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娥
摘 ?要:控制課堂的能力是教師一種重要的職業能力,掌控課堂在教學工作中至關重要。教師應在組織教學、明確目標等幾個方面掌握控制課堂的技巧,完善對課堂的掌控能力。
關鍵詞:教師;掌控課堂;技巧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2--01
一、掌控課堂的重要性
給中職本上課將近一年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基礎太差,在講授新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去補舊知識;另一方面,就是學生紀律差,要不時地停下講課去組織教學,因此,一堂課下來,就覺得身心疲憊。其實,這些“三校生”智商不低,情商也不差,他們之所以成績不好,就是因為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不會聽課,不愛學習。每天一上課,有的學生就習慣性地往桌子上一趴,有的把耳機一戴,有的干脆頭一低,擺出一副你講你的,我干我的,即使你口吐蓮花我也不看的架勢。腦袋放空,眼神茫然,走神溜號,說話聊天,各種亂象更是頻頻出現。老師提醒、制止,能好一會兒,很快又依然故我。面對這種現狀,如何掌控課堂,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不容回避的課題。
掌控課堂是一種藝術,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這是一個教師的職業能力高低的重要體現。對于教師來說,哪怕你的思想如星星般熠熠生輝,哪怕你知識淵博的猶如百科全書,如果不能控制住課堂,那你就是一個教學上的失敗者。
二、掌控課堂的技巧
掌控課堂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寬了嚴了都不可行。要做到寬嚴適度就需要把握一些技巧。下面的技巧可供參考。
1.“組織教學”必不可少
有的教師不重視組織教學,上課時不喊起立,也不管學生是否做好了上課的準備,開板就唱。致使學生精神散漫,紀律混亂,難以進入課堂特定的教學情境,跟不上老師的思路。這樣的教學效果怎么會好呢? 所以,剛上課時的組織教學必不可少,它等于在告訴學生,放下一切事情,集中精神,調整好狀態,開始上課。
2.“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沒有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教師每節課都要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要使學生清楚明白,我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時間完成。因為有意注意明顯比無意注意的效果要好得多。“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學生才會有學習的興趣。確定目標時要注意切實可行,難易得當,既不要舉手可及,又不能可望不可即,最好使學生跳一跳腳,就能夠得到,否則,太簡單了沒有挑戰力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太難了怎么努力也實現不了又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目光警示”無聲勝有聲
教師的目光到哪里,影響力就到哪里。教師的課講得再好,都難免會有人交頭接耳、溜號走神、做其他作業,對這些如果置之不理,就會影響聽課效果,這時教師不妨來個“此時無聲勝有聲” 將目光移至他們身上,面帶微笑一聲不吭地看著他們,他們很快就會感到不好意思,進而安靜下來。眼神和表情結合起來使用這是控制課堂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不要緊盯著學生目不轉睛,這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不自在。
4.“節奏適宜”張弛有度
要適當調整課堂節奏,做到張弛有度。讓學生既能團結緊張,又能嚴肅活潑。教學節奏 “低、小、多”(起點低、步子小、活動多),教學效果才能“快、好、省”(節奏快、效果好、時間省)。注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手、耳、腦、眼并用。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參與的感官越多,學習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
5.“聲音變化”效果明顯
為了使講課產生好的效果,教師要調整語音、語調、語速、節奏等。音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富于變化,才會減少單調的枯燥感。一般來說,低音適用于總結性的講解;突然提高音調是為了提醒學生或者用于控制課堂。例如,教師聲音突然提高一個八度,很可能會讓開小差的、打瞌睡的人突然驚醒,然后認真聽講。或者突然降低音量,課堂就會慢慢安靜下來,交頭接耳的人也會停止講話。
6.“內容精彩”控場關鍵
有時我們的課堂不能吸引學生,其主要原因是教學內容不夠精彩。聽于丹老師講《<論語>心得》,同易中天老師《品三國》,還有誰能不聚精會神嗎?因此如果我們能將所講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或投其所好,因勢利導,這本身就能最好地控場。想方設法讓學生樂意學習,沉迷課堂,這樣他們就會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這樣的課堂還用花時間精力去組織教學嗎?
7.“下臺走動”就近提醒
教師要經常地走下講臺,不斷在教室里走動,盡量與學生接近。一般地,老師一走近學生,他們便會馬上放下小說、收起手機、停止交頭接耳、集中注意力,如果在較近的距離上還不能使學生自動地收起不該做的事情,那么教師就可以用敲一下課桌、拍一下肩膀、點一下名字的辦法來提醒一下。
8.“延后處理”明智之舉
對違反課堂紀律現象的批評處理,不一定都要放在課堂上,有些可根據情況適當延后,放在課后處理。這是因為批評效果的好壞,時機的選擇很重要,一方面要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再批評,這樣,批評者會公正客觀,言辭不會偏激,被批評者也會反思自己的錯誤,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另一方面,盡可能不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指名道姓的批評學生,否則,他會覺得你是故意讓他難堪,讓他下不來臺,他會和你對著干,弄得你也無法收場。如果學生犯得不是原則性的嚴重錯誤,教師就應該先上課,課后來處理,不必非要在課堂上真刀真槍地分出個是非高下,否則課堂上就剩下“打官司”了。 所以,“延后處理”無疑是明智之舉。既能節約時間,又能對問題做冷處理,解決起來就能更理性一些。
三、結語
如何控場,沒有固定的模式,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絕招,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但每一種絕招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還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機動靈活,隨機應變。因此,只要多探索,勤實踐,好學習,善總結。就會有好的方法,就會有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杏園,演講時如何控場[J],演講與口才,2015(01).
[2]zhanglitutu_新浪博客,教師掌控課堂的技巧.2012年8月4日.
[3]韓為.百度文庫.如何掌控課堂:2011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