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佳 許靜華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東省本科高校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批準號:201412620039)立項課題“日語同聲傳譯創新訓練項目”成果論文。
摘 ?要:近年來,開設日語專業的高校日益增多,這對眾多日語專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考驗,唯有將日語學精學透才能讓自己出類拔萃。對學外語的人來說,當一名優秀的翻譯可以說是最直接的目標,其中同聲傳譯更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專業領域。本文旨在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日語專業學生在同聲傳譯實戰訓練中收獲的成果及心得為立足點,談談開展同聲傳譯實戰訓練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關鍵詞:同聲傳譯;實戰訓練;日語專業;可行性;必要性
作者簡介:鄭麗佳,女,1995年1月出生,廣東潮州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日語專業4年級;許靜華,女,1980年7月出生,廣東汕頭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日語專業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3--03
盡管中日關系近年來一直處于起起伏伏、不時發生沖突或摩擦的狀態,但中日之間在各個領域的交流卻日益頻繁。不管是政治、外交、經貿、文化、科技、環保、金融、觀光等各領域的交流,都少不了同聲傳譯的身影。可以說,日語同聲傳譯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因此對日語同聲傳譯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擴大。
部分大學的日語專業將同聲傳譯課程列入重點課程,這為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及就業提供一定的契機及幫助。
一、何謂同聲傳譯?
1.同聲傳譯的定義
“所謂同聲傳譯,指的是用一種語言(譯入語)把另一種語言(原語)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以與講話人幾乎同步的速度,用口頭形式重新表述出來的一種翻譯實踐。”[1]
同聲傳譯(以下簡稱“同傳”)通常用于大型的國際性會議,通過同傳設備來完成。譯員們坐在同傳室內,通過耳機接收來自發言人的講話內容,將發言人的原語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置換成譯入語,通過話筒傳遞給聽者。聽者則佩戴耳機,通過選擇自己需要的語言頻道收聽發言內容。
2.日語同傳的特點
2.1同傳與交傳的區別
同傳與交傳(交替傳譯)最大的不同在于,將聽到的原語置換成譯入語傳達給聽眾所用的準備時間。交傳是在聽取發言人的部分或全部講話之后,整理成邏輯通順的語言傳譯給聽眾。它不像同傳那樣要求在極短時間內邊接收原語邊將譯入語傳送給聽眾。因此,相對交傳具有的“歷時性”來說,同傳的“同步性”顯然大大增加了翻譯難度,同時也考驗著譯員的基本功及心理素質。
另外,交傳更便于利用事先準備好的相關信息,克服原語詞匯和語法的束縛,借助文脈來整理語序并傳遞譯文。因此,交傳譯出來的話語相對言簡意賅,富有邏輯性。這也是同傳難以比擬的一點。由于同傳要求譯員幾乎與發言人同步,因此譯員必須快速抓住原語的核心,準確把握發言內容及主旨,并對其內容進行有效推測,在翻譯過程中適當地整理、修正譯文同時傳送給聽眾。由此可見,對“同步性”的追求正是同傳的精髓以及難度所在。
2.2日漢同傳及英漢同傳的區別
同傳在國際性會議上被廣泛使用,不同語種有其自身的特點,其同傳難度也有所不同。以下將以日語和英語為例進行比較分析。
較英漢同傳來說,日漢同傳相對難度大些。主要在于日語的語言體系(即語序)與漢語有著較大的差異。由于日語的謂語在后,所以在日漢翻譯過程中,我們往往必須在發言人做出完整陳述后才能判斷出其所要表達的時態及情感態度等。然而同傳的“即時性”和發言人的不間斷陳述,要求譯員必須邊聽邊譯,否則將會錯過接下來的內容。單憑這點,與一開始便可獲取重要信息的英語語序相比,日語同傳難度更大。
綜上所述,日語同聲傳譯最大的特點便是同步性、即時性。也就要求譯員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以下三個步驟:(一)接收原語并理解;(二)記憶并翻譯;(三)用譯入語傳達信息。譯員需結合語境,在信息不全的情況下對持續不斷的原語進行理解、把握,并有效預測發言人的思想感情,及時調整譯文。
可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同傳譯員,沒有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斷難以成功。
二、同傳譯員的素質培養
1.扎實的語言功底及口頭表達能力
