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藝文類聚》、《白氏六帖》、《初學記》,合稱為唐代“四大類書”的《北堂書鈔》是虞世南以一己之力編撰的現存最早的類書。據不完全統計其引書除詩賦外達八百余種,所以對于文獻的輯佚,資料的查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宋時已無善本,更沒有好的刻本傳存于世,所以對于其卷帙存佚情況學界尚存疑問,今僅就知見資料,對其卷數做一個簡單的考略,以貽方家之譏。
關鍵詞:虞世南;《北堂書鈔》;卷帙存佚
作者簡介:曹珍(1986-),女,內蒙錫盟人,西南科技大學 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籍整理與語言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1-0-01
一、引言
虞世南(公元58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舊唐書》卷七十二、《新唐書》卷一百二均有傳;“世南性沉靜勤學,少與兄世基受學于吳郡顧野王,經十余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漱。善屬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又同郡沙門智永善王羲之書,世南師焉,妙得其體,由是聲名籍甚。”[1]南北朝時仕陳為建安王法曹參軍,陳亡入隋,官秘書郎,十年不徙,煬帝于江都被弒后歸唐,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銀青光祿大夫。與太宗論治要,敢于規諫,為唐太宗所推崇,“帝每稱其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辭,五曰書翰。”[2]卒謚文懿,與魏征、房玄齡等開國名臣的畫像同被列于凌煙閣。
二、《書鈔》卷帙存佚考略
《北堂書鈔》是虞世南以一己之力編纂的私修類書,和以往官修的類書在體制和輯錄文獻的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且一直沒有很好地本子傳存于世,致使《北堂書鈔》的卷數究竟為多少,學界一直存疑,據各家書目的記載,分別有一百七十四卷、一百七十三卷和一百六十卷的記載,現就各家書目列引于下:
《隋書﹒經籍志》卷三十四云:“《北堂書鈔》一百七十四卷。”(中華書局1973年點校本)
《舊唐書﹒經籍志》卷四十七云:“《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虞世南撰。”(中華書局1975年點校本)
《新唐書﹒藝文志》卷五十九云:“《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中華書局1975年點校本)
《崇文總目》云:“《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虞世南撰。”(《四庫全書》本)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云:“《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唐虞世南撰。”(《四庫全書》)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八云:“《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四庫全書》本)
明焦竑《國史·經籍志》云:“《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虞世南撰。”(明萬歷30年刻本)
寧波范懋柱《天一閣書目》云:“《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刊本,唐虞世南撰。”(叢書集成本)
清錢謙益輯《絳云樓書目》云:《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世南原書久亡,今所行乃后人偽造也。”(叢書集成本)
《宋史﹒藝文志》卷二百七云:“《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中華書局1975年點校本)
《玉海》卷五十二云:“隋志虞世南《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唐虞世南撰。”(《四庫全書》)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四云:“《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唐秘書監、余姚虞世南伯施撰。其成書于隋世。”(上海古籍1987年本)
宋尤袤《遂初堂書目》云:“《北堂書鈔》”(無卷數)(《四庫全書》本)
由以上各家書目記載可知:《北堂書鈔》始見于《隋書·經籍志》,雜家著錄為一百七十四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和《郡齋讀書志》等書目都作一百七十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則作一百六十卷與今傳本相同。就目前知見資料,一百七十三卷本《北堂書鈔》現已不存,現存于國家圖書館的十五種本子兼為一百六十卷本。對于現通行的一百六十卷本,或為卷帙缺失,或為卷數省并,學界莫衷一是,如清代學者嚴可均在其所撰《鐵橋漫稿》[3]中認為今本《北堂書鈔》的一百六十卷本是由一百七十四卷本卷帙缺失而成,而黃永年先生則在《子部要籍概述》[4]中指出現通行的一百六十卷本《北堂書鈔》“并非有缺失而系卷數經省并之故”。兩位先生都實屬學術大家,其說法皆有道理,但竊以為《北堂書鈔》始為一百七十四卷,到五代撰修《舊唐書》之時已缺失一卷為一百七十三卷,經過五代時期的動亂,到了北宋初年,已非全帙,據宋王應麟《玉海》[5]卷五十四載:“二館舊缺《書鈔》,惟趙安仁家有本,真宗命內侍取之,手詔褒美”。說明在宋代,這部書已極為罕見,彌足珍貴。直至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記載其已缺失亡佚為一百六十卷,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本子。
三、小結
《北堂書鈔》不僅保存了大量的漢、魏、六朝之文,廣征博引,引文兩萬余條,且所引相當一部分文獻今已不存,故對于文獻的輯佚有著不容置疑的作用,但由于其版本流傳復雜且一直沒有精校本傳存于世,學界對于其卷帙的存佚情況至今似乎還沒有作出較為全面的考證分析,故不揣淺陋,拋磚引玉,祈方家有以啟之。
參考文獻:
[1](后晉)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565
[2](北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3969
[3](清)嚴可均.鐵橋漫稿[M].臺灣:世界書局,1964.
[4]黃永年.子部要籍概述[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52
[5](宋)王應麟.玉海[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46冊.臺灣:商務印書館