價較低。目前紡織客戶尚不認可現行機采棉質量,機采棉與手摘棉相比回潮率、雜質、地膜、棉結、短絨率均較高,在銷售過程中被多處降級降價,當棉花市場疲軟呆滯時,機采棉的銷售更舉步維艱。
建議
1.轉變思想,順應市場需求,客戶至上,減少機采棉面積。三年的收儲使棉企形成了片面追求高產、不關注市場需求的思維方式,在目標價格時代,棉花銷售要依靠市場渠道,優質優價才是根本,所以兵團企業一定要轉變思想,減少機采棉面積,要變被動為主動,遵循市場規律,順應市場需求,形成客戶至上的理念,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2.解決棉種的問題。改變用手摘棉種替代機采棉種的做法,重視棉種的選育,盡快培育出國產機采棉品種,目前兵團企業已意識到品種的問題,現在規定一個師只能選擇1~2個棉花品種,以改變棉種“多、亂、雜”的局面。
3.提高采收質量,提高加工速度,改進加工工藝。一是提高采收質量,盡量減少棉花雜質含量;二是要提高加工速度以配合采收速度;三是要改進后期的機采棉加工生產線,針對機采棉的特性,嚴格管理棉花加工環節,研發創新流程,減少機采棉因過度加工導致質量下降。
4.建議機采棉的種植面積采取“南疆縮減、北疆擴增”的方針。要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是前提,機采棉是解決新疆棉區拾花成本高的有效辦法,是新疆棉花長遠發展的方向。但鑒于目前機采棉品質差的問題一時難以扭轉,政府應廣泛調研,合理部署、強化調控,既要解決新疆“拾花難”的問題又要考慮保持新疆棉花優勢的問題,在適宜的地區鼓勵推廣機采棉。據我們了解,機采棉在北疆利大于弊,可在南疆是弊大于利。機采棉在北疆得到普遍認可,農民愿意種,企業愿意收,政府給補貼。而從品質上來講,由于北疆特殊的氣候及環境,在北疆無論是手摘棉還是機采棉,公檢都是三級花,內在品質差異不大,而機采棉收購價低于手摘棉1.2~1.3元/公斤,加工后基本沒有等級上的損失,只是在棉花長度上損失2個長度級。同時,因機采棉收購時回潮率和雜質較大,其折算后的公定重量也會有一定的損失,綜合來講上述損失足以用收購差價來彌補。
綜上所述,新疆獨特的自然環境與氣候,孕育了優質的棉花,新疆棉花的質量優勢是新疆棉花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2014年度新疆棉花產量420萬噸,占全國產量的70%,早已形成“全國棉花看新疆,世界棉花看中國”的局面。正因如此,國家才給予新疆諸多棉花優惠政策,如出疆棉的鐵路、公路運輸補貼,棉紗的運輸補貼,使新疆棉花產業得以蓬勃發展。而機采棉的盲目發展使新疆棉花的質量優勢正慢慢被削弱,將新疆棉花推向去優勢化境地,試問:機采棉的推行一定要以犧牲質量為代價嗎?希望政府部門能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也希望棉花界的同仁們能一起探討如何在保持新疆棉花質量的前提下發展新疆機采棉的問題。
(作者單位:梁繼華,新疆棉花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趙春秀,喀什地區纖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