一名同傳譯員首先必須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不僅要掌握原語與譯入語最基本的詞匯與語法,而且還要熟悉該語種的文化背景。此外,還要有流利的譯入語表達能力。這就要求譯員要經常鍛煉自己口頭表達能力,做到言之有理,言而有序,言簡意賅,吐字清晰,運用自如。
我們通常大量閱讀相關發言稿和日語篇章,以便熟悉在各種正式場合下所使用的日語表達方法,規范地使用中文,在強化母語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另外,概述歸納練習是日語同傳實戰訓練中常用的一種。首先,播放一段約3-5分鐘的聽力材料,學生邊聽邊記錄關鍵詞,在播放完畢之后,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簡單復述,進而用中文或日語進行概述。這不僅鍛煉了兩種語言之間來回切換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獲取重要信息及口頭表達的能力。
2.廣泛涉及不同領域的知識
擁有廣闊的知識面有助于譯員結合自己的儲備知識、經驗,更加快速地把握、理解發言內容并使用更恰當的譯語傳達給聽者。同傳有一項技巧叫做“預測”。“預測”并不是憑空捏造,而是要求譯員在同傳過程中,結合發言人所說的內容及講話意圖,把握其話語邏輯,分析推斷出接下來會講什么,以便契合發言人的語速并及時傳達重要信息。換言之,靠自己的預測能力做到超前領會,超前表述。預測能力的培養關鍵就在于拓寬自身的知識面。
2.1討論當下熱點話題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的日語同傳實戰訓練中,通過開展模擬會議的形式來積累時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專業術語。
教師通常事先給出即將討論的話題,并分配好發言者與譯員的角色。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準備好討論會所需的相關資料。在準備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相關領域的專業名詞;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也會引用各家觀點,加深對課題的理解。
2.2條件反射練習
條件反射式練習即是對眾多領域頻繁出現的詞匯進行中譯日、日譯中的練習,努力做到能夠迅速對這些詞匯做出反應。這不僅鍛煉了反應能力,也有助于增加詞匯量。此外,通過了解這些詞匯的來源,同時也拓寬了知識面。
3.過硬的心理素質——專注力與應變能力
心理素質的高低程度將直接影響到譯員同傳的質量。過硬的心理素質能讓譯員承受住來自肉體上的疲勞或精神上的壓力,做到處亂不驚,即使在同傳過程中出現一些小錯誤,也決不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正如在聯合國總部工作20多年的同傳譯員林華所說:“做同傳總是有壓力的,不可能保證萬無一失。在語言能力很好的情況下,心理素質就成了影響口譯質量的關鍵因素。所以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越是級別高的場合,心態越要平和。”[2]
當然,除了過硬的心理素質外,專注力和應變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譯員必須認真對待每次同傳任務,提前做足功課。例如,圍繞會議主題,查閱各種背景知識,并盡可能多地記住相關專業詞匯,甚至是充分了解發言人在該領域中的種種建樹及主要觀點。或與發言人有一定的溝通,這都將有利于譯員在同傳過程中的信息傳譯。
譯員有時會提前拿到會議的相關發言稿,但是發言人講話時并不是“照本宣科”。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及敏銳的應變能力有助于譯員們更好應對臨時更改內容等突發情況,不因事先拿到發言稿而放松警惕、照稿翻譯。一名成功的譯員應該做到根據發言人的思路進行翻譯,隨機應變。
3.1大量的同傳實踐
為了營造更好的日語學習氛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日語系提倡“いつでもどこでも誰とでも日本語で話しましょう(隨時隨地與任何人都講日語)”,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積極用日語進行交流。除了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日語綜合運用能力之外,還積極舉辦學術講座、日語演講比賽、模擬同傳會議等活動,并由同傳實戰訓練組的成員擔任現場翻譯。另外,在我院日語系每周的日語辦公會議、教研會議中,由同傳實戰訓練組的成員為不懂日語的行政教輔人員進行同傳。
3.2專注力的培養
所謂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3]專注力并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后天訓練培養的。提高專注力關鍵在于明確目標,排除干擾,為此,同傳實戰訓練組通過“數字聽辨訓練法”、“關鍵詞速記訓練法”等方法進行專注力訓練。
除了上述訓練之外,平時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有必要給自己設定完成的時間界限。因為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大腦輸送專注的信息,才能專心致志完成每項任務。
4. 默契的團隊合作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實驗證明,一個人高度集中精神的時間不會超過20分鐘。也就是說,每位譯員最好的同傳周期為20分鐘一次,同傳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輪流進行。因此,除了譯員本身的綜合素質之外,還需要默契的團隊合作,以免因“個性”太強而造成不和諧的氛圍,從而影響同傳質量。譯員們應取長補短,相互鼓勵,適當的時候通過紙條等提示關鍵詞的方式為同伴解決燃眉之急。可見,同傳組員間的默契配合同時也是各成員精神上的堅實后盾。
5.職業道德
眾所周知,同傳常用于國際性會議,也就涉及到會議內容的機密性。作為會議同傳的譯員,有不向外界透露、不對外公開的會議信息的保密義務,這也是同傳譯員必須恪守的職業道德之一。
我校日語系非常重視“保密”這一職業道德的養成。通過面試、進入日語同傳實戰訓練組之后,指導教師會為新成員掛牌并介紹同傳實戰訓練組的相關事項,同時強調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所有成員口頭簽署保密協議。
三、同傳實踐訓練對日語專業學生的影響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個譯員從訓練到真正走上同傳會議需要付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努力。而大多數學習日語的同學都想從事翻譯這個職業,而翻譯可能是唯一將自己所學到的語言知識有效結合并運用的職業。因此,在大學開設的同傳課程也更好地激發學生學好日語的欲望。
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為例,東語學院成立同聲傳譯小組,在日常會議或日語相關活動中由學生擔任同傳譯員,并在會后由指導老師指導點評。筆者就同傳實踐訓練的效果和影響對同傳小組的成員進行了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以同傳小組現有的21名同學為對象,發放問卷21份,回收的有效問卷數量為21份。本次調查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
1)加入同傳小組的時間。
2)之前是否有過同傳或口譯的經驗。
3)第一次參加培訓與現在相比感受有何不同。
4)對同傳以及作為譯員的條件有何認識。
5)有何收獲或心得。
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成員在加入小組之前都并無類似經歷,對同傳也是初試啼聲。但經過好幾輪的訓練與指導之后,已從剛開始的不知所措逐漸變得敢于表達。每一次訓練都讓成員們意識到同傳對譯員的職業素養要求之高,難度之大,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能更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劃。以下是對同傳小組成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
1.日語專業學生對同傳的感受
會議同傳是一個很好鍛煉自己綜合運用日語與母語能力的平臺,雖比不上國際會議的大陣容,但會議上老師們的熱情探討,譯員們的爭分奪秒,其氣氛并不亞于真正的同傳會議。小組成員們也很感激教師為自己提供實屬難得的訓練機會。
同傳過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同傳時,戴著耳機高度緊繃著神經一直對著話筒不斷翻譯的譯員好像跟認識的自己判若兩人,從耳朵接收到原語到將發言人的意思及思想傳達給聽眾,這一刻不敢有一絲怠慢。倘若分神而導致無法集中精力,這也就意味著同傳的失敗。因為會議開始那刻起,譯員就擔負起同傳的使命。譯員不單純是一個傳聲筒,而是一個信息分享、思想溝通的橋梁;同時,又像是一個影子,在暗處擔當著一個不容出錯的重任。
2.同傳心得
日語專業學生表示,在同傳培訓中都能發現到自己的不足及薄弱環節,從而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日語的自主性及動力。因此,自我總結,整理生詞,自我充電也就成了成員們的家常便飯。同傳是一種鍛煉的積累、能力的體現,無法一步登天,但只要不懈努力定會有所收獲。
主要的同傳心得主要體現在以下5各方面。
1)把握正確的語速
與交傳不同的是,同傳特別強調要把握好語速。由于同傳的“同步性”,所以譯員必須根據發言人的語速調整好自己,最好稍快于發言人,這樣也就能接收多點信息。另外,眾所周知日本人的語速相對較快,所以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語速是必要的。
2)知識儲備的重要性
培訓的時候,經常會被不熟悉的詞匯或領域造成卡殼。倘若能抓住關鍵詞,譯文也會更簡明易懂些。所以,平常的知識儲備都是為自己能力的提升而作鋪墊,學生們也在學習日語的基礎上,自覺儲備知識,積淀深厚底蘊。
3)準確使用人稱稱謂
剛接觸同聲傳譯的時候,經常會忽略人稱這個問題。在翻譯過程中會習慣加上“某某人說”的字眼,這是不恰當的譯法。同傳的時候,譯員必須將發言人的思想意思原封不動地傳達給聽眾,淡化自己的存在,做到“發言人是我,我是發言人”。
4)鍛煉心理素質
面對壓力甚大的挑戰,心理素質起著關鍵性作用。緊張在所難免,唯有保持平靜的心態,鼓足信心才能將自己日常訓練的成果展現出來。讓內心更強大,向“處亂不驚”出發,鍛煉自己,才有可能完成同傳任務。
5)從合作中收獲友誼
譯員在同傳時并非孤軍奮戰,需要與同伴并肩作戰,這時相互之間的默契配合對于保證同傳順利進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磨合階段要漸漸懂得如何去配合,使得在同傳實操中能適當消除緊張感,并收獲來自合作中所培養的友誼。
3.大力發展日語同傳人才
同聲傳譯人才屬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難培養的人才之一。因此,大力發展日語同傳人才乃當務之急。
部分日語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在需要使用日語的場合下卻無法學以致用,這與重讀寫、輕聽說的中國傳統外語教學弱點有關。外語專業應根據教學環境的特點和學生自身情況,分階段培養學生,讓學生全面掌握聽說讀寫譯等相關技能,即使今后不從事翻譯相關職業,但作為一種語言能力,對其個人自身發展也會有很大幫助的。
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為例,日語專業在大三開設筆譯及口譯課程,并為學生提供實地操作的設備及場地,讓學生在同傳教室模擬同傳會議,進行同傳培訓。此外,日語系還成立日語同傳實戰訓練小組,在日語研討會和迎接外來嘉賓等工作中擔任同傳譯員。凡經面試表現突出者即可加入同傳小組參加培訓。換言之,年級不等的學生相繼開始接觸同傳活動,無形間形成競爭關系,讓想要得到更多鍛煉與提升機會的同學產生學習動力,激發學習欲望。這股勁兒也將有利于培養與發展更多的日語同傳人才。
結語:
筆者通過大量的調查與閱讀相關書籍,闡述了同聲傳譯的定義、特點及相關要求。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為例,舉例論述我校教師如何以培養同傳譯員素質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指出成為合格的同傳譯員應具備的素質及技能。最后,通過分析問卷調查并結合筆者自身經歷,引出同傳實踐訓練對外語專業學生的影響及學生的心得,明確了發展同傳人才的重要性及同聲傳譯訓練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 ? ? ? ? ? ? ? ? ? ? 盡管筆者參與日語同聲傳譯實戰訓練僅有短短的一年半,但在這段時間里機遇與挑戰并存。教師們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但唯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把握好機會收獲實戰經驗。在同傳實戰訓練的過程中,從無聲到出聲,從句子、段落到連續的發言,在實踐后認真聆聽老師的點評,在失敗中找出原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由此對“實踐出真知”有了更深的領悟。
筆者是從大學才開始接觸日語,從興致索然到興致盎然,通過同傳實戰訓練進一步感受到做一名翻譯的辛酸與自豪,并立志要把日語學好并學以致用。相信我校的日語同傳實戰訓練的經驗能夠為更多學外語的學子帶來啟發,調動起學習外語、運用外語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注釋:
[1]張維為著,《英漢同聲傳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年10月.
[2]朱翎,《職業探秘:走近高薪光環下的同傳譯員》,《環球時報》,2005年10月第22版.
[3]“注意力”的定義,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70468.htm.
參考文獻:
[1]宋協毅著,《新編漢日日漢同聲傳譯教程:從即席翻譯到同聲傳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7月.
[2]鐵軍著,《通向翻譯的自由王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3]張維為著,《英漢同聲傳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年10月.
[4]塜本慶一著,《實用日語同聲傳譯教程》,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5]吳輝,《日語專業同聲傳譯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外語論壇》,2010年第1期.
[6] 朱翎,《職業探秘:走近高薪光環下的同傳譯員》,《環球時報》,2005年10月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